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排出70項長三角一體化具體任務 南京跳出行政區謀發展
2019-12-09 08:08:57 來源: 新華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年底前指揮部就要到位,項目馬上過來,到明年,這裏肯定大變樣。”12月5日下午,在安徽馬鞍山市博望區的丹陽鎮,幾位工作人員指著眼前平整出來的土地激情四溢。這裏是蘇皖兩省交界處,江蘇界內是南京市江寧區的橫溪鎮。雙方共同建設30平方公里江寧—博望跨界一體化發展示范區。

南京夜景。(邵丹 攝)

    早在2000年,南京就著手實施“南京都市圈”發展戰略,並用于規劃編制實踐。落實長三角一體化,南京已排出重點任務、重要平臺和重要改革共計70項任務。

    跳出行政區謀發展,南京的城市戰略和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高度契合。踩準時代的節拍,站在新起點,一個沒有邊界充滿豐富想像的“大南京”正為國家戰略打造實踐樣本。

寧馬兩地交界處街景

    “鄰裏”一體化,率先探索做示范

    “江寧很重視,人家派出來的幹部是廳級,帶來的資金是我們的幾十倍!”在安徽博望,無論和百姓還是政府官員交談,“南京江寧”出現最頻繁,當地人都説這是當地發展的關鍵詞。12月5日,點開當地政府網站,頭條新聞用大粗體標出,內容即為江寧領導對接一體化示范區相關工作。

    新近出臺的《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要求推進跨界區域共建共用。推動省際毗鄰區域協同發展,支援虹橋-昆山-相城、嘉定-昆山-太倉、金山-平湖、頂山-汊河、浦口-南譙、江寧-博望等省際毗鄰區域開展深度合作。長三角6個被“點名”的毗鄰區域,南京即佔3個。此前多年,南京毗鄰區域協同發展一直探路走在前。今年,三個省際毗鄰區已有實質性合作,各有側重,分別建設一體化示范區。

    江寧—博望一體化示范區,面積30平方公里,先期啟動8平方公里。兩方面做探索,産城融合同城化發展和毗鄰地區社會治理體制創新。雙方已成立各自的推進指揮部,只待辦公室簡裝到位,聯合指揮部即成立,雙方合署辦公。

    頂山—汊河一體化示范區,面積72平方公里,啟動區13平方公里。雙方圍繞長三角産業協同發展示范區的定位,將全面構建智能制造、軌道交通裝備等先進制造業合作共贏的發展格局。

    浦口—南譙一體化示范區,規劃面積50平方公里,先期啟動建設17.75平方公里。聚焦打造長三角省際毗鄰地區綠色發展示范區和蘇皖跨界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

    11月26日,博望區丹陽鎮聯合路通往江寧區的斷頭路打通通車。到明年9月,博望和江寧間的4條斷頭路都將貫通通車。

    “‘融寧發展’是博望首位戰略,連續3年寫入一號文件。” 博望區委書記郝軼琦介紹,“今年雙方互動頻繁,不完全統計,兩地各級各部門累計開展對接和互訪考察就有220余人次。”她告訴記者,示范區各類規劃總體上已由江寧區牽頭實施一體化編制。目前,初步排定2020年示范區建設六大類約20個、總投資28億元基礎設施補短板項目。

    每天,南京揚子公交公司的公交車從南京出發開往滁州汊河,在橋東多數乘客下車前往來安汊河經濟技術開發區。這個開發區有數百名員工每天在南京與滁州通勤往來。這裏聚集了來自南京的車輛零配件企業近80家,填補了安徽省軌道交通裝備産業的空白。

    今年10月和11月中旬,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率黨政代表團分別訪問滁州和馬鞍山,南京與兩市簽訂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三對毗鄰區簽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共建框架協議,為南京與周邊區域一體化發展按下快捷鍵。

    對于兩地百姓而言,兩地本來就是“一體化”。12月6日下午5:30,記者在滁州市南譙區烏衣鎮的滁寧公交換乘中心看到,來往滁寧兩地的乘客已排成長龍。“全椒空氣好,適合養老,小區房子超過90%都是南京人來買的。”家住南京秦淮區東水關的程培忠今年73歲,在全椒縣九裏藍灣小區買了一套130多平方米的房子,準備老來閒住。他從褲兜裏掏出三張公交卡,南京、滁州、全椒各一張,“坐公交全都免費,寧滁一體化對我們是實實在在的好事。”

    在這個換乘點,每天有超過6000人往來于寧滁之間。

    山無界,水無邊,丹陽老街的施德榮在老街生活60多年從來不管區域之間的劃界。老街正中的一條寬不過2米巷子正是蘇皖兩省分界線,巷子裏住著四五十戶人家,兩邊居民樓挨在一起,巷子以北是江蘇省的北丹陽,巷子以南是安徽省的南丹陽。“對門是安徽,可我們就是住在一起幾十年的街坊鄰居。”一腳跨兩省就是施德榮的日常生活。商業街也連在一起,不仔細看找不到邊界。

