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10日),105件明十三陵出土文物珍品亮相2022明文化論壇,其中有20余件文物是首次展示。據悉,該文物展將擇機面向公眾開放。
走進明十三陵歷史文化陳列展示區,只見透明的玻璃展&內整齊陳列着萬曆款金箸、鎏金素杯、鎏金花蝶匙以及各類金簪等文物。展示的105件出土文物珍品中,有一級文物15件,二級文物8件,三級文物2件。這些文物造型優美、裝飾華麗,例如一級文物金爵的三足、柱、把和器身是分別製成後焊接在一起,設計構思十分巧妙。
文物展中的“鎮館之寶”,當屬明萬曆時的國寶級文物金翼善冠。明十三陵管理中心文研專員齊晶晶介紹,金翼善冠的前屋、後山、角三個部分,以極細的金絲編結堆壘焊接製成,孔眼勻稱,外表不露任何接頭痕跡。龍身、首、爪、鰭採用掐絲、累絲、碼絲、打制鏨刻等傳統手法製成,氣勢雄渾,充分反映了明代金銀細工的高超技術。
記者了解到,文物展所在的明十三陵景區游客中心也全新亮相。這是在景區已停業經營場所基礎上改造而成,內部除文物展外還設置了數字互動體驗區、文物長廊展示區。游客中心內還建有4個功能區,分別為游客接待區、會議活動主場館、游客服務處及嘉賓接待室、閱讀休閒區,引入了咖啡、茶飲等連鎖品牌,甄選書籍近萬冊,打造“書香裏的游客中心”。
本屆論壇還發布了明文化論壇標識和明十三陵世界遺産標識。其中,明文化論壇標識選用篆體“明”字,以十三陵石像生之“象”變形,寓意“太平有象”。明十三陵世界遺産標識的設計,包含了系列遺産“明清皇家陵寢”的全稱,還有十三陵遺産地的名稱。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中心報審同意後,形成最終的表達形式。
此外,論壇上還成立了明文化專家智庫、全球明文化社團聯盟,將整合明史、明文化研究力量,圍繞明十三陵與居庸關的傳統文化屬性,打造專屬明文化標籤,同時開展好明十三陵、居庸關及相關明代歷史文化資料的收集、整理、研究與推廣工作,全方面多角度打造明文化交流傳播中心。(記者孫雲柯)
(原標題:明十三陵105件文物珍品亮相 20余件文物首次展示 將擇機面向公眾開放)
-
北京市公布開展互聯網診療服務醫療機構名單
發布 據健康北京官微消息,為應對新的疫情防控形勢,充分發揮互聯網診療服務優勢,持續做好醫療服務,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現將北京市已開展的互聯網醫院和互聯網診療服務醫療機構名單予以公布。
-
北京市社保基金監督舉報獎勵擬提至最高10萬元
北京青年報記者昨日從市人力社保局獲悉,《北京市社會保險基金監督舉報獎勵實施細則(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細則》)正在公開徵集意見。2.個人造成社會保險基金損失的舉報,按照查實金額的10%進行獎勵,按此計算不足200元的,給予200元獎勵。
-
北京經開區4家企業獲得“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稱號
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北青報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北京經開區不斷加大扶持力度、持續優化科文融合産業空間,培育出了“熱帶雨林”式的科文融合産業生態。
-
北京14日最高溫0℃山區有小雪 15日起將迎來降溫
今天(12月14日),北京氣溫將有所回升,最高氣溫0℃,下午天空雲量增多,山區有零星小雪。氣象專家提醒,本週冷空氣頻繁,北京氣溫持續較低,公眾請注意防寒保暖,謹防感冒。
-
2022國際奧林匹克教育發展論壇舉行
此外,在論壇期間北京國際奧林匹克學院還進行了《“北京2022”奧林匹克教育工作報告》初稿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