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揭秘瑞典軍工為何成功:最好的産品,永遠是下一個

2019年08月30日 15:45:14 來源: 解放軍報

    原標題:最好的産品,永遠是下一個

    今年,聯合國《2019年全球幸福指數》報告出爐,瑞典排名高居世界第七。高工資、高福利的北歐小國瑞典,人口僅1000多萬,總面積不到45萬平方公里,卻擁有涵蓋海陸空完整的國防工業體係,著實令人讚嘆。

    與多個國家隔海相望,瑞典國內擁有博福斯、薩博、西爾塞斯、愛立信等一批世界知名軍工企業。“鷹獅”戰鬥機、“愛立眼”預警機、“弓箭手”自行火炮、維斯比級隱身護衛艦、S型主戰坦克……這些被打上“頂級産品”標簽的武器裝備,更是瑞典軍事工業強而有力的佐證。

    在大國角力的“夾縫”中,瑞典為何能屢屢獨善其身?品種繁多、性能卓越的爆款産品的背後,又隱藏著怎樣的成功秘訣?本期“軍工T型臺”,我們帶您一探究竟。

    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獲得軍貿市場的主動權

    “為了瑞典,與時俱進。”這是瑞典王室的一句經典格言。身處北歐一隅的瑞典,一年大多數時間與極寒天氣作鬥爭,瑞典人的骨子裏就透著頑強的戰鬥氣息。他們很清楚,只有以先進的武器裝備和強大的國防實力作保障,才能在強敵環伺的環境中實現“武裝中立,小國圖強”。

    早在17世紀爆發的三十年戰爭中,被譽為“現代戰爭之父”的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通過一係列軍事改革,使瑞典一度躋身于歐洲列強,軍事實力遠超中歐和東歐各國。瑞典軍隊以靈活運用野戰炮兵稱雄波羅的海,奠定了瑞典此後近百年的北歐霸主地位。從那時起,瑞典軍工産業便有了雛形,也為軍工産業發展騰飛孕育了“溫床”。

    瑞典軍工最初以炸藥、火炮、精密設備聞名世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炸藥之父”諾貝爾于1894年收購的大炮生産商——博福斯公司。該公司後來在二戰期間烜赫一時,其生産的40毫米防空炮是世界各國海軍艦艇上的防空火力標配,“瑞典造”更成為軍貿市場的搶手貨,總産量達到50000門以上。時至今日,美國的AC-130攻擊機依然裝備著該型火炮。

    自1939年德國發明瞭第一架噴氣式飛機,噴氣戰鬥機便成了二戰時期英德對決的重要武器。作為當時瑞典軍工的龍頭企業,瑞典薩博防務集團敏銳地意識到:噴氣發動機將是未來戰鬥機的主要動力,是研制現代戰鬥機的基礎。但在當時,擁有噴氣發動機核心技術的國家屈指可數,他們將該項技術視為“最高機密”,不向外界透漏一絲一毫。

    在此情況下,薩博集團卻下定決心要從零開始研發噴氣發動機。為了專注尖端武器裝備的研制,瑞典政府也不斷加大對軍工産業的投入,並鼓勵民間自主創新。1945年,由瑞典自主研發的J-21R噴氣機應運而生,這一成果讓瑞典人清醒地認識到:真正的核心技術是花錢買不來的,只有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獲得軍貿市場的主動權。

    “掌握核心技術,競爭才有底氣。”科技創新是一場不進則退的逆水行舟,企業只有秉承信念努力地“向前衝”,才能在強敵如雲的國際軍貿市場中“殺”出重圍。這也啟示我們:唯有掌握核心技術,才能在産業變革中佔領先機、贏得優勢,打造出更多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爆款産品。

    對創新的鼓勵、失敗的寬容,才能最大程度釋放創新活力

    諾貝爾曾説過:“只要我的一千個想法中有一個被證明是好的,我就很滿意了。”在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瑞典,創新活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釋放。

    被譽為“創新之國”的瑞典人口僅1000多萬,卻坐擁愛立信、沃爾沃、ABB等大批全球知名的創新企業。數據顯示,瑞典每人平均發表科技論文數、每人平均擁有跨國公司數量、每人平均發明專利數量均名列全球第一。世界智慧財産權組織公布的《2018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瑞典位居世界第三。

    在瑞典,對科技創新項目的資金投入,長期保持在GDP的3%以上,這種高額投入遠高于美國、英國等國家。此外,對于企業在創新中遇到的失敗,瑞典一直持包容的態度。2017年,世界上第一家“失敗博物館”在瑞典誕生,收錄了約70個企業創新失敗的案例,其中就包括軍工“百年老店”博福斯公司。瑞典人用寓教于樂的方式,旨在説明一個道理:“創新需要失敗。”

    冷戰時期,瑞典在國防物資供應方面採取自給自足的方式,國內軍工産品基本可以滿足本國國防需要。冷戰結束後,瑞典軍隊現役人數驟減至冷戰時期的三分之一,國防預算急劇減少,瑞典軍工産業面臨巨大考驗。

