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新華社北京2月1日電(記者姬燁 李春宇)1日,北京冬奧組委委託“雙奧”遺産機構——北京奧促中心,發布了《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遺産報告(賽後)》(以下簡稱《賽後遺産報告》)。
北京冬奧會是《奧林匹克2020議程》頒佈後第一屆全過程規劃管理奧運遺産的奧運會。在國際奧委會、國際殘奧委會指導下,北京冬奧會留下了豐厚遺産,這些成果在賽前北京冬奧組委發布的系列遺産成果報告中進行了詳細闡述。
《賽後遺産報告》分為冰雪運動普及發展、場館賽後利用、冰雪産業發展、主辦城市發展、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建設、傳承奧運文化和各項社會事業發展等七個篇章。重點總結了賽後一年來,國家和主辦城市在傳承和利用好冬奧遺産成果的積極實踐。
《賽後遺産報告》指出,北京冬奧會不僅是一場精彩紛呈的體育盛會,更創造和帶來了豐厚的冬奧遺産。“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宏偉目標如期實現,極大地帶動了全國大眾和青少年參與冰雪運動的熱情,開啟了全球冰雪運動的新時代。冬奧籌辦有力帶動京張地區和主辦城市高質量發展,帶動區域交通設施相連相通、生態環境聯防聯控、産業發展互補互促、公共服務共建共享,首鋼成為城市復興新地標,延慶建設最美冬奧城,張家口打造國際冰雪運動和體育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交出了冬奧籌辦和帶動本地發展兩份優異答卷。
廣大民眾也從冬奧籌辦中得到了真正的實惠,冰雪産業助力脫貧攻堅,就業機會大幅增加,生活條件日益改善,無障礙環境顯著提升,殘疾人事業快速發展,志願服務精神廣泛弘揚,全社會文明程度進一步提升。
北京冬奧精神將持續轉化為廣大人民群眾踔厲奮鬥、勇毅前行的精神動力。中國將進一步帶動全社會弘揚冬奧志願服務精神,進一步提升公眾助殘、扶殘意識,不斷建設完善無障礙設施和殘疾人關愛服務。
北京要聞
-
《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遺産報告(賽後)》發布
《賽後遺産報告》指出,北京冬奧會不僅是一場精彩紛呈的體育盛會,更創造和帶來了豐厚的冬奧遺産。
-
能滑冰會補冰,這個志願者現在教滑冰
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上,楊曦作為一名補冰員志願者,參加了花樣滑冰比賽志願服務工作,這也成了他最寶貴的人生經歷之一。
-
近600年的古壁畫“活”了
近日,北京法海寺壁畫主題沉浸式數字藝術館對公眾開放。
-
“內容+科技”雙輪驅動 首都廣電推進高質量發展
2023年,首都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工作將以“內容+科技”雙輪驅動,持續推進高質量發展。
-
半月談 | “療心”市場風起
數字化為心理健康服務“拓荒”我國的心理健康行業起步較晚,精神心理領域醫療資源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