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該如何看待年畫?
2022-01-11 09:22:57 來源: 新京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李河,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文化研究中心負責人。(受訪者供圖)

  李河 明天很近 昨天很遠

  年味兒是一種價值

  新京報:年畫為什麼能夠成為過年重要的儀式?

  李河:在周而復始的日常生活中,人們會設置一些重要的時刻,去做某些特定的重要事情。節日的節,本身就有節點的意思。這些節點讓人在平淡而忙碌的生活中停頓下來,休息一下,宣泄一下。比如在過年的時候,人們張貼年畫、祭祖、團聚等,每一年的這個時候,都要做這些事情,通過無數次重復的儀式,強化內心中意義世界的存在。所以,看似每次過年都貼幾乎一樣的年畫,但它絕不是簡單的重復行為。

  新京報:它的重要性並非來自形式,而是意義?

  李河:在傳統社會中,或者在年畫還是一個普遍習俗的時代,人們生活在一個信以為真的意義世界中,在過年這個特定的節點,通過許多儀式來聯絡親情、涵養友情、修養身心。人們相信所做的一切,都能夠達到想要的效果。所以不憚繁瑣、不嫌勞累地重復同樣的儀式,且樂此不疲。更重要的是,在一年又一年的重復中,人們內心的意義世界得以維繫和傳承,塑造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如何在現代生活中保護傳統年畫

  新京報:從何時起,這些儀式、習俗所代表的意義淡化了?

  李河:當陌生人社會建成後,熟人社會何去何從?尤其是中國,擺脫農耕社會、轉型到現代社會的速度是空前的,這樣的問題也就更加突出。

  新京報:兩者不能共存嗎?

  李河:當現代性來臨,傳統時代人們構建的那個意義世界,就一直在快速地空殼化,內在的價值消失,只剩下外在的形式。從節日的角度來看,節日中許多原本吸引人的東西不復存在了。節日那種間歇的稀缺性也消失了。

  新京報:保留外在的形式可以嗎?

  李河:傳統消失的第一個階段,是意義消失了,習俗、禮俗等空殼化。第二個階段,是空殼被取代。今天怎樣才能更有年味兒,恐怕很難判斷,但恢復傳統的儀式和符號,也同樣很難重新找回年味兒。比如年畫,很多題材是從戲曲中來的,但現在連戲曲本身都岌岌可危了,更不用説戲曲題材的年畫了。當然,現代社會也是多元的,如果有人喜歡,按照傳統的方式過年,也是很正常的現象。

  新京報:怎麼看待這種現象?

  李河:現代社會是一個離明天很近、離昨天很遠的社會。過去説三代人記憶,一個人從小到老經歷過的事情當中,依舊還能看到上輩人曾經歷過的印跡。但現在,兩代人之間都不一樣,甚至一個人幾十年的生活都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年畫這樣的傳統習俗和文化,想在現代生活中全面恢復,恐怕不太現實,但作為一種文化遺産去保護、保留下來,仍是很好的事情。(記者 周懷宗)

 

   上一頁 1 2  

+1
【糾錯】 責任編輯: 陶歡
北京要聞
  • 約大牌|北京冬奧組委部門負責人系列訪談之市場開發部部長樸學東
    走進位於首鋼園區的北京冬奧組委,市場開發部部長樸學東坐在擺滿冬奧特許商品的辦公桌前接受了新華社記者專訪。距離北京冬奧會開幕不到一個月,北京冬奧會的市場開發工作積極創新機制,努力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 冬奧組委舉行線上新聞發布會 開幕式突出三大主題
    值得一提的是,本場新聞發布會是北京冬奧組委為了兼顧疫情防控和媒體參與,首次採用了線上方式召開的新聞發布會。新聞發布會特別邀請北京市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2022北京新聞中心的主任徐和建到會回答有關非註冊記者服務方面的問題。
  • 十余位書畫家書"福" 冬奧村展出100件藝術佳作
    距離北京冬奧村正式開村還有十幾天。昨天,“翰墨頌中華 舞彩慶冬奧——首屆中國體育藝術作品大展”在北京冬奧村開幕,100件藝術佳作亮相廣場區,十余位書畫名家提筆書“福”,除夕之夜,這些“福”字將裝點北京冬奧村。
  • 38個綠化項目獲批 北京造林綠化總規模超11萬畝
    為確保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工程2022年項目如期落地實施,市發改委已採取一系列措施加快推進2022年項目前期工作。下一步,市發改委將加快推進項目前期工作,與相關部門和項目單位協同推進項目落地建設,保障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任務計劃圓滿完成。
  • 春保行動:政服務員春節留京有獎勵 最高50萬元
    春節臨近,市民對家政服務需求增加。通過公開徵集方式確定本次春保行動的組織單位,按第三方審核機構最終審定的家政服務企業獎勵資金額的5%給予獎勵,總金額不超過20萬元。
冬奧零距離·項目介紹:冰壺
冬奧零距離·項目介紹:冰壺
守護旅客安全
守護旅客安全
北京特警 不負熱愛
北京特警 不負熱愛
北京:滑雪迎冬奧
北京:滑雪迎冬奧

01007006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251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