    雖然沒有被《規劃綱要》直接點名,但更多的毗鄰地區正摩拳擦掌、搶抓一體化紅利。11月30日,馬鞍山市和縣黨政代表團一行來南京市浦口區訪問,簽署跨界一體化發展框架協議。和縣縣委書記戴瑞説,和縣將“全面融入長三角,奮力打好‘南京牌’”,在功能上做“配角”、産業上做配套。南京龍潭—鎮江下蜀濱江港城集聚臨港特點的産業項目,正規劃共建1平方公里的産業園區。仙林-寶華科學城則瞄準了軟件與服務外包等都市産業同向發力……

    融寧發展,成為周邊發展戰略

    南京都市圈對南京而言意義極其重大。南京作為江蘇省會城市、蘇皖兩省交界處的中心城市,空間有限,在省會城市面積為倒數第二小,要提升市域影響力,提升省會城市功能和中心城市首位度,需要擴大發展腹地,增強城市競爭力。發展都市圈,形成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備受南京主政者重視。

    另一方面,周邊城市也渴望“零距離”承接南京各類資源。南京抱團發展,是滁州、馬鞍山等城市參與長三角高品質一體化的最優路徑。産業、科教、創新、醫療、教育、交通等資源,都是周邊區域現今發展階段最為倚重的發展要素。

    南京市發改委區域經濟處處長花力認為,南京都市圈的形成發展歷經20年,遠遠早于長三角其他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源自市場力量推動,起初就是多個城市自發作為,而非規劃劃定。馬鞍山市相關負責人介紹,早在1986年,該市就加入了南京區域經濟協調會。

    融入南京謀發展,成為多個南京周邊城市的重要發展戰略。滁州市政府往南遷,南譙區政府遷至邊界處,都是為離南京“更近一點”。

    2002年,江蘇省政府批復同意《南京都市圈規劃》,南京都市圈正式成立。2013年,南京都市圈召開第一屆黨政領導聯席會議,宣城加入。南京都市圈八市齊集:南京、鎮江、揚州、淮安、蕪湖、馬鞍山、滁州、宣城。八市聯合設立17個專門委員會,每年梳理一批項目,“務實”推進。備受關注的是,常州的金壇、溧陽今年加入南京都市圈。常州地處上海、南京、杭州三大都市圈的交匯點。常州加盟,以南京都市圈小圈轉動帶動長三角城市群大圈的聯動。

    去年12月,第三屆南京都市圈黨政聯席會議在南京召開,《南京都市圈一體化高品質發展行動計劃》發布。蘇寧控股集團、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與都市圈各市商務、衛生部門分別簽署都市圈智慧零售、醫療聯合體合作框架協議,市場用真金白銀“看好”南京都市圈。

    南京都市圈被外界肯定,一大原因來自南京以大胸襟牽頭規劃建設“軌道上的都市圈”,舍得為鄰居打開出入口。目前已經運作寧和城際、寧天城際的南京段,南京均預留了延伸出市域與和縣、天長等地對接條件。寧揚城際正在推進前期工作。寧滁城際滁州段已經開工建設。寧馬城際也啟動了可行性研究,計劃在江寧銅井站與南京地鐵網絡對接。

    面對各地百姓最關切的問題,南京牽頭打造了都市圈預約挂號服務平臺。南京市衛健委介紹,該平臺覆蓋都市圈八市的147家醫院9844個醫學專科,市民可以通過網上、電話預約挂號,目前服務量超過800萬人次。

    高位協調發展紫東,建設盱眙寧淮特別合作區……南京動腦筋、下功夫推動省內關聯區域一體化。江蘇省區域發展研究會會長張顥瀚認為,紫東地區強化了寧鎮揚一體化的“動力”,將南京的優勢資源送到了鎮江、揚州的“家門口”。而寧淮特別合作區堪稱江北新區飛地,將南京一下“拉近”到蘇北。

    “南京都市圈是全國最早的跨省都市圈,這一先人一步的戰略踩準了時代發展的節點。”中規院規劃設計公司江蘇分公司首席規劃師鄒軍表示,從世界城市發展大勢看,城鎮化未來的主體形態是城市群發展,其核心是中心城市帶動的都市圈。

    放眼國內城市,能同時具備承東啟西,聯南貫北,經濟發達、功能完備這幾大條件的城市,實屬鮮見,南京即是。本月4日,武漢、長沙、合肥、南昌“中四角”開會,南京受邀參加。從東部長三角,到中部長江中遊,南京均佔據重要席位。這是南京優勢,也是南京使命所係。

