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門解決孩子喂藥難!芝麻大小的藥片亮相服貿會
2022-09-06 09:09:54 來源: 新華網
圖集

  新華社北京9月5日電(記者俠克)在近日舉行的2022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北京兒童醫院展出的一款芝麻大小的藥片有望解決困擾廣大家長給孩子喂藥“吃藥靠掰,劑量靠猜”的難題。

  記者了解到,巰嘌呤是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重要治療藥物,目前國內上市銷售的唯一規格為50毫克片劑,直徑約1厘米,如一枚硬幣大小,均為成人片劑。但兒童需按每公斤體重計算服用劑量,且用量隨着生長髮育而變化,迫切需要個體精準用藥。

  “兒童不是成人的縮影,兒童用藥需要‘量身定制’。”國家兒童醫學中心主任、北京兒童醫院院長倪鑫&&。

  為解決這一難題,北京兒童醫院通過醫企協同創新模式,率先突破微片的制粒及物料流動性關鍵技術,開發出可精準計量的創新劑型巰嘌呤微片,“體型”縮至芝麻大小,直徑約2至3毫米,並構建智慧化精準給藥系統。極大免去了分藥麻煩,便於患兒吞咽,確保家長能夠讓孩子按照醫囑服藥。

  圖為巰嘌呤微片和普通片劑大小對比。(北京兒童醫院供圖)

  倪鑫説:“雖然常説‘良藥苦口利於病’,但我們思考將來能不能‘良藥甜口也利於病’?所以在給藥途徑方面,北京兒童醫院研究了多種適合兒童的劑型。如咀嚼片,讓藥片嚼起來跟吃糖一樣;還有一種方式將藥物放在吸管裏,孩子在喝果汁的時候就把藥吃進去了,這將極大改善患兒的用藥依從性。”

  在此次服貿會中,除巰嘌呤微片技術外,“全自動粉劑分包給藥系統”“3D打印製藥設備及製劑”等也在服貿會現場進行了展示。比如,一款由北京兒童醫院自主研發的小型可穿戴傳感器,通過採集新生兒心音及心電數據,結合大數據AI,可簡單、高效地進行新生兒先心病預警監測,建立包括遠程會診、健康指導等在內的先心病管理體系。

  另外,乍一看是個試劑盒,實際上是一款神經母細胞瘤分子診斷與藥物基因檢測系統也在服貿會上亮相。該系統能檢測與神經母細胞瘤密切相關的691個腫瘤驅動基因,以及靶向藥物相關基因和化療藥物代謝相關基因,可進行分子分型、靶向藥物選擇、預後判斷和化療藥物指導,遺傳風險評估等,堪稱神經母細胞瘤精準診治和個體化治療的“一攬子”助手。

  “隨着基因組學和高通量測序技術的快速發展,基因檢測在腫瘤管理中的價值日益受到關注。”北京兒童醫院免疫科主任毛華偉説,“通過對患兒小塊腫瘤組織和外周血的高通量測序,就能根據生物信息分析得到患兒的相關基因信息。這一分析結果,將可以協助臨床醫師判斷腫瘤遺傳易感性,對腫瘤患者進行分子分型,給高風險人群提供遺傳參考信息;同時,打破傳統用藥模式,為患者實施個體化治療。也就是説,根據藥物相關基因信息,醫師可以指導患者藥物選擇、精準靶向治療,預測藥物應答,確定最合適的藥物以及最佳劑量。”

+1
【糾錯】 責任編輯: 楊懿瑾
北京要聞
2022年服貿會對公眾開放
2022年服貿會對公眾開放
服貿會上感受綠色低碳生活
服貿會上感受綠色低碳生活
探索體育服務專題展區
探索體育服務專題展區
新華全媒+|服貿會上的中國風
新華全媒+|服貿會上的中國風

01007006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979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