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累計千億元投資 北京好項目“送”到北三縣
2022-09-16 08:48:41 來源: 北京日報
圖集

  “開車40分鐘就到了!”今年,北京福泰新能汽車公司總經理吳峰決定把第一家生産基地布局在距離公司只有幾十公里的廊坊北三縣,意向投資8億元打造純電動車製造基地,未來可年産5000輛純電動商用車。

  昨天(15日)舉行的2022年北京通州·河北廊坊北三縣項目推介洽談會上,包含該項目在內37個合作項目“雲”簽約。這已經是洽談會連續第四年舉辦,4年來共有161個來自北京的優質項目簽約北三縣,意向投資額累計1080億元,推動産業、公共服務和交通基礎設施向北三縣地區延伸布局。

  協同布局高精尖産業鏈

  除了交通緊密,吳峰看上北三縣的還有當地已有的汽車製造産業基礎,總部在北京、生産在北三縣,協同的力量助企業壯大。

  北京與廊坊北三縣之間,看得見的是公路、鐵路、地鐵等交通大動脈越建越多,看不見的是産業鏈上下游越來越緊密。昨天簽約合作的37個項目意向投資額約280.66億元,其中産業類項目就達到28個。

  這裡面的産業項目聚焦布局高精尖産業鏈:中科精數(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與三河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合作建設數字智能産業基地項目,聚焦智能設備生産組裝等核心産業,打造“雙智”主題現代化産業基地,項目達産後年産值將達4億元;北京中聯雲數科技有限公司與香河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簽訂協議,建設博雲融眾智慧醫療産業香河基地,打造醫療器械智造中心、智能供應鏈共享中心、綜合服務中心等三大功能區,項目全部建成達産後預計年産值15億元……

  “把城市副中心打造成北京重要‘一翼’,關鍵一招是輻射帶動廊坊北三縣發展。”市委市政府京津冀協同辦相關負責人説,四年來,京冀兩省市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合作共建”,每年舉辦項目推介洽談會,已累計簽約項目161個,意向投資額累計1080億元。

  2019年至2021年簽約項目中,已落地實施近百個,項目落地率達到近80%,特別是一批項目實現了當年簽約、當年落地、當年建成投産,其他項目正在有序推進前期工作。“這些項目的落地實施,既拓展了在京企業發展空間,又帶動了北三縣産業轉型升級,提升了北三縣公共服務水平和城市軟實力,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反響。”相關負責人説。

  三地攜手共同優化營商環境

  隨着産業鏈愈發緊密,企業看重的營商環境也在加速優化。昨天,京津冀三地發展改革委(協同辦)及營商環境相關部門簽訂了京津冀營商環境一體化框架協議,主要包括1個總體協議、5個重點領域子協議和86項具體協同改革措施。

  “三地將以提升企業群眾獲得感為導向,以協同推進體制機制創新為核心,在商事制度、監管執法、政務服務、跨境貿易、知識産權等領域開展合作,全面提高區域要素協同配置效率,共同優化區域營商環境,為建設現代化首都都市圈和京津冀協同發展提供堅強支撐。”相關負責人説。

  目光再投向基礎設施領域。正在建設的22號線是北京地鐵第一次駛入河北。“到北三縣的不只是地鐵列車,還有好的地鐵周邊開發經驗。”昨天,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與三河市簽約。相關負責人説,未來將結合軌道交通平谷線建設,在TOD開發、基礎設施、城市綜合開發等方面開展合作,帶動當地發展。

  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在燕郊落子

  活細胞超靈敏超分辨顯微鏡、納米金屬透明電極、集成式電子皮膚……這些領先的創新技術均來自兩年前成立的我國第一個綜合類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而今,這個重點建設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正在燕郊布局落子。

  洽談會上,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燕郊中心啟動創建。“創新中心除了在北京海淀總部建設1個原始創新平台,還建設1個産業承接平台,就選擇在燕郊。”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主任王茤祥説。

  燕郊中心發展定位是綜合性協同創新平台,重點布局先進製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能源、醫療器械與科學儀器、環境保護六大産業,承接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成果的試驗、放大和試産,預計2025年12月投産,5年後進入成熟期。

  “本市將紮實建設通州區與北三縣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將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成京津冀協同發展‘橋頭堡’,使通州區與北三縣成為京津冀交界地區協同發展的典範和現代化首都都市圈的重要支撐。”相關負責人説。(記者 曹政)

  (原標題:4年累計千億元投資 百餘個項目喚醒活力 北京好項目“送”到北三縣)

+1
【糾錯】 責任編輯: 朱旭彤
北京要聞
九月長城 熠熠生輝
九月長城 熠熠生輝
樂享中秋小長假
樂享中秋小長假
假日巡查保安全
假日巡查保安全
京郊水鎮過中秋
京郊水鎮過中秋

01007006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06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