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設中的雄安城市計算(超算雲)中心。 新華社發
作為國家重要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空間載體,數字時代背景下,京津冀城市群如何有效利用數字經濟賦能區域協同發展,進而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向更高水平邁進?
近日由首都經濟貿易大學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的《京津冀藍皮書:京津冀發展報告(2022)——數字經濟助推區域協同發展》顯示,京津冀城市群數字服務業在營企業註冊資本居東部三大城市群首位。數字經濟對京津冀消費水平拉動作用明顯,並顯著降低了京津冀城市群碳排放水平。
數字服務業在營註冊資本高於長三角珠三角
發展數字經濟已成為世界各國驅動經濟發展的重要選擇,也是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關鍵所在。藍皮書分析發現,京津冀城市群數字服務業在營企業註冊資本居東部三大城市群首位,數字信息傳輸業發展具有顯著優勢。2020年,京津冀城市群數字服務業在營企業註冊資本共計23779.62億元,高於長三角城市群的19957.03億元和珠三角城市群的18372.81億元。京津冀居前三位的城市依次為北京、天津、石家莊。
産業結構情況、創新發展水平和政府支持程度是影響京津冀城市群數字經濟發展水平的主要因素。藍皮書指出,京津冀城市群應在不斷改善的創新環境下,有效利用政府對數字經濟發展的扶持政策,促進創業結構優化升級,形成良好的數字經濟發展環境。
“哪兒經濟越發達、數據越豐富,數據採集、確權、定價的活動就會越發達。這意味着數字經濟活動的區位選擇對經濟發展的歷史路徑有很強的依賴性。”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所黨委書記楊開忠指出,“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作為我國數字經濟第一梯隊的地位和作用,將是長期難以改變的格局。”
數字經濟對京津冀消費水平拉動作用明顯
在數字經濟産業中,數字要素驅動産業與居民消費的&&最為密切。藍皮書研究發現,在京津冀各城市樣本中,互聯網平台産業、互聯網批發零售産業、數字內容與媒體産業對城鎮居民人均消費産生了顯著促進作用,其中互聯網平台産業對城鎮居民消費的影響最為突出。
藍皮書主編、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特大城市經濟社會研究院執行副院長葉堂林告訴記者,數字經濟對京津冀消費水平的拉動作用非常顯著。他列舉説,與沒有互聯網平台類産業區域的城市相比,有互聯網平台類産業的城市,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高6.4%;與沒有互聯網批發零售類産業的城市相比,有互聯網批發零售類産業區域的城市,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高5.5%;與沒有數字內容與媒體類産業的城市相比,有數字內容與媒體類産業的城市,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高出2.7%。
不過,數字經濟總體上對京津冀農村居民消費水平提升作用稍小。藍皮書分析,可能的原因是京津冀農村地區支撐數字經濟發展的新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後,難以充分保障多種數字經濟業態對農村居民消費的促進作用。但是,互聯網批發零售業仍然對農村居民消費提升起到了顯著促進作用。
數字經濟發展降低京津冀碳排放水平
數字經濟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抓手,研究數字經濟助推京津冀城市群低碳轉型具有現實意義。藍皮書對京津冀城市群數字經濟發展現狀和碳排放現狀進行了分析。
2009年至2020年,京津冀城市群數字經濟服務業在營企業註冊資本額呈上升趨勢,創新成果大幅增加,行業整體發展態勢良好,天津和河北數字經濟服務業在營企業註冊資本額佔比呈上升趨勢。
同時,京津冀城市群碳排放量呈上升趨勢,且分佈不均衡。北京以第三産業耗能為主,天津和河北以第二産業耗能為主。2019年,北京第三産業能源消耗量佔各行業能源消耗總量的51.12%,分別比天津和河北高34.01個和40.16個百分點。
葉堂林&&,數字經濟的發展顯著降低了京津冀城市群碳排放水平。隨着數字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區域創新能力逐漸增強,整個社會的數字化、信息化水平將不斷提高,進而推動傳統産業向綠色低碳化轉型,減少區域碳排放。(記者 白波)

工作人員在雄安新區一智慧工地展示廳進行工地VR安全體驗。 新華社發
-
防汛搶險救援 無人機水上機器人等救援設備亮相
昨天上午,隨着廣播裏傳出的演練模擬場景介紹,北京市消防救援總隊在密雲區碧水公園舉行的北京市2022年防汛搶險救援綜合實戰演練拉開序幕。
-
北京一刻鐘便民生活圈2025年全覆蓋
根據安排,到2025年,北京全市實現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全覆蓋,落地2000個以上國內外生活服務業品牌首店,培育5萬家以上生活服務業數字化門店,形成多元化、多樣化、覆蓋城鄉的生活服務體系。
-
極限飛盤課“走進”北京中學校園
為豐富初中學生體育課教學內容,北京大學附屬中學初中部於2021年開始開設極限飛盤課。
-
北京發布2022年社保待遇標準調整方案 最低工資標準不調整
基本養老金調整與繳費年限、養老金水平挂鉤並適當向高齡人員傾斜,城鄉居民養老保障待遇人均月增40元,調整工傷保險定期待遇,相關待遇從今年1月份起補發。
-
京津冀城市群領跑數字經濟第一梯隊
數字經濟對京津冀消費水平拉動作用明顯,並顯著降低了京津冀城市群碳排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