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書記關心的百姓身邊事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民生,是習近平總書記心中的最大牽挂;一個個體恤民情的感人故事溫暖人心。新華社在“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欄目中,以“總書記關心的百姓身邊事”為主題,連續推出一組報道,以回訪習近平總書記十八大以來關心的民生領域百姓身邊事為切入點,反映時代的發展進步和百姓的獲得感,展現總書記廣博、深沉的人民情懷,傳遞億萬人民團結奮鬥、創造美好生活的信心和決心。

閱讀全文

賣還是不賣?面對相比往年略低的收購價,延安市延川縣脫貧戶楊志平和幫扶幹部蹲在果園裏,激烈地討論著。秋日暖陽下,又一筆生意有了眉目。
  今年5月,隨著延川、宜川兩縣退出貧困縣序列,革命聖地延安的貧困縣全部“摘帽”。截至今年5月中旬,全國共有436個貧困縣脫貧摘帽,佔全部貧困縣的52.4%。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貧困縣摘帽後,要繼續完成剩余貧困人口脫貧任務,實現已脫貧人口的穩定脫貧。
  貧困縣摘帽進程已經過半,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步伐正在加快。記者走訪多個脫貧縣看到,當下各地正在採取有效措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確保高品質打贏脫貧攻堅戰。

向著更幸福的生活繼續前進! ——貧困縣摘帽之後
https://player.v.news.cn/api/v1/getPlayPage?uuid=1_2f8bb84377bf417d89a42e771f249688&vid=6dbc773648c42b043f7f6e673a93af98&playType=0

“一人病、全家貧,小病拖、大病熬”曾是許多農村貧困家庭的真實寫照;“少花錢、少跑路,治好病、不怕病”説出了基層群眾的就醫期待;“保底線、補短板,強基層、謀長遠”正在寫就一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推動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醫療衛生資源下沉,推動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真正解決好基層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新華社記者近日在一些地方採訪了解到,目前一係列醫療資源下沉舉措正在發揮實效,脫貧攻堅的“健康長城”正在添磚加瓦,一步步綿延。

貧病有依靠 健康奔小康 ——醫療資源下沉為貧困群眾築牢“健康長城”
https://player.v.news.cn/api/v1/getPlayPage?uuid=1_1a20e72966714fc295a9d816818dc691&vid=11ed8ed316eaa68b3f7f6e673a93af98&playType=0

10月23日,山西省武鄉縣氣象臺發布寒潮藍色預警:受強冷空氣影響,預計48小時全縣最低氣溫降溫幅度在8℃以上。
  面對極端天氣,代照嶺村63歲的王彩萍不再覺得難熬。自從2018年11月通過整村搬遷搬進新家後,家中用上了電暖器,“開關一開,不到10分鐘屋裏就暖和了”。
  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貧困人口脫貧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標,直接關係攻堅戰品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住房安全有保障主要是讓貧困人口不住危房”“南方住房要注重通風,北方住房要注重保暖”。
  記者從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了解到,2013年至2019年6月,中央財政累計支援全國1794萬戶貧困家庭改造危房,幫助5700多萬貧困群眾住上了安全住房,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300多萬人。

安居之下,好日子如歌——脫貧攻堅讓農村貧困人口住進安全溫暖的新家
https://player.v.news.cn/api/v1/getPlayPage?uuid=1_1a20e72966714fc295a9d816818dc691&vid=9bb343609b0d8c553f7f6e673a93af98&playType=0

甘肅定西農村婦女手工縫出的刺繡,成了遊客爭相搶購的“網紅”文創産品;陜北漢子每天打起腰鼓,用演出費撐起了整個家庭……在我國許多擁有豐富文化資源的貧困農村,貧困群眾正用自己的雙手,一針一線、一“鼓”作氣,實現擺脫貧困的夢想。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脫貧攻堅既要扶智也要扶志,既要輸血更要造血,建立造血機制,增強致富內生動力,防止返貧。
  近年來,文化和旅遊等部門大力推進“非遺+扶貧”,發揮文化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扶志”“扶智”作用,讓傳承千年的文化遺産為脫貧致富帶來新生機。許多貧困村寨如今正依托祖祖輩輩傳承千年的文化遺産,擦亮文化“金名片”,闖出了以特色文化造血的脫貧之路。