    做強科創策源地,有集聚才能輻射

    總部位于南京江北新區的江蘇省産業技術研究院智能制造研究所,出孵項目恒創智能、潔然環保已入駐滁州高教科創城。位于南譙的這座科創城,已集聚了數十個來自南京的技術産業化項目。

    南京總部/南京研發+周邊生産/周邊産業化,這樣的發展模式在南京都市圈漸成氣候。《規劃綱要》指出蘇浙皖要各揚所長。南京科教資源豐富是難以被忽略的優勢。近兩年多來,南京以全市之力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創新名城,連續兩年一號文都聚焦創新名城建設,各項科技創新重要指標均創歷史新高。

    “區域協調發展不是平均發展。”鄒軍認為,南京大力抓城市首位度抓得很準。“有集聚度才能輻射力。”鄒軍介紹,從世界大都市發展規律看,中心城市要實現高級發展要素集聚,在此前提下,才能有非高級要素向外擴散。在高級發展要素中,人才無疑是重中之重。南京建設創新名城的係列舉措實在,吸引了一大批高層次人才,一年三四十萬大學生選擇南京,成效明顯。

    中科院南京分院院長楊桂山表示,南京科技資源面臨“有高原缺高峰”的短板。相比于目前4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南京最缺乏的就是重大科學基礎設施。

    素以科教資源豐厚著稱的南京,正在補上這一短板。《規劃綱要》中點題的“未來網絡試驗設施”已在南京布局,承擔此重任的網絡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是南京打造綜合性科學中心的首個標誌性項目。麒麟科學城將構建中科院“1+1+N”(中科院南京分院+國科大南京學院+N家中科院研究所)創新資源體係,成為南京打造綜合性科學中心的“硬核”。

    今年1月,南京研究提出了“以上海為龍頭,南京、杭州、合肥共同推進長三角科創圈建設”的設想,以上海為龍頭,南京、杭州、合肥加入,四城聯合發展G60、G42、G25科創和生態經濟走廊,吸納更多創新型城市加入,構建長三角區域創新共同體。

    南京科技局副巡視員梁曉沭説,長三角科創圈關鍵是要打造幾個共用平臺,如技術轉移服務平臺、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一體化、科技資源共用服務平臺、智庫平臺等,資源共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促進區域創新一體化。

    “高級”一體化,需要大擔當

    在業內專家看來,作為特大城市,南京的首位度不是人口和規模做“老大”,而是其城市功能的強大,功能強大的重要體現就是對周邊城市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沒有哪座城市靠單打獨鬥能在世界上站穩腳根。跨越行政障礙、促進資源要素按規律流動是大勢所趨。” 鄒軍認為,跨界同城化深化,是要走向社會治理、優質公共服務和規劃層面的一體化。南京都市圈有條件在全國走在前列做出示范。

    “推動都市圈同城化,要以基礎設施一體化和公共服務一卡通為著力點。”《規劃綱要》的這一要求,南京早已踐行。在盱眙,寧淮特別合作區裏的企業開始用上“025”南京區號。在滁州,滁州市市一院加入南京鼓樓醫院集團。博望區攜手江寧區,正謀劃打造吸引高端教育和醫療資源落地示范區。

    有受訪專家表示,要從源頭考量城市一體化發展,將人口、土地和資本三大要素在都市圈內統一規劃。比如人口控制,是不是不再著眼于單一城市的人口控制,如房價調控,也不是每個城市都要限購,而是從更大范圍內尋求職住平衡,區域協調發展的理念需要進入頂層政策設計。

    跳出“行政區”,從更大的“發展區”來謀劃未來,成為城市發展的內在需求。“南京發展好,滁州才好,滁州好了,南京會更好!”滁州市委書記張祥安説,滁州將自身發展定位明確為南京的“發展腹地、産業配角、生態屏障”,緊扣加快與南京同城化的目標,共築長三角強勁活躍增長極。

    近來,南京主政者頻頻“出訪”周邊,尤其對毗鄰區一體化發展寄以重托,多次表示要打破“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勢,研究解決政策設計、項目安排、利益分享、機制創新等重大問題。

    對南京周邊區域很多百姓而言,有關大城市的印象,來自南京;而南京都市圈,也將滿足他們對未來城市的想像。(顏 芳 仇惠棟 許雯斐 李 凱)

+1
【糾錯】 責任編輯: 彭亞平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中國彩燈節在莫斯科開幕
中國彩燈節在莫斯科開幕
上海:冬日暖景
上海:冬日暖景
飛瞰大涼山雪景
飛瞰大涼山雪景
昔日舊廠房 今日“網紅”地
昔日舊廠房 今日“網紅”地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5322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