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2日),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課題組發布《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報告(2022)》。在報告發布的2022年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指數排名中,北京蟬聯榜首。同日發布的“首都科技創新發展指數2022”顯示,2012年到2021年,首科指數增長達78.5%,首都創新水平自2012年以來持續攀高,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明顯加速,北京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態勢更加明顯。
首科指數是全國首個針對單一城市的科技創新評價指標體系,自2012年起每年發布,連續、動態地跟蹤和度量首都科技創新發展情況,被視為客觀反映首都科技創新發展水平和趨勢的“晴雨表”。2012年到2021年,首科指數增長態勢明顯,總指數得分從2012年的98.73分增長到2021年的176.25分,增幅達78.5%,年均增長8.61分,明顯高於2006年到2011年的年均增長4.88分。
具體分項指數方面,北京在創新資源、創新環境、創新服務和創新績效方面增長強勁,得分增幅分別為34.63%、49.94%、79.91%和107.39%,其中創新服務和創新績效指數得分快速攀升成為拉動首科指數總體得分增長的主要動力。尤其是創新績效指數,在2021年同比增長13.29%,為近10年最高增幅。
課題組相關負責人分析,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北京應充分發揮原始創新策源能力,完善以應用場景為牽引的創新新範式,全力破除科技經濟“兩張皮”癥結,推動科技和産業深度融合。同時,北京應全力打造國際人才新高地,塑造創新型城市的品牌影響力,不斷探索國際創新合作新範式,深入嵌套到全球創新網絡。
同期發布的《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報告(2022)》顯示,2022年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指數排名前20位的城市依次是北京市、上海市、深圳市、廣州市、杭州市、南京市、蘇州市、武漢市、天津市、西安市、合肥市、長沙市、成都市、珠海市、常州市、東莞市、無錫市、濟南市、青島市和重慶市。北京連續多年保持第一,上海首次超越深圳躋身全國第二。
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前,中國各城市科技創新實力差距較大,創新資源配置和要素布局存在較大優化空間,需要進一步加強市場化改革,打破資源流動鴻溝,真正釋放創新要素活力。此外,面對嚴峻的國際形勢和創新挑戰,中國城市科技創新必須堅持“走出去”,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探索形成新時代的國際科技創新合作新模式。(記者 孫奇茹)
(原標題: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報告發布 北京蟬聯科技創新發展指數榜首)
-
到2025年,北京市將推廣500萬平方米超低能耗建築
市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日前發布《北京市民用建築節能降碳工作方案暨“十四五”時期民用建築綠色發展規劃》。本市也將提高裝配式建築比例,到2025年,新建裝配式建築佔新建建築比例達到55%;推廣超低能耗建築,到2025年,全市累計推廣超低能耗建築規模力爭達到500萬平方米。
-
北京蟬聯科技創新發展指數榜首
昨天,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課題組發布《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報告(2022)》。面對嚴峻的國際形勢和創新挑戰,中國城市科技創新必須堅持“走出去”,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探索形成新時代的國際科技創新合作新模式。
-
北大附中石景山學校(新址)年底將基本完工
北大附中石景山學校(新址)在建項目的工人近日陸續返崗復工。該項目是石景山區民生實事重點項目,由北大附中提供優質教育資源,項目全部樓體主體預計將於3月底實現結構封頂,年底基本完工。
-
北京:本週進入“七九”,氣溫呈現回暖趨勢
昨天,雨雪抵京,氣溫下降明顯。今天能見度好轉,陽光重返京城,最高氣溫也將回升至7℃。
-
中小學幼兒園開學 新學期先從適應校園生活開始
今天,全市160余萬中小學生、60余萬幼兒園幼兒重返校園,迎來新學期。伴隨着正常教育教學秩序全面恢復,新學期充滿“新”意——新課程融合舊知識,線上線下“無縫銜接”;重新安排體育活動,循序漸進恢復運動節奏;調整心理狀態,找準新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