一“鼓”作氣打走貧困 一針一線繡出幸福 ——貧困地區擦亮文化“金名片”
https://player.v.news.cn/api/v1/getPlayPage?uuid=1_1a20e72966714fc295a9d816818dc691&vid=dcbb72d9ebf55e4a3f7f6e673a93af98&playType=0

在日前召開的科技特派員制度推行20周年總結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要堅持把科技特派員制度作為科技創新人才服務鄉村振興的重要工作進一步抓實抓好。
  技術人員眼裏的小問題,可能卻是農民著急上火的“當務之急”。在全國各地,越來越多的科技特派員隊伍扎根田間地頭,這些“科技秀才”讓科技之光照進農家,給田野帶來新希望。

“科技秀才”給田野帶來新希望
https://player.v.news.cn/api/v1/getPlayPage?uuid=1_1a20e72966714fc295a9d816818dc691&vid=6247a6866fdbf7033f7f6e673a93af98&playType=0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農村飲水安全在脫貧工作中的重要性,他指出:“著力補齊貧困人口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和飲水安全短板,確保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同全國人民一道邁入小康社會。”
  近年來,隨著水利部和相關部門的全力推進,覆蓋在全國廣袤農村1100多萬處的飲水工程,正通過星羅棋布的鄉村水廠和密密麻麻的供水管網,向億萬群眾輸送清潔、衛生的飲用水,實現了農村飲水安全的歷史性轉變,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注入源源動力。

水潤民心——全國農村飲水安全攻堅成效觀察
https://player.v.news.cn/api/v1/getPlayPage?uuid=1_1a20e72966714fc295a9d816818dc691&vid=0aca1276e39f05403f7f6e673a93af98&playType=0

笤帚苗、樺皮畫、燈籠……這些大眾不太熟悉、很少關注的東西,是一些偏遠地區貧困戶祖祖輩輩種植的特色産品、經常擺弄的小手工藝,多年來靠它們只能維持基本生活。如今,這些物件在脫貧攻堅中真正變成了“搖錢樹”。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産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
  在中央、地方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援下,許多特色産業在鄉村“大顯神通”,不僅成為貧困戶穩定的收入來源,更扭轉了地區的傳統觀念,為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基礎。

從前有“特”沒“産”,如今“特別能産” 特色産業給貧困戶種出“搖錢樹”

“烏蘇裏江水長又長……白雲飄過大頂子山……”
  這是唱響大江南北的《烏蘇裏船歌》。在烏蘇裏江畔、大頂子山下,有個村莊叫小南河,曾是喝酒成風、軟弱渙散、落後封閉的貧困山村。
  近年來,小南河自力更生、激發內生動力,村風民風、基層黨組織凝聚力、發展理念都發生了深刻變化,帶來發展新動能。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貧困地區要激發走出貧困的志向和內生動力,以更加振奮的精神狀態、更加扎實的工作作風,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凝聚起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強大力量。
  黑龍江省饒河縣西林子鄉小南河村的“蝶變”,正是我國12.8萬個貧困村脫貧攻堅的縮影。

一個貧困山村的振興新動能 ——小故事裏的大情懷之五
https://player.v.news.cn/api/v1/getPlayPage?uuid=1_1a20e72966714fc295a9d816818dc691&vid=37fcd3225bffa4a03f7f6e673a93af98&playType=0

今年10月17日是第6個扶貧日。脫貧攻堅是一項歷史性工程,是中國共産黨對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脫貧攻堅任務能否完成,關鍵在人,關鍵在幹部隊伍作風。
  在黑龍江省綏棱縣,靠山村黨總支第一書記、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陳華,本是黑龍江省機關事務管理局一名“大院幹部”。駐村4年多以來,一本扶貧日記寫下了這位“村官”和鄉親們一起品嘗的酸甜苦辣,以及百姓生活的巨大變化。

一本“村官”日記裏的扶貧路 ——小故事裏的大情懷之四
https://player.v.news.cn/api/v1/getPlayPage?uuid=1_1a20e72966714fc295a9d816818dc691&vid=dc32bd13ca0a56a33f7f6e673a93af98&playType=0

