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雕塑作品《舟》亮相城市綠心森林公園運河故道。 記者 白繼開攝
距離北京冬奧村開村的時間越來越近,雕塑《一路風景·生命的律動》已經安裝在北京冬奧村下沉廣場入口。冬奧會期間,來自世界各地的運動員將看到這樣壯觀的場景:廣場上升起的各個國家和地區的旗幟,映照在大型不銹鋼鏡面裝置中,並隨着裝置的緩緩旋轉在鏡面中不斷升騰……
雕塑作者、四川雕塑學會會長鄧樂與奧運會的緣分由來已久。早在1990年,由他創作的雕塑《隆起的地平線》就曾參加“中國第二屆體育美展”並獲銀獎,由中國奧委會收藏。“在冬奧會來臨之際,我有幸能夠再度創作體育題材的雕塑作品,想用跟以往不太一樣的方式來呈現。”因此,他選擇了動態雕塑這種新興的藝術形式。
為了此次創作,鄧樂對冬奧村升旗廣場的空間環境進行了細緻的考察。“這件作品給觀眾的感受,主要靠它旋轉折射産生的畫面,所以對環境的要求格外高。比如説太陽從哪個方位升起,照射在雕塑上的角度多少,旗桿的位置在哪,都需要考慮到。”他將每一塊鏡面的彎曲角度設置為25度,這樣映在鏡面上的旗幟恰好能夠隨着裝置旋轉産生上升的視覺效果。
雕塑中包含十多個高逾5米的鏡面裝置,它們錯落地形成陣列式布局,以每分鐘轉一圈的速度緩慢轉動。為了達到最好的視覺效果,鄧樂使用計算機軟體進行模擬。“這是一件與環境共融、共振、共鳴的作品,它表達着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對體育的熱愛,也傳達着奧運精神的不朽。”
在通州區城市綠心森林公園的水系中,也有一件為冬奧會新創作的公共藝術作品《舟》。它看起來如同一葉代表“同舟共濟”的輕舟,也像一根羽毛、一片象徵着和平與友誼的橄欖葉。走近仔細看,雕塑由許多鵝卵石般的陶瓷顆粒組成。它由中國藝術研究院雕塑家張冕、郅敏合作,是北京冬奧會公共藝術作品徵集活動評選出的最佳作品之一。
“這件作品我們前後創作了一年多的時間,由數千片陶瓷單體顆粒一顆顆安裝完成,每一片都是經過1350攝氏度的高溫手工燒制而成。”郅敏告訴記者,《舟》的陶瓷單體顆粒運用了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色彩系統,以天霽藍主色、冰藍間色等不同藍色,作為不同顆粒的顏色來穿插、排布,用色共計十九種。
“陶瓷是中國傳統工藝,數千年來我們希望為冬奧會創作這樣的藝術作品:它既有着國際語言,也包含深厚的中國文化底蘊。”郅敏説。考慮到“舟”的形態、意象,專家最終選定了湖面來放置,以呼應藝術品與環境的關係。為了適應環境,藝術品本身造型也做了相應調整,《舟》整體的形態更趨於平緩,與水面結合的位置更低、更吻合。
迎風而動的《雪舞·2022》,融合冰壺、滑雪板與中國結的《張燈結綵》……隨着冬奧會的腳步逐漸走近,還有許多北京冬奧會雕塑作品在北京的冬奧場館和城市公園建成落地,成為北京冬奧會留給這座“雙奧之城”長久的奧運印記。“作為藝術家,生逢這個時代,能夠為北京冬奧會貢獻自己的力量、向世界展示中國藝術,我感到無比榮幸與自豪。期待北京冬奧會這一世界盛會的到來。”郅敏説。(記者 王廣燕)
(原標題:“生命的律動”閃耀冬奧村 “舟”亮相城市副中心 公共藝術扮靚“雙奧之城”)
-
腦機接口等全球前沿科技項目在京“巔峰”對決
昨天,2021中關村國際前沿科技創新大賽總決賽在中關村示範區展示中心舉行,從中國、英國、德國、愛爾蘭、意大利、新加坡、日本等海內外上千個項目中突出重圍的23個硬科技項目會師總決賽。
-
中國設計博物館落地城市副中心張家灣設計小鎮
記者近日從北京國際設計周組委會獲悉,位於城市副中心張家灣設計小鎮的北京國際設計周永久會址已實現外立面竣工亮相,進入場館內部裝修階段,計劃於今年6月份交付使用。” 除了共和國設計史,中國設計博物館還將展示歷年北京國際設計周的經典設計獎獲獎作品及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當代最新展覽。
-
物業費徵繳率100%是這樣“煉”成的
物業進駐中上園5號院後,小區裏不僅通過拆違多出了100多個車位,還專門為電動汽車預留了車位。2019年,通州區住建委和中倉街道選定5號院作為無物業小區進行規範化管理試點,由京和連山物業管理有限公司進駐管理。
-
46萬平方米冰場!北京頤和園什剎海歡樂上冰
昨天,什剎海冰場工作人員正在對冰車等進行消殺。本報記者 吳鏑攝 本報訊(記者 代麗麗 張驁 實習生王鶴)頤和園“圓夢冬奧 相約頤和”冰上健體活動日前開啟,30萬平方米的京城最大冰場正式開放。
-
“舟”亮相城市副中心 公共藝術扮靚“雙奧之城”
雕塑作品《舟》亮相城市綠心森林公園運河故道。它由中國藝術研究院雕塑家張冕、郅敏合作,是北京冬奧會公共藝術作品徵集活動評選出的最佳作品之一。“陶瓷是中國傳統工藝,數千年來我們希望為冬奧會創作這樣的藝術作品:它既有着國際語言,也包含深厚的中國文化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