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s-portrait

商業衛星將推動資訊科技由“物聯網”邁向“星聯網”

新華網首頁時政國際財經高層理論論壇思客信息化房産軍事港澳臺灣 圖片視頻娛樂時尚 體育 汽車科技食品
1月21日,海南首顆商業衛星“文昌超算一號”通過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這顆由海南現代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等三家單位聯合投資研制的衛星,具有哪些資訊獲取能力、都能實現哪些功能?今後將為文昌、乃至海南的大數據應用及政府監管帶來哪些有益變化?海南現代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邢詒川接受新華網專訪,為網友帶來解答。
精彩觀點
邢詒川邢詒川邢詒川
1
邢詒川

11顆衛星組網運作 可為海南陸海全區域提供遙感資訊服務

11顆衛星組網運作 可為海南陸海全區域提供遙感資訊服務
11顆衛星組網運作 可為海南陸海全區域提供遙感資訊服務
“文昌超算一號”遙感衛星總重205.5kg,攜帶了多光譜成像儀、短波紅外相機、中波紅外相機、長波紅外相機、星上智能處理係統、“水運一號”AIS載荷、北鬥短報文通信終端等有效載荷,可獲取5m分辨率、110km幅寬、26譜段的遙感數據,每天可獲取100萬-150萬平方公里的26譜段遙感數據,大幅提升對海南、南海及東南亞大區域的遙感監測能力。衛星入軌後,與此前發射的10顆長光衛星組網,可以圍繞海洋生態監測、海洋資源勘探、港口監測、船舶監測等工作提供全方位的遙感資訊支援。
衛星看地球,就像一個高配版的高樓看地面,看的面越廣,得到的資訊越多。而資訊要學會轉變為數據,數據就是生産力,活用數據,才能謀得商機。海南目前正處于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和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的特殊機遇期,在資訊科技領域應該站位更高,發展理念應從“彎道超車”向“新辟一條行車道”轉變。
衛星組網提供的遙感資訊支撐對社會管理來説,意義重大。以漁民出海為例,過去漁船在海上走,全靠老一輩傳下來的航海經驗,船長經歷越豐富,走的路線可能就越短,速度就越快,但海上的各類突發狀況船長無法悉數預知,因此出海是收獲與風險並存。但衛星組網,將監測范圍覆蓋海南全海域之後,一方面可以通過海上災害監測、海上突發事件預警等遙感服務支撐,規劃出一份海上高速公路地圖,為海上執法人員以及出海捕魚人員提供最快、最適宜的路線,並通過接收衛星信號實現實時更新;另一方面通過衛星採集的海面溫度、顏色等數據,和原有的存檔數據比對之後,可以鎖定數處魚群密集區,為漁民提供更精準的資訊依據。同樣的道理,類似的衛星遙感資訊服務也能適用于海洋生態監測、陸地交通監測、農田災害監測、水污染治理監測等多個領域,可以為林業、草原、航運、海洋、資源、環境等多個行業用戶提供遙感數據和産品服務。
2
邢詒川

文昌航太超算中心的籌建是進軍商業航太産業的重要“落子”

文昌航太超算中心的籌建是進軍商業航太産業的重要“落子”
文昌航太超算中心的籌建是進軍商業航太産業的重要“落子”
“文昌超算一號”遙感衛星是在海南省委軍民融合辦公室、文昌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援下,海南現代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聯合青島萬國雲商互聯網産業有限公司、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文昌航太超算大數據産業集群項目的重要成果。將衛星組網採集的對地空間數據,與文昌航太超算中心擁有的超級演演算法和算力資源相融合,輸出全新的數據産品則是該項目下一步的重點布局。
採集資訊、分類計算、提供市場服務,這是商業航太産業鏈的一個簡單閉環。海量的空間數據如何快速消化投入市場、提供精準服務?中間的數據分類和演演算法建模很重要。于是文昌航太超算中心的建設成為該項目的重要一環。
超算是個什麼概念?簡單來説就是演演算法很快。文昌航太超算中心計算核心數量高達256萬個,形成2500萬億次/秒(2.5PF)雙精度浮點計算能力。建成後,它將成為目前國內唯一的航太超算中心,按現運算能力可排名在全國第5,全球約70位,可以為衛星發射、商業航太、空間資訊、遙感遙測、航太科創、生命科學、裝備設計以及終端制造等航太新興領域提供超級計算及大數據分析能力,並逐步形成航太大數據産業集群,為航太、國土、海洋、氣象、智慧城市等相關産業提供實時、精準的電腦倣真、模擬及大數據服務。
3
邢詒川

到2025年預計發射衛星數達到150顆 實現全球遙感監測全覆蓋

到2025年預計發射衛星數達到150顆 實現全球遙感監測全覆蓋
到2025年預計發射衛星數達到150顆 實現全球遙感監測全覆蓋
根據文昌航太超算大數據産業集群項目規劃,到2025年,預計發射衛星150顆,在組網運作之後,半個小時內可以獲取全球任意一個區域的遙感資訊,實現全球遙感監測全覆蓋。其中,2019年預計還將發射5顆衛星。
近年來,隨著雲計算和人工智慧技術的深入應用,智慧城市、智能家居、智慧零售等智能化服務不斷進入人們的生活,資訊科技邁向“物聯網”時代。而隨著商業衛星的發展前景日益明朗,應用成果帶來的社會及經濟效益更加清晰,我相信未來商業衛星將推動資訊科技由“物聯網”時代邁向“星聯網”時代,通過衛星實現人與人相連,物與物相連,人與物相連。(周淑儀)
01007030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