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1月15日,在福建省武夷山市,人們圍爐煮茶。新華社發(陳穎攝)
新華社北京2月15日電(記者邰思聰、趙晨捷、吉寧)一百多年前,北京西城什剎海的會賢堂曾匯聚魯迅、梅蘭芳等名人雅士。如今,歷史悠久的“圍爐煮茶”又在這座京城“八大堂”之一的院子裏煥發新生。
“煮茶燒栗興,早晚復圍爐。”朱紅色的陶制茶壺氤氳出青柑普洱的芬芳,大棗、花生、柿子錯落擺放在烤火爐的鐵網上,被騰騰熱氣包圍。露&上,游客眺望北京鼓樓、俯瞰什剎海街景,時不時拿起手機拍攝富有冬日氛圍的“大片”。
“大家圍坐在火爐旁,一起聊天、品茗、賞景,在城市生活裏鬧中取靜,生活、工作中的壓力在這裡能短暫地釋放。”今年31歲的仝姍姍在2022年5月創建了會賢堂自由地露營餐吧。她介紹,餐吧自推出圍爐煮茶以來,2個月內已完成服務500余單。
“在會賢堂這個有歷史底蘊的地方,我們進行了一場歷史與現代的碰撞。”仝姍姍説,“圍爐煮茶已經成為新型的社交方式,低脂健康的屬性也讓更多年輕人接受茶文化。”
入冬以來,圍爐煮茶走紅網絡,成為新消費熱點。截至目前,小紅書平台上關於圍爐煮茶的筆記已超過75萬篇,抖音上圍爐煮茶的相關視頻播放量接近50億次。
“煮茶把古裝電視劇的情景搬進了生活。”來自瀋陽的游客張軒閣認為,圍爐煮茶體驗感強,逛完景點還能坐下來欣賞美麗的風景。
新場景、新業態、新玩法不斷涌現,加速促進內需潛力釋放,帶動消費回補升級。北京市商務局局長丁勇指出,2023年北京市場總消費預期增長5.5%左右,將着力提升首都消費供給質量,科學構建地區活力消費圈。
近年來,伴隨着中國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斷提高,新式茶飲市場蓬勃發展。中國新式茶飲所具備的社交和文化屬性,滿足了年輕群體嘗試消費新鮮事物的需求。
通過絲綢之路、茶馬古道、萬里茶道,中國茶穿越歷史、跨越國界,不僅展現出旺盛的生命力,為新消費時代注入活力,也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去年,中國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
隨着互聯網經濟和新生代消費力量的崛起,老字號也在積極轉型謀求新發展。
一杯沁香花茶歷久彌新,135年歷史的中華老字號品牌吳裕泰,擁有門店500多家,其中最著名的商品就是茉莉花茶。
在北京前門大街的吳裕泰店門口,排隊購買品嘗吳裕泰特色茶冰淇淋的顧客絡繹不絕。
“我們很早就注意到市場的變化,2008年開發出茶味冰淇淋,目前已有北京及京外共30多家門店銷售,非常受歡迎。”吳裕泰茶葉公司董事長趙書新介紹,吳裕泰希望打造“老字號+國潮”的發展模式,運用互聯網開展精準營銷,構建線上線下一體化營銷體系,擴大老字號在年輕消費群體的影響力,重塑品牌活力。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市情研究所所長唐鑫&&,圍爐煮茶、新式茶飲將時代特色和本土傳統文化結合,越來越受到國人青睞,讓傳統消費煥發活力,成為新的消費增長點。
“我相信,‘新中式’將成為中國未來的消費主流,會有更多新中式消費形式不斷涌現。”他説。
-
中國茶飲煥發新顏帶動消費升級
煮茶燒栗興,早晚復圍爐。
-
中國城市公共交通協會碳分會正式成立
中國城市公共交通協會碳分會,由中國城市公共交通協會與北京交通發展研究院共同發起,集聚了中環聯合認證中心、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資源環境研究分院、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高德等51家企事業單位,旨在推動我國零碳交通事業發展。
-
中關村西城園衝刺一季度“開門紅”
實際上,中關村西城園包括新動力金融科技中心在內的17棟重點商務樓宇均已恢復了往日熱鬧的場景。針對企業復工復産遇到的問題,西城園管委會相關負責人&&,管委會領導幹部每週都會進園區、進樓宇、進企業,開展走訪調研,及時了解對接企業需求,幫助企業排憂解難。
-
40余萬種圖書擺下書香盛宴
由中國出版協會、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主管主辦的第35屆北京圖書訂貨會,將於2月24至26日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朝陽館)舉辦。北京會場的氛圍、優秀圖書、精彩活動等通過分會場傳遞給外省更多讀者,共享書業盛宴。
-
運河商務區新春活力啟航
這些項目的建成開業,將為運河商務區新添25萬平方米商業設施,為北運河畔增添豐富多元的商業氛圍。以北京綠色交易所為代表,2022年,運河商務區新增註冊企業4285家,佔全區新增企業數量的27.8%,包括新設企業3036家、新遷入企業1249家;新增註冊資本金45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