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5日)上午,在國家文物局指導下,北京市文物局、天津市文物局和河北省文物局在線上共同簽訂《全面加強京津冀長城協同保護利用的聯合協定》。京津冀三地將共同制定共管轄區內長城保護利用的整體保護計劃,加強邊界長城本體聯合保護,同步開展文物修繕、利用開放等,建立長城保護利用信息共享機制,共同推動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
長城保護利用
緊密新合作
京津冀交界地帶的長城總長約110公里,是三地共有的寶貴文化遺産。“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國家戰略下,探索京津冀區域長城保護與利用的好路、新路,是三地的共同責任和義務,對於我國長城文化遺産保護具有標誌意義。”簽約儀式上,北京市文物局局長陳名傑化身長城保護的“推薦官”,講述了一段長城保護利用工作的背景故事。他介紹,1984年7月5日,北京晚報聯合八達嶺特區辦事處等單位,發起了“愛我中華 修我長城”社會贊助活動。習仲勳、鄧小平先後為長城保護工作題詞:“愛我中華修我長城”,將保護長城與熱愛中華緊密&&在一起,從而在中國乃至全球華人界掀起了保護長城、宣傳長城的文化熱潮。
為做好新時代長城保護利用工作,在國家文物局指導下,京津冀三地文物部門共同簽訂聯合協定,落實《長城保護總體規劃》,推動長城保護、管理、展示、利用工作。陳名傑説,此次聯合協定的簽署,是健全京津冀長城協同保護利用合作機制的關鍵一步,是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主動作為,標誌着三地長城保護利用已進入更緊密的新合作階段。
破解長城保護
“邊界”難題
根據協議,京津冀三地將共同制定三地共管轄區內長城保護與利用的整體保護計劃,同步開展長城修繕、利用開放等工作。三地將結合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工作,做好京津冀長期保護利用規劃銜接,協調行政區域邊界處的長城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的劃定,協調不同地區長城保護區域的管理要求。同時,三地還將加強邊界長城本體聯合保護,定期開展三地行政區域邊界處長城的聯合巡查、督察,建立京津冀毗鄰省份協調機制,解決好京津冀三地在長城保護過程中遇到的“邊界”難題。
未來,京津冀三地長城保護利用將全面深化協同發展。三地將整合高水平專業機構和高等院校優勢資源,依託長城保護修復實踐基地,搭建京津冀三地專業培訓平台,為長城保護管理、修繕展示等提供專業支持。三地還將加強文物保護、考古研究、傳承弘揚等領域的交流合作,加大長城考古、研究力度,深入挖掘長城歷史、長城價值和長城精神,做好相關遺址遺跡調查、發掘與研究,實現京津冀長城資源優勢互補,共同推動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帶動三地長城保護工作全面、統籌、協調發展,助力京津冀協同發展。
長城保護利用
信息共享
京津冀三地還將創新實踐,實現信息共享。三地將建立京津冀長城保護利用信息共享機制,在充分整合京津冀長城資源調查以及專業機構、高等院校相關科研成果的基礎上,聯合開展長城資源覆核與補充調查,完善長城資源信息數據,實現長城資源及保護管理信息的共建共享,為挖掘闡釋、展示傳承長城價值、長城文化和長城精神提供數據保障,共同促進京津冀長城文化遺産的整體保護工作。
三地還將打造京津冀長城保護宣傳平台,加強與各級傳統媒體、新媒體合作,實現互通互聯,及時發布相關信息。同時,構建統一的京津冀長城保護展示標識系統,在八達嶺、慕田峪、司馬&、黃崖關、金山嶺、大境門等開放景區內設置三地長城保護宣傳展示區,強化京津冀長城保護一體化宣傳效果。(記者 李祺瑤)
(原標題:加強邊界長城本體聯合保護 同步開展修繕利用開放 長城資源信息共享 京津冀攜手加強長城保護利用)
-
長城資源信息共享 京津冀攜手加強長城保護利用
京津冀三地將共同制定共管轄區內長城保護利用的整體保護計劃,加強邊界長城本體聯合保護,同步開展文物修繕、利用開放等,建立長城保護利用信息共享機制,共同推動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
-
高招錄取7月6日啟動 所報批次錄取時間安排公布
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統一招生錄取按本科提前批(A段)、本科提前批(B段)、特殊類型招生志願、本科普通批、專科提前批和專科普通批順序依次進行。
-
北京預付卡合同有了統一“模板” 預防消費糾紛
為進一步規範本市零售、餐飲、居民服務業單用途預付卡管理,依約化解單用途預付卡糾紛,市市場監管局與市商務局日前共同發布《北京市零售、餐飲、居民服務業單用途預付卡服務合同(示範文本)》。
-
打造文旅融合副中心樣板 大運河將建成智慧景區
北京市通州區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焦善鳴介紹,今年是北京(通州)大運河文化旅游景區創建過程的攻堅階段和衝刺階段。
-
市衛健委:腸道傳染病高發季節,謹防病從口入
腸道傳染病是典型的“病從口入”傳染病,不潔的飲食飲水是引發感染性腹瀉(也稱急性腸胃炎)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