    不破不立。隨後,瑞典在軍工領域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通過對國防部所屬機構和企業進行調整,將武器研制的絕大部分工作交由軍工企業,民營企業只要能滿足國防部對武器係統性能和成本等方面的要求,就會被採納。這一經營模式不但激發了企業的創新活力,更解開了瑞典軍工産業的“思想枷鎖”,這在當時絕對稱得上是破冰之舉。

    登高望遠才能目光灼灼。冷戰結束後,面對風雲變幻的國際局勢,瑞典敏銳地感知到資訊時代的浪潮已悄然來臨。自1989年以來,瑞典武裝力量和國防工業所進行的大部分改革,都來自政府所制訂的防務計劃——《2000年國會防務改革》,該計劃重點由傳統基于平臺的防務轉向未來基于網絡的防務。網絡防務採用一種全新的方式,將不同的軍事職能,如決策、資訊係統和武器係統連接在單一的網絡中。通過這張網,指揮員可以及時掌握戰場態勢,快速下達決策指令,指揮前方人員採取科學合理的行動措施。如今,網絡防務已成為瑞典戰略防務計劃的核心,引領著瑞典武裝力量改革不斷深入。

    很多時候,以全新的思維理念大膽探索,往往能另辟蹊徑解決問題。軍事工業作為最具創新活力的領域,要想造出“高人一籌”的武器裝備,企業就要敢于嘗試、勇于創新。回顧瑞典軍工的發展之路,我們不難發現,正是對創新的鼓勵、失敗的包容,才最大程度釋放了創新活力,成就了北歐小國的強大軍工。

    走出“舒適圈”,主動求變才能拓寬能力邊界

    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

    著名作家斯賓塞·約翰遜曾説過:“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中立200多年的瑞典始終銘記:永遠不能躺在“舒適圈”裏墨守成規,只有主動求變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謀得一席之地。

    冷戰結束後,瑞典不斷下調國防經費,國內軍貿市場隨之收緊,面對武器裝備訂單急劇減少的現狀,即便是軍工巨頭薩博集團,也不得不進行裁員,新型裝備研發日趨緩慢。

    屋漏偏逢連夜雨。造船工業又因預算減少、訂單缺乏而屢受打擊,瑞典最大的考庫姆造船公司開始連年虧損,靠著政府的長期扶持才得以生存下來。挫折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挫折過後一蹶不振。面對困境,瑞典政府通過外交手段不斷尋求國際間的軍事合作,拓寬國際軍貿市場,推動國內優秀企業走出去,國外先進技術引進來。

    變革要有巨大的勇氣,更需“十年磨一劍”的毅力。瑞典將近30年的蟄伏,終于換來了軍工産業的再次騰飛。有統計顯示,瑞典2018年武器出口額高達114億瑞典克朗。歷史上,瑞典曾經躋身為世界第五大軍火出口國。哈格隆德公司生産的裝甲車99%用于出口,火炮係統、電子戰係統、裝甲車、隱形艦艇、空中雷達、紅外係統、導彈係統以及戰鬥機等軍工産品也成為世界軍貿市場上炙手可熱的“香餑餑”。

    “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用這句話來形容瑞典軍工企業與國外企業之間的關係再恰當不過。瑞典軍工企業積極參與各類國際研發計劃,先後與法國合作研發“神經元”無人攻擊機,與巴西合作研發“愛立眼”預警機,與歐洲多國合作研制“流星”導彈,與美國合作“神劍”智能炮彈,與德國合作“金牛座”導彈……一批批印有瑞典“logo”的軍工産品,走向國際市場。

    在殘酷的軍貿市場競爭中,只有過硬的産品、先進的技術,才能贏得對手的尊重、買方的認可。瑞典軍工通過自身努力,贏得了全世界的“好口碑”。一飛即衝天,薩博集團“鷹獅”戰鬥機的高效能低價位,成為當今世界最受關注、最暢銷的戰鬥機之一。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鷹獅”戰鬥機集戰鬥、攻擊、偵察功能于一體,既能在普通高速公路起降,又可以實現全高度超音速作戰,加油、裝彈過程不超過10分鐘,僅有“雷”式戰鬥機重量的一半,卻能攜帶同量的武器,可以説是同級別戰鬥機中的“翹楚”。薩博集團旗下的考庫姆造船公司,對哥特蘭級AIP潛艇進行改進,在柴電動力裝置的基礎上,加裝了一套斯特林AIP係統,該係統作為輔助動力裝置使潛艇的潛航時間增加到2-3周,航程達數千海裏,實現了先進技術與高效低耗的完美融合。

    “最好的産品,永遠是下一個。”當“鷹獅”戰鬥機、哥特蘭級AIP潛艇、維斯比級隱身戰艦等瑞典軍工産品讓世界為之驚艷時,瑞典人從未在現有的成就中孤芳自賞,而是始終心存憂患、著眼未來,在不斷變革與探索中拓寬能力的邊界。(陳卓 孟澤龍 張石水)

【糾錯】 [責任編輯: 李一葉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000121026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