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9月17日電(記者張漫子)量子精密磁場傳感、雙光子顯微成像、腹腔鏡手術人工智能輔助系統、智能康復機器人、針對炎症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單克隆抗體藥物……近日在京舉行的中關村論壇系列活動之中關村國際前沿科技創新大賽上,中外科創團隊攜十余個生物健康領域的前沿項目同&競技。

2022中關村國際前沿科技創新大賽國際賽道生物健康領域決賽現場。新華社記者張漫子攝
“許多創新項目是從實驗室裏走出來的,技術基礎紮實,轉化效率也很高,有些是國內首創,甚至走在國際前沿,填補了行業空白。”此次大賽評委之一、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員朱平説,有團隊已經研製出自主知識産權心磁圖儀、腦磁圖儀等高端醫療影像器材,瞄準的是心腦重大疾病的精準診斷,且産品具有一定的成熟度。
比賽現場,各參賽項目代表從團隊優勢、産業創新、市場需求、商業模式等多維度闡述答辯,展示各自實力。來自高校院所、投資機構、領軍企業等10位專家受邀擔任評委。
“在全球範圍內,痙攣的精準檢測與康復治療技術仍是空白……”登上競技&的痙攣精準檢測與智能康復機器人團隊基於病理學研究建立了痙攣的神經及運動學模型並搭建了機器人控制算法與硬體,目前已完成超1200例患者臨床數據採集並獲得多家醫療及科研機構認可。
多支外國科創團隊也積極加入競技。來自美國的Ommo Technologies研發了一個基於永磁體的跟蹤定位解決方案,可實現精確、不易受環境干擾、可定制的跟蹤性能,應用於手術導航領域。
“生物技術、創新藥、醫療器械等領域的多個參賽項目展現出了創新力與前瞻性,具有未來發展潛力。”此次大賽評委之一、北京啟航投資創始合夥人王春平説。

多支外國科創團隊參賽,體現了賽事的多元性與國際化。新華社記者張漫子攝
最終,北京鑫康合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Ommo Technologies、北京未磁科技有限公司等10支團隊入圍中關村國際前沿科技創新大賽國際賽道生物健康領域前十名。
本次大賽由教育部科學技術與信息化司、科技部成果轉化與區域創新司、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等單位聯合指導,中關村高科技産業促進中心、中關村前沿科技與産業服務聯盟主辦,北京中關村國際孵化器有限公司承辦。
-
42家公司正式調入新三板創新層 層級規模創新高
42家新三板掛牌公司9月19日正式調入新三板創新層,北京證券交易所上市“後備軍”繼續壯大。作為北交所上市“後備軍”,新三板創新層目前進層頻次為每年6次,上半年2月至6月逐月實施,下半年9月實施一次。
-
國産首款 北京企業自主研發新型抗CD20單抗獲批
-
文化和旅游部印發通知嚴查私設“景點”問題
文化和旅游部因此印發私設“景點”問題專項整治工作方案,以進一步規範旅游市場秩序、保護生態環境、維護游客權益。馬麗紅:根據文化和旅游部發布的《私設“景點”問題專項整治工作方案》在對私設“景點”進行嚴格執法懲處的同時,也要建立長效機制。
-
市氣象&預報 北風起秋意濃本週冷空氣活動頻繁
-
北京:推出社會力量興辦博物館資金扶持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