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公共藝術創作基地在副中心成立 40件作品展出
2022-07-30 09:09:26 來源: 北京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昨天(29日),首屆北京城市副中心公共藝術匯報展開幕,40件有望未來在城市公共空間落地的雕塑立體小樣、油畫、版畫等作品展出。

  高質量建設城市副中心,打造首都公共藝術新高地。昨天(29日),首都公共藝術創作基地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正式成立,以“未來圖景”為主題的首屆北京城市副中心公共藝術匯報展同步開幕。40件雕塑立體小樣、油畫、版畫等作品展出,部分優秀作品有望以城市雕塑或公共壁畫的形式在公共空間落地。匯報展由市規自委、通州區政府、中國國家畫院和北投集團聯合主辦。

  在城市綠心森林公園西北角,新成立的首都公共藝術創作基地既復古又潮流。這裡由6棟保留建築、1座保留煙囪等組成,總規模約4100平方米,在節約利舊的同時提升功能,將提供展覽展示、藝術創作、人才孵化及配套服務功能。本屆匯報展在創作基地的1號館1層和6號館舉辦,旨在以公共藝術展覽的方式,呈現藝術家對首都未來城市文化和城市美學的新願景。展覽以“未來圖景”為主題,包括“人文生成”“自然生成”“關係生成”三個子主題,既包含新時代坐標下對城市副中心未來圖景的暢想,也有後冬奧時代北京對“一起向未來”的城市公共藝術圖景的謀劃。

  公共藝術作品往往能呈現一座城市的美學和精神立場。展覽共展出陳連富、景曉雷、張新宇等40位藝術家的40件作品,老中青各年齡段藝術家的作品同&亮相。6號館內,中國藝術研究院雕塑院教授郅敏的作品《天象四神—玄武》吸引了不少參觀者的目光。“這是一組作品中的其中一件,靈感來源於漢代瓦當上的四神——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分別代表天上四個方位的星宿。”郅敏介紹,這組作品把中國文化中對自然、天文的理解,通過一個個陶瓷單體以六邊形組合呈現出來,是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再創造。走近細觀,作品還暗藏玄機,雕塑上的每一片陶瓷鱗片依靠磁鐵吸附在主體結構上,可拆下來靈活重組。一些陶瓷鱗片因高溫燒制呈現出各不相同的紋路,令人印象深刻。

  市規自委副主任施衛良&&,匯報展吹響了首都公共藝術出發的新號角,未來將以“政府+企業+專業”模式創建運營藝術基地,深耕公共藝術創新發展的試驗田。“參展作品均為後續可放大為城市雕塑的立體小樣,以及可轉化為公共壁畫的油畫、版畫等,我們將會同市區相關部門,積極籌措資金,努力推動展覽優秀作品在適當的公共空間落地。”

  記者了解到,中國國家畫院將入駐創作基地,設立首都公共藝術研究院,組建首都公共藝術創作基地公共藝術委員會,打造小型精品藝術展廳。未來這裡還將掛牌首都公共藝術創作基地美術館,提供展覽展陳、公共藝術宣傳服務,承辦與公共藝術有關的各類公益活動,以及藝術品交易與收藏、藝術社會化服務等市場活動。(記者 陳雪檸 方非 攝)

  (原標題:首都公共藝術創作基地在副中心成立首展 集結40位藝術家 優秀作品有望在公共空間落地)

+1
【糾錯】 責任編輯: 畢尚宏
北京要聞
曹雪芹故居紀念館開館
曹雪芹故居紀念館開館
走進2022全球數字經濟大會展館
走進2022全球數字經濟大會展館
暑期裏的社區知識競賽
暑期裏的社區知識競賽
北京:多彩活動度假期
北京:多彩活動度假期

01007006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876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