盛夏的海濱、城市的游泳池、野外的衝浪舟……隨處可見的絢麗泳裝為人們的生活增添許多亮色。泳裝,不僅代表著浪漫、時尚和開放,也能帶動就業、拉動消費、撬動經濟發展。在遼寧葫蘆島市,一件件泳裝點綴出一個絢爛的舞臺,見證著這座老工業基地城市的美麗轉身。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要把重點放在推動産業結構轉型升級上,把實體經濟做實做強做優。
  小小泳裝,悄然改變著一座傳統重工業城市的産業格局和發展思路,創造嶄新的發展機遇,在我國高品質發展的優美畫卷中新添靚麗剪影。

一件小泳裝裏的發展大機遇 ——小故事裏的大情懷之三
https://player.v.news.cn/api/v1/getPlayPage?uuid=1_1a20e72966714fc295a9d816818dc691&vid=9c9afa49f81cfa7b3f7f6e673a93af98&playType=0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一個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的鄉村社會,是中國鄉村百姓共同的生活向往與追求。
  2019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河南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夯實鄉村治理這個根基。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作用,選好配強農村黨組織書記,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深化村民自治實踐,加強村級權力有效監督。”
  新華社記者近日在浙江、江蘇、河南、河北等地採訪時發現,不少地方在鄉村基層社會治理方面主動探索、妙招頻出,走出了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鄉村善治之路,增強了廣大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讓鄉村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 ——中國鄉村治理呈現新局面
https://player.v.news.cn/api/v1/getPlayPage?uuid=1_1a20e72966714fc295a9d816818dc691&vid=ef0bfaa95aa6ca453f7f6e673a93af98&playType=0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鼓勵和扶持農民群眾立足本地資源發展特色農業、鄉村旅遊、庭院經濟”“要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養造就新型農民隊伍,把現代特色農業這篇文章做好”。
  近年來,隨著我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特色農業如火如荼。記者近期在遼寧、吉林、黑龍江、海南、寧夏等地採訪了解到,廣大農民大力發展特色種植、養殖,並輔以新型經營理念和生産方式,鄉村振興之路正越走越寬。

因地制宜掘“黃金” ——全國特色農業快速發展為農民增收闖出新路
https://player.v.news.cn/api/v1/getPlayPage?uuid=1_1a20e72966714fc295a9d816818dc691&vid=a6b36c029b65e1153f7f6e673a93af98&playType=0

藍天白雲碧水青山、鄉村道路通暢整潔、農家小院瓜果飄香……金秋時節,“望山見水留鄉韻”的美麗鄉村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城裏人度假休閒。
  不久前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指出,“發展鄉村旅遊不要搞大拆大建,要因地制宜、因勢利導,把傳統村落改造好、保護好”,“依托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和綠色生態資源發展鄉村旅遊,搞活了農村經濟,是振興鄉村的好做法”。
  國慶假期,記者走訪北京、河北、河南等地鄉村發現,鄉村旅遊業的興起,讓農村變美、令農民致富、促農業發展,激發了鄉村振興新動能。

在魅力鄉村“望山見水留鄉韻” ——國慶假期鄉村旅遊氣象新
https://player.v.news.cn/api/v1/getPlayPage?uuid=1_1a20e72966714fc295a9d816818dc691&vid=ee3bb5aa051d097c3f7f6e673a93af98&playType=0

金秋十月,稻谷飄香,豐收在望。種好糧、産好米、吃好飯,一頭連著農民的腰包,一頭牽著百姓舌尖上的新期待。
  九月中旬,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強調,要扎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積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牢牢抓住糧食這個核心競爭力,不斷調整優化農業結構,深入推進優質糧食工程。
  “稻蝦米”“富硒米”“小包米”……從田間地頭到百姓餐桌,曾經一碗普通的大米迎來新的“打開方式”。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給百姓帶來了看得見的變化、嘗得到的喜悅。

為了百姓餐桌上熱騰騰的一碗好飯 ——糧食品種升級滿足舌尖上的新期待
https://player.v.news.cn/api/v1/getPlayPage?uuid=1_1a20e72966714fc295a9d816818dc691&vid=7ae800fb0d00e31a3f7f6e673a93af98&playType=0

