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數字勁旅”闊步邁向新征程——第七十六集團軍某旅的報告

2019年09月12日 12:14:06 來源: 解放軍報

    原標題:“數字勁旅”闊步邁向新征程——來自第七十六集團軍某旅的報告

    黃河西來決昆侖,咆哮萬裏觸龍門。

    8月下旬,昆侖山腹地,一場實兵演練激戰正酣:陸地、空中協同立體攻擊、彈炮結合精準毀癱、信火一體聯合制勝……戰火硝煙中,多種全新戰法輪番上演,全方位檢驗了一支新型作戰旅的整體作戰能力,為探索信息化部隊的未來作戰打下堅實基礎。

    作為陸軍戰鬥序列中一支新型作戰力量,這支馳騁大漠高原的雄師勁旅秉持“榮譽、責任、紀律”的旅魂,心無旁騖練兵備戰、一心一意謀戰思訓,在改革大潮中經歷著脫胎換骨式的浴火重生,見證著陸軍部隊從摩托化到機械化、信息化的偉大跨越。

    傳承,總有一種基因永不改變

    “左前方1.8公里,‘敵’地堡,穿甲彈,發射。”

    礪兵昆侖,面對復雜戰場環境和強勁對手,參演官兵以精湛的戰鬥技能和頑強的戰鬥作風,駕馭新型戰車一路過關斬將,將“敵人”逼得無路可退……

    擔任主攻任務的合成二營裝步四連,是一支有著光榮傳統的英雄連隊。1951年4月,該連編入中國人民志願軍序列入朝參戰,奉命扼守夜月山前沿陣地,3班和一個機炮組共11人在365.2高地擔負阻擊任務。

    戰鬥中,面對裝備精良的美軍王牌部隊,3班用手榴彈和機槍頑強阻擊、殺傷敵人。在彈藥不足的情況下,全班戰士衝出塹壕與敵人展開白刃戰,以劣勢兵力堅守6晝夜,擊退敵人的多次進攻。戰後,3班榮立集體特等功,並被志願軍總部命名為“夜月山英雄班”。

    “在共和國70年砥礪奮進的徵途上,我們連經歷多次改革轉隸,但這種忠誠可靠、敢打敢拼、舍生忘死的血脈基因永遠沒有變。”9月初,站在連隊榮譽室,面對即將退役的戰友,二級軍士長馮紅民的離別贈言十分動情。

    這位有著24年軍齡的老兵,曾是“夜月山英雄班”班長,親歷連隊三次裝備升級。“每一次換裝都是一次重生。”馮紅民依然記得第一次換裝前的興奮與不舍。

    興奮,是因為盼得久;不舍,是因為愛得深。他説,相伴10多年的裝備就像自己的孩子,每一個零件他都了如指掌。

    然而,短暫的興奮過後,是真正的考驗。信息化設備的一個個按鈕,對只有初中學歷的馮紅民是個巨大障礙。

    “作為英雄班的傳人,就要有敢啃硬骨頭的勇氣!”馮紅民通過自學獲得中專、大專、本科學歷,向身邊戰友、工廠師傅學習聲光電知識,不斷彌補專業技能上的不足。

    “英雄班的責任激勵我不斷前行!”如今,馮紅民手握通信、駕駛、偵察等6個專業的特級證書,精通3代9種主戰裝備,是全軍優秀教練員。

    傳承,總有一種基因永不改變。無論戰鬥力建設進展到哪一步,那種融入血脈、浸入靈魂的傳統絕不會變。去年,信息化裝備列裝剛滿一個月,該旅就在實彈射擊中打出全優的好成績。年內,新裝備順利完成體係對抗演習,快速形成戰鬥力。

    改革,總有一種動能催人奮進

    改革,是一支軍隊前進發展的力量之源。

    新中國成立70年來,從初期的摩托化建設大潮,到上世紀90年代開始的機械化信息化跨越,再到新時代的軍隊編制體制調整,該旅是陸軍改革發展的親歷者和實踐者。

    8年前,該旅由裝甲部隊改編為新型步兵旅。幾年間,旅隊全面換裝新型坦克、步戰車、自行火炮等新一代主戰裝備,數字化建設提擋加速。

    劍換了,人依舊。如何適應新變革,實現戰鬥力新躍升?

