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6月28日電(記者魏夢佳)“六年前,我從新聞與傳播學院畢業,那種興奮和感懷仿佛是前所未有的體驗。直到後來,我走出了天宮一號空間站,置身於浩瀚宇宙之時,才又再次體驗了一把當年從北大畢業的激動……”28日,北京大學2022年本科生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在邱德拔體育館舉行,當屏幕上出現學姐王亞平的影像和聲音時,現場沸騰了。
熱烈的掌聲過後,3000多名畢業生凝神傾聽這位學姐講述在“太空出差”的奇妙經歷。
王亞平在北大畢業典禮上的致辭視頻。(北京大學提供)
兩度飛天圓夢、再上“太空講&”,王亞平是中國首位進駐空間站、首位出艙活動的女航天員,也是中國首位“太空教師”。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航天員王亞平與翟志剛、葉光富一起駕乘飛船順利進駐天和核心艙,圓滿完成以2次出艙活動、2次太空授課為代表的一系列創新性、突破性科學試驗和空間應用任務,在軌駐留6個月,於2022年4月16日安全返回。
因其對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的卓越貢獻,王亞平獲得“二級航天功勳獎章”。
而對北大學子來説,王亞平是親切的“學姐”。她是北大新聞與傳播學院2016屆碩士畢業生,也是該校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2018級博士生。視頻中,王亞平依然扎着馬尾,笑容溫暖。
“當我從飛船的舷窗回望地球的時候,那種震撼的美深深吸引了我,也讓我重新思考如何超越自我。”在視頻中,王亞平對畢業生們即將走向新的人生旅程表達祝賀,也分享着自己“太空出差”的感悟。

圖為王亞平在北大本科生畢業典禮上致辭。
她説,擁有“航天員”這個身份,也就等於擔負起責任與使命、接受了與之伴隨的痛苦與艱辛。
每次模擬失重水槽訓練持續四至六個小時,體能消耗相當於跑完一次全程馬拉松;離心機訓練會讓胸部極度壓迫,呼吸困難……“但我和所有航天員都在義無反顧地堅持,因為我們深知,承擔航天飛行任務,不斷超越個體的局限,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在她看來,信念、意志的精神支撐與科學、有效的方法,幫助航天員們不斷超越自我,並不斷地用個體的努力推動國家航天事業進步與發展。而除了個人的艱辛努力,團隊的精誠合作也至關重要。
“這次飛行的圓滿成功,是中國航天人合力形成的結果。這一勝利的取得,依靠的是我們密切配合,彼此支持。”王亞平深知,她的背後是整個中國航天事業的堅強支撐;所取得的每一次進展,都是基於前人的砥礪探索,同時也將為中國航天事業的繼承者開闢前進道路。

圖為航天員王亞平。
“我們精誠合作,從前人手中接下航天飛行的接力棒,而這一光榮使命,也將傳遞至你們手中。”她説。
王亞平還勉勵學子們,在科學探索的同時,也要銘記責任道義與人文關懷。
她説,“探索太空”這一努力和行動本身,其意義便彌足珍貴,它意味着一種不斷進取的精神和對未知與進步的追求與樂觀。而在科學探索、研究宇宙奧秘的同時,我們所追逐的遠方之遼闊,不僅關乎技術與手段的不斷迭代、方法的更新和研究對象的拓展,更關乎內心對風景的選擇。
“希望大家無論從事何種行業,不忘記內心的正義感與責任感,並保持對未來的希望與愛。”王亞平説。

圖為北大2022年本科生畢業典禮現場。
仰望星空,也須腳踏實地。無論人生方向如何,夢想的引力將指引着新一屆畢業生們在未知的旅程中破浪逐夢,勇往直前。
在王亞平看來,“未來”與“宇宙”的共同之處,在於兩者皆有着廣闊的無際可能。“祝願親愛的學弟學妹們擁有更加明媚的未來,一如宇宙中的星河燦爛!”
-
新華全媒+|北大畢業典禮上女航天員王亞平的心願
圖為王亞平在北大本科生畢業典禮上致辭。
-
首屆中國未來金融分析師大賽閉幕
由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指導,北京市金融發展促進中心與特許金融分析師協會聯合主辦的首屆中國未來金融分析師大賽決賽日前舉行。
-
“高質量”成新時代首都發展熱詞
關於科技創新對於首都發展的驅動,許強分享了一個數據:2021年,中關村示範區對北京經濟的貢獻率提升到了30%,而五年前這一數據為25%左右。在新的征程中,北京將在更高水平上保障和改善民生,必將大大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圍繞醫改重點工作 國家衛健委推動更多醫學人才資源“沉”向基層
新華社北京6月28日電(記者董瑞豐)國家衞生健康委有關負責人日前&&,農村基層醫療衞生機構的工作生活環境和條件正在不斷改善,基層引才計劃的吸引力不斷增強,更多醫學人才資源有望“沉”向基層。
-
@考生們和家長們 警惕這些“高考招生詐騙”
近日,2022年高考分數線陸續出爐,考生和家長在做好升學準備的同時,也要“擦亮眼睛”,警惕高考招生騙局,防止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