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海淀區花園路街道牡丹園社區居委會幹了兩件“大事”:一是東裏8號樓樓外搭了20多年的葡萄架拆了;二是東裏5號樓樓前綠地裏居民自建了20多年的小花園圍擋拆了。
“這力度!咱這文明城區‘樣板社區’建設可真不是嘴上説説而已。”居民們紛紛點讚。
何為文明城區“樣板社區”?原來,早在2015年,海淀區就榮膺“全國文明城區”稱號,2017、2020年蟬聯。為鞏固全國文明城區創建成果、深化文明城區創建工作,海淀區又在轄區範圍選擇了一批具有一定基礎、但仍有提升空間的小區作為“樣板社區”,繼續推進這項工作。牡丹園社區就是入選的老舊小區樣板社區之一。
牡丹園社區是一個典型的老舊小區,建於上世紀90年代,多産權、多物業、居民構成複雜,光物業公司就有6家。停車難、環境衞生差、樓上樓下鄰里間聲響擾民等老舊小區的突出問題這兒都有。在花園路街道所轄的27個社區裏,牡丹園社區的“接訴即辦”案件量一度排在第一。
“很多問題都不是一天形成的,要解決起來都很難。”牡丹園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吳彥玲説。2020年7月1日,吳彥玲調到牡丹園社區,怎麼提高居民滿意度、降低投訴率?她心裏很着急。而今年全國文明城區老舊小區樣板社區的建設,給了她一個抓手。
“第一步是做好宣傳發動。我們在各樓樓前張貼通知,在每棟樓的微信群裏做宣傳,告訴居民朋友我們要創建文明城區樣板社區了,今後不能在樓道、樓前樓後堆物堆料,遛狗要拴繩等等。”吳彥玲告訴記者。
光宣傳發動不夠,還要實打實地幹,讓居民看到成效。
從清理樓道小廣告入手。社區通知各家物業公司,具體到哪棟樓哪一天要完成小廣告清理,樓門長和志願者們都會現場參與。“我們的員工一天光刷樓道小廣告就爬了1000多級&階。”一家物業公司的管理人員感嘆。刷完不算完,社區要求物業公司每個月還要集中清理一次。樓道裏的堆物堆料,也是每月定期清理。
社區東裏8號樓樓前、樓後、樓側,用木樁搭滿了葡萄架,長達20多年。業主是一位50多歲的男士。社區反復做工作要拆葡萄架,這位業主提出了條件:一是要把窗前的地面鋪好,二是不能拆了葡萄架變停車位。合理要求,社區都答應:拆完葡萄架馬上安裝U形樁,防止有人在窗前停車;之後又修整了地面。業主相當滿意。
開展周末清潔日,清理小廣告,清理堆物堆料,加裝電動車充電樁,改造北裏1號、2號樓門廳……社區一件件實事幹着,居民的滿意度也在一天天增加。今年10月份,牡丹園社區接到的12345熱線派單量比去年同期減少了60%。
“能感覺到居民參與社區建設的熱情越來越高,‘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氛圍越來越強。”吳彥玲説。今年5月,社區完成了“印象牡丹”微空間改造,其中山石上的題字就是從居民中徵集來的。明年,牡丹園社區還將在社區文化建設、居民融合上下功夫,建好全國文明城區的樣板社區。
-
居民參與度高了 老舊小區蝶變城區“樣板社區”
最近,海淀區花園路街道牡丹園社區居委會幹了兩件“大事”:一是東裏8號樓樓外搭了20多年的葡萄架拆了;二是東裏5號樓樓前綠地裏居民自建了20多年的小花園圍擋拆了。明年,牡丹園社區還將在社區文化建設、居民融合上下功夫,建好全國文明城區的樣板社區。
-
新增6處景觀 舊鼓樓大街重“梳粧”明春整體亮相
漫步在剛剛亮相的舊鼓樓大街上,抬頭一望,便可見海棠角樣式、冰盤檐等多種風格搭配的建築,呈現北京傳統民居建築風貌。在街面和民居完成提升的同時,舊鼓樓大街封閉綠地也張開“懷抱”,打造出一條花園式的漫步道。
-
北京西城“綠色管家”破解商務樓宇垃圾分類難題
樓宇“雙樓長”與樓宇企業還簽訂了垃圾分類承諾書,企業承諾積極踐行垃圾分類,倡導文明新風尚;“雙樓長”進行監督指導,形成樓宇垃圾分類責任閉環。下一步,天橋街道將繼續探索樓宇垃圾分類新做法,進一步提升樓宇內企業員工垃圾分類知識的知曉率。
-
北京西城什剎海片區等一批申請式退租項目將啟動
昨天記者從西城區兩會上獲悉,2022年西城區計劃推進21項街區保護更新項目,以什剎海片區、“南中軸”大柵欄觀音寺片區、天橋片區為重點,先後啟動一批申請式退租項目。
-
布局80個重點項目 豐&河西地區開啟高質量發展
為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促進河東河西協調發展和實現共同富裕,豐台區制定了《推動河西地區高質量發展專項行動計劃(2021-2025年)》。2022年豐台區還將着力加快長辛店老鎮有機更新,傳承歷史文化記憶,植入現代時尚元素,打造老鎮復興新地標、文化休閒消費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