從農村職業經理人到土地入股的“農股東”、從“網紅”推銷員到操作農業無人機的“機手”……隨著我國現代農業發展水準不斷提高,一些新職業、新“農人”在廣大農村地區遍地開花。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養造就新型農民隊伍,把現代特色農業這篇文章做好。
  金秋時節,新華社記者在遼寧、吉林、黑龍江、安徽、江西等地採訪發現,“新農民”在鄉村不斷涌現,讓農民生活更加富裕、農村發展有了更多生力軍、農業進步有了更好的“接班人”。

咱們村裏的“新農民”
https://player.v.news.cn/api/v1/getPlayPage?uuid=1_1a20e72966714fc295a9d816818dc691&vid=8276b584b03ed4eb3f7f6e673a93af98&playType=0

五谷豐登,瓜果飄香,又是一年豐收季節。在廣袤的山間田野,迅猛發展的農村電商正造就新時代的“新農民”。他們借助網絡,告別“豐收的煩惱”,讓一大批優質的農産品成為熱銷“網紅”産品。
  習近平總書記日前在河南省光山縣文殊鄉東岳村考察時強調,要積極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和快遞業務,拓寬農産品銷售渠道,增加農民收入。
  記者近期在河南、山西、四川、貴州等地走訪,深刻感受到電商助力精準扶貧、促進産業變革,給廣大農村群眾、鄉村帶來的巨變。

手機成為“新農具” 莊戶人變“新店家” ——農村電商助力農民豐收
https://player.v.news.cn/api/v1/getPlayPage?uuid=1_1a20e72966714fc295a9d816818dc691&vid=79acba782939d52b3f7f6e673a93af98&playType=0

“新時代,農村是充滿希望的田野,是幹事創業的廣闊舞臺,我國高等農林教育大有可為。希望你們繼續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強農興農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養更多知農愛農新型人才。”習近平總書記2019年9月5日給全國涉農高校的書記校長和專家代表回信,對涉農高校辦學方向提出要求,對廣大師生予以勉勵和期望。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涉農高校以農民急需的技術作為科研方向,把教學課堂搬到田間地頭,將高校科技成果和人才優勢轉化為推動農業農村發展的産業新動能。越來越多的涉農高校畢業生當農業創客,在土壤裏淘金。

“農”字頭照樣“大”作為 ——豐收時節看涉農高校人才在希望的田野

前兩天,周末回農村老家返程時,在哈爾濱工作的李強收獲滿滿。家人給他準備的行李中,裝滿了西紅柿、茄子、大米……只因沒上化肥農藥更綠色健康,父母堅持讓他帶回哈爾濱。
  綠色健康,正在成為城鄉居民對農産品共同的追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快綠色農業發展”,“農業生産不能竭澤而漁”。
  農民豐收節前後,記者在一些糧食産區調查發現,鴨稻生態農業、減肥控藥、休耕輪作……這些綠色舉措,既保障了農産品噴香可口,又促進了農民增收。

百姓保健康 ,農民鼓腰包 ——豐收時節綠色農業發展掠影
https://player.v.news.cn/api/v1/getPlayPage?uuid=1_1a20e72966714fc295a9d816818dc691&vid=0882e551d64617533f7f6e673a93af98&playType=0

如果精神世界沒有童話、歌謠和大自然的雲彩、花朵、鳥叫蟲鳴,如果心靈世界沒有動人的音符和豐富的顏色,如果沒有藝術愛好和藝術修養,青少年如何全面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做好美育工作,要堅持立德樹人,扎根時代生活,遵循美育特點,弘揚中華美育精神,讓祖國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長。
  從成都校園裏的國學經典誦讀到湘西南大山裏的美術課,從福建師大附中的“美育校本課程”到蘇州星灣學校的油畫寫生社團……美育在中國大地上蓬勃生長,潤澤著青春少年,幫助他們變成“最好的樣子”。

除了分數,還有“詩和遠方” ——美育潤澤青春少年健康成長
https://player.v.news.cn/api/v1/getPlayPage?uuid=1_1a20e72966714fc295a9d816818dc691&vid=887c3862cb47c20c3f7f6e673a93af98&playType=0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幫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2018年9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全社會要擔負起青少年成長成才的責任。
  黨的十八大以來,從家庭到學校,從教育部門到婦聯,社會各個層面越發重視青少年的成長成才,更加支援家庭教育的發展,家庭、學校、社會共育的局面逐步形成,家庭教育展現良性發展。

功能表
01002001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