新華網北京2月22日電(記者吳文詡)近年來,北京市通州區人民法院與基層黨組織、鄉鎮街道、社會力量協同發力,深度參與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建設,積極打造解紛新模式。據統計,2022年通州法院全院收案同比下降23.89%,民商事收案量同比下降22.81%。
“法官,種子已經種下去了,如果合同解除或者大棚被停水停電,可怎麼辦啊?”“法官,他們拖欠了我們幾年的土地租金,要了好多次都沒給,我們也困難”……2月21日,在北京市通州區漷縣北堤寺村田間地頭,漷縣法庭邢懷龍法官團隊現場為該村31戶村民和土地實際使用人做調解工作,村民們和土地實際使用人七嘴八舌地説着自己的困難。邢懷龍法官團隊經多方努力促成各方達成調解協議,在漷縣鎮司法所工作人員及村委會工作人員等共同見證下,31戶村民一一與土地實際使用人簽署調解協議。
為給協議“上保險”,讓村民安心,調解工作完成後,法官團隊為群眾現場出具調解書、現場立案、當天進行司法確認,一站式解決拖欠農民土地租金問題,並確保大棚的用水用電,有效保障春耕。同時,為緩解31戶村民的經濟困難,土地實際使用人將協議中的第一筆租金共計21.07萬元,現場支付給村民。漷縣法庭庭長於俊平説,考慮到當事人人數較多,為維護農民切實利益,確保土地使用人春耕播種,本着為群眾辦實事的原則,現場一攬子解決了雙方因土地租賃産生的糾紛涉案155畝土地春耕也有了保障。
該案的成功化解是通州法院“一竿到底”訴源治理工作理念的生動體現。據了解,近年來通州法院充分發揮人民法庭的前沿陣地作用,在全區22個鄉鎮街道布設一站式多元解紛中心,構建“法院-法庭-鄉鎮-村居”四級解紛網絡,解紛觸角全面下沉至村莊、社區。各村居社區設立解紛聯絡站匯集特邀調解員76人,解紛聯絡員405人,有效整合基層解紛力量,保證群眾糾紛“只跑一次”,群眾有難題“一站通辦”。
-
北京通州法院打造“一站式”解紛新模式
各村居社區設立解紛聯絡站匯集特邀調解員76人,解紛聯絡員405人,有效整合基層解紛力量,保證群眾糾紛“只跑一次”,群眾有難題“一站通辦”。
-
北京懷柔琉璃廟鎮開展“德善琉璃”三風系列活動
2022年琉璃廟鎮共評選“德善琉璃”好家風戶21戶。
-
遏制網暴,需要你我堅定出列
遏制網暴,需要多一絲敬畏。
-
水利部:七方面舉措做好水旱災害防禦工作
記者22日從水利部獲悉,水利部門將聚焦推進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四預”能力建設,提升流域水工程調度水平,消除度汛風險隱患等七方面舉措,做好今年水旱災害防禦工作。
-
ChatGPT新觀察:抑制泡沫,耐住性子
ChatGPT並不是技術本身,它只是“大模型”的産物和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