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29日電(記者吳文詡)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51屆會議“殘障人士的權利保護”雲上邊會日前在北京和武漢兩地舉行。會議由中國人權研究會主辦,中國政法大學人權研究院和武漢大學人權研究院共同承辦。來自國內外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圍繞包容性發展、殘障人士就業權實現、無障礙環境建設、殘障人士權利的司法保護等主題展開深入研討。
武漢大學人權研究院院長張萬洪&&,近年來,中國在尊重和保障殘障人士權利方面取得巨大進步,致力於讓殘障人士過上幸福而有尊嚴的生活,在殘障兒童義務教育、無障礙環境建設、殘障人士脫貧、殘障人士領域國際交流合作等方面都取得重要進展。中國政法大學人權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張偉&&,中國持續推動完善殘障人士保障制度,殘障人士生存權得到穩定保障、健康權得到有力維護、發展權得到更好實現。
如何通過司法手段保障殘障人士權利引發多位學者討論。日本貿易振興機構亞洲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小林昌之長期關注亞洲各國的殘障立法,在會上分享了對未來殘障人士權利保護的看法。他認為,保障殘障人士權利應當建立有效的司法救濟制度,中國積極為殘障人士提供法律援助,使他們能夠及時得到司法保障。澳門科技大學法學院助理教授陳博認為,在為精神殘障人士的就業歧視案件提供司法保護方面,中國的政策法規對精神障礙人士就業歧視做出了較為權威的認定,這為保護精神障礙人士就業權利提供了有力依據。
中國政法大學人權研究院教授劉小楠&&,女性殘障人士可能面臨交叉歧視和雙重困境,中國在殘障人士和婦女權利保障等方面的立法及機構設置有效保障了殘障女性的就業權利。武漢大學人權研究院研究人員丁鵬認為,中國《國家人權行動計劃》關注殘障人士等特定群體,並為此採取積極措施,致力於促進和實現包容性平等。
挪威奧斯陸城市大學教授魯尼·哈弗森提出,要使殘障人士能夠獲得公平的無障礙就業機會,歐洲各國還需展現出更大想象力並付出更多努力。日本立命館大學教授長瀨修&&,來自中國的多個機構積極參與國際社會關於對殘障人士包容、傾聽、尊重準則的制定,對於促進殘障人士的國際參與和融入具有重要意義。
-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51屆會議“殘障人士的權利保護”邊會舉行
中國政法大學人權研究院教授劉小楠&&,女性殘障人士可能面臨交叉歧視和雙重困境,中國在殘障人士和婦女權利保障等方面的立法及機構設置有效保障了殘障女性的就業權利。
-
志願服務 敬老愛老
在他們的帶動下,近年來,大批中青年居民和學生也加入到志願服務中來,形成敬老愛老的風尚。
-
北京冬奧村運行區和廣場區實現轉型利用
北投集團29日宣布,北京冬奧村運行區和廣場區變身體育園區和購物公園對外開放。
-
北京&&4項新政打通科技成果轉化鏈條堵點
聚焦成果源頭,制定了科技成果評價的實施意見;圍繞成果轉化基礎設施建設,對技術轉移機構和技術經理人提出解決方案;針對交易定價等難點,提出‘先使用後付費’的模式創新。
-
“盛世修典——‘中國歷代繪畫大系’成果展”在國博開幕
當日,由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新聞出版署和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盛世修典——‘中國歷代繪畫大系’成果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