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打”與“拉”:戰役內外線有機配合的典范

2019年09月17日 20:02:14 來源: 解放軍報

    解放戰爭初期的東北戰場,東北民主聯軍根據“堅持南滿、鞏固北滿”的戰略方針,制定了“南打北拉、北打南拉”的作戰方針,自1946年12月18日至1947年4月3日,實施了“三下江南”“四保臨江”的作戰行動,共殲敵3萬余人,粉碎了國民黨軍“南攻北守,先南後北”的戰略企圖,鞏固和擴大了東北根據地,使我軍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

    戰鬥簡介

    1946年冬,國民黨在東北集結了40萬大軍,佔領了瀋陽、長春等大中城市,將其主力集結于南滿,企圖分步驟佔領東北。而我在南滿地區兵力只有2個縱隊4萬人,孤懸敵後,力量單薄。在此形勢下,東北局實行“堅持南滿”的戰略方針,制定了“北打南拉”的作戰方針。所謂“北打”,就是在北滿的我軍主力兵團,在戰役上取攻勢,向長春以北的周邊地區,連續實施攻勢作戰。所謂“南拉”,就是在南滿,我軍在戰役上取守勢,似一把鋼刀插入敵人後方,使敵人腹背受敵。這就在軍事行動上,形成了正面與敵後兩大戰場密切結合,內線作戰與外線作戰相結合,運動戰與遊擊戰相結合的有機配合。

    內線作戰方面:1946年12月18日,四縱跳出敵人的封鎖圈,在安奉線兩側,開辟敵後戰場。10天內打掉敵據點10余處,打亂了敵人的部署,將進攻臨江的2個師回調,減輕了臨江地區的壓力。正面作戰的三縱,乘敵軍調動之機,在通(化)輯(安)線上實施反擊作戰,一個多月共殲敵3000余人,攻克據點37處。1947年1月30日,敵出動4個師,第二次進攻臨江。針對敵位于高麗城子的1個師孤軍深入,我軍集中三縱3個師的優勢兵力進行圍殲,殲敵2000余人。隨後我軍揮師三源浦,一舉消滅增援的敵1個師近2000人。2月中旬,敵出動5個師分四路第三次進攻臨江。我軍首先打敵翼側暴露的師,然後將敵另一個師攔腰斬斷並擊其側後,殲敵1個團另3個營,迫敵放棄輯安。敵在接連受挫情況下,于1947年3月28日,出動7個師的兵力,向臨江地區發動大規模進攻。我軍採取先發制人,先敵展開,先敵進攻,集中主力3個師,攻擊敵人1個師,實行兩翼包圍迂回,進攻敵人縱深,殲敵1個師又1個團。“四保臨江”作戰粉碎了敵的戰略企圖,迫其由戰略進攻轉入戰略防禦,形成了東北戰局的轉折點。

    外線作戰方面:1947年1月2日,我北滿主力,集中3個縱隊和3個獨立師共12個師的兵力,跨越冰封的松花江,向南出擊,實行“一下江南”作戰,一舉消滅國民黨精銳部隊新一軍的2個團,迫使敵從南滿抽調2個師,增援北滿,有力地支援了南滿的防禦作戰。1947年2月22日,我北滿部隊出動3個縱隊與3個獨立師共12個師的兵力,開始“二下江南”作戰,計劃相繼圍攻敵重要據點城子街,並圍攻德惠。與此同時,要求南滿、東滿、西滿各區部隊進行戰略配合。我軍圍攻德惠不下,給敵軍以錯覺,遂出動2個軍的兵力,分三路沿中長路北犯,直逼松花江南岸。3月8日,我北滿部隊全力反擊,敵唯恐被殲,全線撤退。我軍在實施追擊作戰中,殲敵7000余人。北滿部隊通過三次有限度的進攻作戰,迫敵從南線抽調兵力,增援北線,從而減少了南滿我軍的壓力。

    講評析理

    “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戰役係列的作戰行動突出表現為,外線與內線的進攻和防禦,包圍和反包圍的有機結合。

    一是站在全局高度進行周密謀劃是作戰勝利的前提。陳雲、肖勁光等南滿軍區領導,站在東北全局的高度,觀察南滿形勢。陳雲同志對走和留的利弊進行反覆比較,形象地把東北敵人比作一頭牛,牛頭向著北滿,牛尾留在南滿。如果松開牛尾,牛頭會橫衝直撞,南滿保不住,北滿也危險。肖勁光同志提出南滿必須堅持,南滿能夠堅持,並提出了具體的作戰方針。正是因為貫徹了“堅持南滿、鞏固北滿”的戰略,才使南滿部隊與北滿部隊共同戰鬥,成為扭轉東北戰局的關鍵。

    二是開辟敵後戰場是以弱勝強的重要戰略指導。針對敵強我弱的態勢,南滿部隊採取內線防禦、外線進攻相結合的積極防禦作戰方針,在北滿部隊配合和支援下,乘敵後方空虛之空隙,以正規部隊一部深入敵後開辟新的戰場,打亂敵之部署,迫使敵回援。在敵顧此失彼的情況下,我內線部隊實施反擊。同時北滿部隊三下松花江以南配合南滿作戰,實行“南打北拉”,使敵兩面作戰,在對敵作戰中形成兩個戰場相互支撐與配合的戰略格局,有力地改變敵我對陣的基本態勢。

    三是戰役上的積極進攻是達成戰略上防禦之目的重要手段。在敵處進攻態勢的情況下,東北民主聯軍指揮員集中優勢兵力,以局部戰役戰鬥上的積極進攻和勝利,達到了全局穩定戰略防禦之目的。通過打分散孤立之敵,積小勝為大勝;誘敵深入,迫敵分散,優先打冒進之敵;圍城打援,迫使敵在兵力調動中予以殲滅;集中五倍、六倍乃至更多于敵兵力,形成包圍之勢,力求全部殲敵。通過先發制人、積極進攻的方式主動打擊敵人,既可改善我之不利局面,還可牽制調動敵人。

    四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戰鬥精神始終是克敵制勝的重要法寶。此戰役中,我軍兵力少、裝備差、物資供應缺少,且恰逢冬春季節,天寒地凍,禦寒裝備不足,戰場環境非常艱苦,在此困難環境下,我軍克服連續作戰、部隊極度疲勞,並受到凍傷威脅的不利條件,始終保持高昂的戰鬥士氣,積極主動地打擊敵人,取得了七戰七捷。而反觀國民黨軍各部之間互相傾軋,軍隊士氣低落,官兵厭戰情緒日高,戰鬥力明顯下降。作戰中,面對我軍的勇猛攻勢,有些國民黨軍不戰自潰,大量被俘人員經我軍思想改造後成為解放戰士,壯大了人民軍隊,改變了敵我力量對比。(張輝 謝菲)

【糾錯】 [責任編輯: 張驕瀛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046121028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