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學每年牽頭組織一次絲綢之路文化遺産考察。我們經過調研發現,近年來西北地區降雨明顯增多(有人認為是三峽工程的影響,其實是全球氣候變暖的結果),因此似乎帶給我們一些意外驚喜,比如乾旱的沙漠地區降雨增多、河流重現,黃土高原重現青山綠水景象,嚴寒的冬季逐漸成為兒時記憶。
這種趨勢卻直接威脅到西北地區廣泛分佈的土質遺址和脆弱文物,包括著名的樓蘭故城、尼雅遺址等地面建築遺存和地下埋藏的幹屍、文書等文物,急需研究對策比如是否要搭蓋保護棚、建立地下防水設施等,否則那些地區在乾旱條件下保存了幾百年上千年的珍貴文物有可能毀於近幾十年的氣候環境變化。全球變暖如果持續下去而且不可逆轉的話,地球的生態係統都將打破,因此急需各方共同研究並採取有效行動。
此外,為了進一步擴大絲綢之路和絲路之綢的影響,展示絲綢之路的最新科研成果,凝聚國內外絲綢之路科技保護力量,中國絲綢博物館發起並舉辦了此次絲綢之路周宣傳活動,絲綢之路文物科技創新聯盟積極響應,希望能形成一個新的文化品牌。
(文字:吳佳蔚 金心怡 編輯:顧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