    “換裝首先換腦,不能身子鑽進了信息化裝備,腦子還在機械化思維徘徊。”面對全新的數字化裝備,全旅官兵頭腦異常清醒。

    從步兵營營長到合成營營長,再到如今的副旅長,韓文龍有太多的感慨:部隊因轉型而重生,聚焦轉型抓建謀戰就是他們的主責主業。

    裝備互聯互通,是轉型發展的重點和難點。該旅黨委常委分塊包幹,分係統研究、分階段攻關,生産廠家和科研單位百余名技術人員跟進指導,完成了平時建制和戰時編組兩種模式下的網絡規劃和係統調試,部隊整體作戰能力大幅度提升。

    針對新的編制體制下,指揮、協同、保障等方面需要改進的問題,他們充分發揮合成營支援保障連的作用,探索形成了“直達式、模組式、集約式、伴隨式”保障模式,部隊聯合作戰、持續作戰能力得到了有效保證。

    “合成營編制員額大、作戰要素全、獨立決斷多,對指揮方式、戰鬥編組、組訓形式都提出了挑戰。”營長范海龍告訴記者,以前,各級指揮員崇尚以多取勝,認為火力越猛,戰鬥力就越強。現在,合成營憑借強大的資訊力、突擊力和防護力,精準計算、自主完成戰鬥能力進一步增強,既實現了瘦身,也實現了強能。

    記者目擊了昆侖山下的一場演習:配屬進攻方的兵種、兵力比以往減少近一半,但始終做到收放自如、佔據主動。旅政委蘇程介紹説,新型合成營已成為集多種作戰要素于一體、具備獨立遂行多種作戰任務的全新作戰模組,整體戰鬥力已經實現質的飛躍。

    新生,總有一種勇氣換羽高飛

    坦克當作火炮打?像這種想都不敢想的設想,在該旅成了不爭的事實。

    那年,新裝備列裝,官兵們剛剛熟悉基本性能,就將新裝備拉到戈壁灘上展開極限射擊實驗。初次實射,就將目標設在最大理論射程上。

    經過實戰檢驗,幾臺主戰裝備超射表、超性能、超距離、超大綱打出了滿堂彩,實現了直瞄火器向間瞄火器的轉變,首次探索出了該型裝備的極限打法。

    前些年,新型信息化裝備列裝後,該旅轉戰到昆侖山腹地,在氣壓低、海拔高、含氧量少的嚴寒條件下,第一時間檢驗了新裝備的極限效能。

    新生,總有一種勇氣換羽高飛。練兵備戰,越是重難點、薄弱點,越是戰鬥力提升的突破點、增長點。多年來,該旅把研究突破制約戰鬥力提升的難題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斷突破自我,始終走在戰法創新、裝備運用的最前列。

    今年6月,部隊剛上高原,一場聯合戰役演習隨即打響。由無人機、雷達、光電、聲學等多種力量組成的偵察分隊展開行動,一張張“敵軍”兵力部署和火力配置情報圖呈現在各戰鬥群指揮終端。進攻展開,陸空聯合火力形成一張火力網,隨著一陣陣爆炸聲,“敵軍”陣地半數火力點被摧毀,整個過程不足10分鐘。

    “過去指揮員的電臺電話,已被今天的資訊網絡所取代,無形的資訊網絡,使‘嵌入’戰場的每一個單兵不再孤單。敵情獲取、方案制訂、火力打擊……作戰各個環節全部由資訊力支撐,強大的資訊力推動了戰鬥力成倍增長。”旅長朱永黎介紹説。

    從機械化到信息化,由“鋼鐵比拼”到“資訊較量”,該旅的成長進步,也正是新型陸軍轉型發展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從科爾沁大草原到西北戈壁大漠,從雪域高原到平原叢林,該旅和陸軍各部隊一起,在陌生環境和復雜地域下演練新戰法,全面檢驗部隊資訊獲取、指揮控制、快速機動、火力打擊、整體防護和綜合保障能力,為陸軍建設不斷注入強大的生機和活力。(高安勇、 陳善鋒、 錢曉虎)

【糾錯】 [責任編輯: 蔡琳琳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99031210277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