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14日電(記者吉寧、馬知遙)隨着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深入,以及相關便民服務政策&&,北京消費的繁榮度和便民舒適度穩步提升,一批新的消費業態茁壯成長。
門前是波濤滾滾的永定河,背後京西古道環繞,在門頭溝區妙峰山鎮,一家便利小店在4月份實現升級,不但環境煥然一新,還增加了打印、快遞等便民服務。除了看得見的服務,改造後的小店還實現了線上線下一體化經營。“以前需要自己跑批發市場進貨,現在能網上訂貨,非常方便。”店主邵女士説。
這是北京市商務局聯合人社部門、金融單位等啟動的農村地區便民商業網點改造提升項目,位於門頭溝的這家小店便是試點項目。這一試點是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的生動縮影。
記者了解到,近幾年來,北京累計培育1萬餘家生活服務業標準化門店、12條示範街區、20條“深夜食堂”特色餐飲街區,東城區、石景山區入選全國首批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試點。首發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動態地圖,開展餐飲業數字化升級。地鐵便利店、蔬菜直通車等便民服務模式日趨多元。自北京市率先開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以來,相關部門搶抓機遇促進生活服務業轉型升級,織密便民商業服務網絡。
北京市商務局副局長郭文傑説,在消費舒適度方面,北京基本便民商業網點超9萬個,實現北京全市社區基本便民商業服務功能全覆蓋。
近日,北京市商務局&&《加快建設一刻鐘便民生活圈 促進生活服務業轉型升級的若干措施》,政策提出北京鞏固蔬菜零售、便利店(社區超市)、早餐、家政、美容美發、末端配送(快遞櫃)、便民維修、洗染等8項基本便民服務功能全市社區全覆蓋成果,強化城鄉統籌,精準補建綜合超市、藥店、前置倉等基本保障類業態,豐富發展特色餐飲、蛋糕烘焙、茶飲咖啡、新式書店、養老康護等品質提升類業態。
在規劃方面,將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納入北京全市商圈布局專項規劃,指導各區因地制宜確定便民商業設施規模、布局、業態結構,與居民數量、消費習慣、經濟水平等相適應。結合城市更新,堅持防疫優先、安全使用原則,合理利用地下空間、騰退空間和閒置空間補建便民服務設施。
根據安排,到2025年,北京全市實現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全覆蓋,落地2000個以上國內外生活服務業品牌首店,培育5萬家以上生活服務業數字化門店,形成多元化、多樣化、覆蓋城鄉的生活服務體系。
郭文傑説,商務部門將指導各區精準補建便民商業網點,利用大數據、智能算法等監測、分析生活服務業供需狀況,利用培訓、信息、流量等數字化工具為各類便民網點、特色小店賦能。
-
防汛搶險救援 無人機水上機器人等救援設備亮相
昨天上午,隨着廣播裏傳出的演練模擬場景介紹,北京市消防救援總隊在密雲區碧水公園舉行的北京市2022年防汛搶險救援綜合實戰演練拉開序幕。
-
北京一刻鐘便民生活圈2025年全覆蓋
根據安排,到2025年,北京全市實現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全覆蓋,落地2000個以上國內外生活服務業品牌首店,培育5萬家以上生活服務業數字化門店,形成多元化、多樣化、覆蓋城鄉的生活服務體系。
-
極限飛盤課“走進”北京中學校園
為豐富初中學生體育課教學內容,北京大學附屬中學初中部於2021年開始開設極限飛盤課。
-
北京發布2022年社保待遇標準調整方案
調整工亡人員供養親屬撫恤金,每人每月增加170元。
-
京津冀城市群領跑數字經濟第一梯隊
數字經濟對京津冀消費水平拉動作用明顯,並顯著降低了京津冀城市群碳排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