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紅尾水鴝、紫翅椋鳥、赤嘴潛鴨……近日,雄安新區安新縣自然資源局白洋淀濕地管理中心確認併發現了多個新增鳥種。
“截至目前,白洋淀野生鳥類從新區成立前的206種增加至現在的237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10種,二級保護動物有43種,白洋淀再現鳥類天堂勝景。”安新縣自然資源局局長田海戰接受記者採訪時説,作為野生鳥類在華北中部的重要棲息地,白洋淀飛鳥種類的增加從側面印證了雄安新區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去年入冬至今,我們先後觀測到國家一級保護鳥類大鴇約50隻,約1.5萬隻綠頭鴨、斑嘴鴨、羅紋鴨、赤頸鴨等雁鴨類越冬種群。至少有四種鳥類的棲息數據較新區設立前有了明顯變化。”該中心工作人員齊明介紹,首次在白洋淀記錄到青頭潛鴨越冬活動;觀測到約600隻國家二級保護鳥類灰鶴種群,是新區設立以來觀測到灰鶴數量最多的一次;在白洋淀順利越冬的羅紋鴨達到2000多只,是新區設立以來這一鳥種越冬數量首次超千隻;國家二級保護鳥類白琵鷺數量遠超往年,最大單群數量達86隻。
近年來,安新縣加大白洋淀生態環境保護力度,緊緊圍繞新區構建“一淀、三帶、九片、多廊”生態空間目標,大力推進國土綠化工作。截至去年年末,安新縣有林地面積達2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21.94%,林木蓄積總計27.7萬立方米,新建、提升公園綠地28處,綠化率由2020年的39.86%提高45.29%,綠化面積累計新增46萬平方米。其中新建的濕地公園、口袋公園、苗圃、花田、林帶等生態環境,為攀禽、鳴禽等林鳥提供了棲息、繁殖的可能。(記者 韓梅)
北京要聞
-
河北生態環境支撐區建設成效顯著
記者近日從河北省生態環境廳獲悉,今年以來,河北聚焦建設綠色低碳、生態優美現代化河北和首都生態安全屏障的目標,堅持把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建設擺在突出位置,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各項指標持續向好,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取得顯著成效。
-
白洋淀野生鳥類達237種
紅尾水鴝、紫翅椋鳥、赤嘴潛鴨……近日,雄安新區安新縣自然資源局白洋淀濕地管理中心確認併發現了多個新增鳥種。
-
北京昨日新增本土“16+3”例
6月4日0時至24時,北京市新增16例本土確診病例(含2例無症狀感染者轉確診病例)和3例無症狀感染者,無新增疑似病例;新增1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無新增疑似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治愈出院44例。
-
北京:東城封(管)控區居民就醫有“應急車隊”
現在東城封(管)控區的居民想去醫院看病,有應急車隊專車接送。於滋濤説,患者或家屬可以&&所在社區,提出就醫出行需求。”北京銀建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營運部副經理王雪斌告訴記者,目前應急車隊共有10名司機,確保一人一車,專人專車。
-
北京:600輛巡游車組成高考護送保障車隊
因受疫情影響,今年本市高考另設封(管)控考點,用於處於封控區、管控區的考生,高考期間實行“吃住行考”一體化。按照豐台區教育部門的安排,高考護送保障車隊將開展“點對點、一對一”的送考工作,將考生由家中接送至豐台區封(管)控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