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危舊樓改建項目交付 蘇式老樓裏實現安居夢
2022-09-29 09:07:12 來源: 北京日報
圖集

  近70年房齡的“蘇式樓”經過改建,從廚衛(右上圖)到外立面都煥然一新。記者 程功攝

  昨天,本市首個危舊樓房改建試點項目——朝陽區建外街道光華里5號樓、6號樓交付使用。兩棟蘇式老樓重生,58戶居民安居夢終於實現。

  老小區光華里“鑲嵌”在CBD核心區林立的寫字樓之間。此次交付的5號樓、6號樓窗戶大而明亮,樓體顏色與周邊建築同為赭紅色,現代中帶着復古范兒。

  拿到新居鑰匙,72歲的居民馮德雲非常高興。“我家終於有獨立的廚房和衞生間了!”他説,房子的位置、朝向都不變,面積增加了約4平方米,“增加的面積不多,但今後居家過日子真的方便太多了。”

  光華里5號樓、6號樓是本市第一批現代化住宅,也是俗稱的“蘇式樓”。兩棟樓總建築面積2382.3平方米,共有36套住房、58戶居民,其中44戶為合居,也就是兩戶人家共用廚房和衞生間。

  經過近70年歲月,老樓逐漸出現了墻皮開裂、剝落、漏水等問題,2019年8月被鑒定為危樓,且不具備工程加固的條件和價值。

  2020年7月,市住建委等四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開展危舊樓房改建試點工作的意見》,提出在遵循區域總量平衡、戶數不增加的原則下,可通過翻建、改建或適當擴建方式,對危舊樓房進行改造。朝陽區以光華里5號樓、6號樓為試點,啟動了全市首個危舊樓房改建項目,探索“黨群同心、政企聯動、成本共擔”的危舊樓房改建新模式。

  朝陽區住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試點發揮“區企合作”的核心優勢,推動政府和市場有機結合,形成政府、産權單位、居民等多主體籌集資金的“成本共擔”模式,確保項目落地實施。

  光華里5號樓、6號樓的大部分居民是承租人,對於改建後的承租權、轉移安置等問題心存顧慮。建外街道和光華里社區先後80余次入戶宣傳,召開徵求意見會30余場,就改造原因、改造政策、設計方案等對居民進行詳細解答,一個月內就實現100%簽約。

  如今,改造後的新住宅採用鋼結構,在戶數不變的前提下,地上總面積較原來提升了10%左右,每戶都有了獨立廚衛。(記者 朱松梅)

  (原標題:全市首個危舊樓改建項目交付 蘇式老樓裏實現安居夢)

+1
【糾錯】 責任編輯: 畢尚宏
北京要聞
  • 北京一危舊樓改建項目交付 蘇式老樓裏實現安居夢
    近70年房齡的“蘇式樓”經過改建,從廚衛(右上圖)到外立面都煥然一新。經過近70年歲月,老樓逐漸出現了墻皮開裂、剝落、漏水等問題,2019年8月被鑒定為危樓,且不具備工程加固的條件和價值。
  • 滿足不同需求 多條秋游線路邀市民假日探秘京郊
    十一假期將至,多條精品秋游線路近期集中上線,為市民和游客十一假期出游提供新的選擇。十一假期前夕,門頭溝推出四條徒步打卡線路和一條精品騎行線路,囊括京西諸多知名景點,邀市民金秋探秘京西。
  • 居民收入先後突破四道萬元大關 實現跨越式增長
    整體看,十年來,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8.2%,扣除價格因素,年均實際增長6.1%,與經濟增長實現基本同步。數據顯示,2021年居民發展享受型消費比重較2020年提高1.7個百分點,同比增長18.2%,比生存型消費快9個百分點,政策性補貼帶動汽車等耐用消費品支出增多,同時居民追求健康生活,醫療保健支出增長較快。
  • 天安門花壇總設計師藍海浪:匠心智造國慶花壇景觀
    國慶節臨近,天安門廣場及長安街沿線花壇佈置全部完工。總體佈置情況如何?今年設計有何新意?取材及材料回收利用有哪些考量?對此,新華網專訪天安門花壇總設計師、北京城建園林所屬北京園林院高級工程師藍海浪。
  • 詮釋“和合之美” 故宮國家博物館聯手亮出壓箱寶
    昨天,市民在國博展廳欣賞故宮博物院藏紫禁城全景模型。走進展廳,宛若走入一幅青綠山水畫,立柱、廡廊、花窗等中國古代建築元素營造出縈回曲深的展線。還有《乾隆南巡圖》之《駐蹕姑蘇》卷,縱68.6厘米、橫2191.9厘米,畫面裏屋宇縱布,河流縱橫,商鋪林立,呈現江南盛世。
北京市花樣滑冰和隊列滑聯賽標準賽啟迪站賽況
北京市花樣滑冰和隊列滑聯賽標準賽啟迪站賽況
北京先農壇舉辦秋收農耕體驗活動
北京先農壇舉辦秋收農耕體驗活動
北京:2022亞洲數字藝術展開展
北京:2022亞洲數字藝術展開展
話劇《杜甫》走進"詩聖"精神世界
話劇《杜甫》走進"詩聖"精神世界

01007006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40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