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健康安徽”建設添磚加瓦 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

新華網首頁時政國際財經高層理論論壇思客信息化房産軍事港澳台灣 圖片視頻娛樂時尚 體育 汽車科技食品
近年來,安徽省衞生健康部門積極開展健康安徽建設,通過組建巡迴醫療隊伍、選派醫療專家進行對口幫扶等舉措,加速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提升基層醫療衞生水平。安徽省第二人民醫院積極響應健康安徽建設,先後派出兩批醫療隊伍參與幫扶。日前,圍繞相關話題,新華網安徽頻道專訪安徽省第二人民醫院腫瘤放療科黨支部書記、副主任孫成龍。
精彩觀點
1
新華網

近年來,為響應健康安徽建設,深化醫療體制改革與促進優質醫療資源均衡布局,安徽省第二人民醫院全面託管靈璧縣人民醫院,您本人也參與了醫療幫扶工作。從縣域醫療能力提升角度,在這一過程中最值得推廣的經驗是什麼?

近年來,為響應健康安徽建設,深化醫療體制改革與促進優質醫療資源均衡布局,安徽省第二人民醫院全面託管靈璧縣人民醫院,您本人也參與了醫療幫扶工作。從縣域醫療能力提升角度,在這一過程中最值得推廣的經驗是什麼?
2
孫成龍

‘黨建引領下的全方位賦能’模式助力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

‘黨建引領下的全方位賦能’模式助力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
安徽省第二人民醫院全面託管靈璧縣人民醫院,是錨定健康安徽建設目標、推動優質資源下沉的關鍵舉措。作為參與者,我認為最值得推廣的經驗是“黨建引領下的全方位賦能”模式。
強化組織保障,注入管理動能。醫院黨委高度重視,成立了由院領導牽頭、相關職能科室和臨床黨支部參與的託管工作領導小組。我們不僅將成熟的管理制度、質控標準系統植入,更注重發揮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比如,在靈璧縣人民醫院相關科室設立“黨員先鋒崗”,我們的黨員骨幹帶頭梳理流程、建立規範,將我院高效、嚴謹的管理文化融進去,提升其內在管理效能。
聚焦精準幫扶,提升技術實力。幫扶的核心是解決當地百姓“看得好病”的問題。我們以黨員業務骨幹為核心組建多學科幫扶團隊,深入調研靈璧縣疾病譜和群眾需求,重點提升常見病、多發病和急危重症的救治能力。通過“在位+在線”結合,專家定期駐點開展門診、手術、教學查房、疑難病例討論;利用遠程&&進行實時指導、培訓,確保技術“留下來”“用得上”。
着眼長遠發展,培育本土人才。幫扶的目標是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高素質隊伍。我們實施了“雙培養”工程:一方面,鼓勵省二院的黨員專家、業務骨幹與靈璧縣人民醫院的年輕醫生、特別是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結對子”,進行手把手帶教;另一方面,為靈璧縣醫務人員開通來院進修“綠色通道”,優先安排黨員骨幹擔任導師,進行系統性培養,加速其成長為骨幹力量。
1
新華網

2023年您參與了首批基層醫療支援,近期再次前往靈璧縣人民醫院開展醫療幫扶。結合過去的幫扶經驗,此次幫扶有哪些規劃?

2023年您參與了首批基層醫療支援,近期再次前往靈璧縣人民醫院開展醫療幫扶。結合過去的幫扶經驗,此次幫扶有哪些規劃?
2
孫成龍

基層醫療能力提升是場‘持久戰’,我們期望通過本輪幫扶,進一步築牢靈璧縣人民醫院發展的根基,培育出更多‘帶不走’的本土骨幹力量。

基層醫療能力提升是場‘持久戰’,我們期望通過本輪幫扶,進一步築牢靈璧縣人民醫院發展的根基,培育出更多‘帶不走’的本土骨幹力量。
再次選擇奔赴靈璧,動力源於一名共産黨員的初心使命和一名醫者的責任擔當。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為人民健康服務”是刻在骨子裏的信念。首批幫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基層醫療能力提升是場“持久戰”。作為一名黨員,理應衝鋒在前,持續為“健康安徽”建設添磚加瓦,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
本次幫扶我們將聚焦“強基固本”與“精準提升”,集中力量幫扶提升1至2個基礎較好或亟需發展的專科建設成市級重點專科,向省級重點專科方向努力。以黨員專家為帶頭人,協助完善診療規範、優化服務流程、提升急危重症處置能力,並着重培養該專科的本地學科帶頭人。
同時,升級“造血式”人才培養,實施“黨員導師領航計劃”。選拔責任心強、業務精的黨員專家,與靈璧縣人民醫院的潛力骨幹(特別是黨員和青年業務骨幹)結成更緊密的師徒關係,制定個性化培養方案,通過病例討論、手術帶教、科研啟蒙等多種形式,加速其成長為業務中堅。
我們期望通過本輪幫扶,進一步築牢靈璧縣人民醫院發展的根基,培育出更多“帶不走”的本土骨幹力量,讓黨建與業務融合發展的成效惠及更多當地百姓。
1
新華網

學科建設,是引領醫院快速發展的‘龍頭’,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靈魂’,更是服務一方百姓的‘底氣’。在您看來,科研成果如何反哺臨床實踐?

學科建設,是引領醫院快速發展的‘龍頭’,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靈魂’,更是服務一方百姓的‘底氣’。在您看來,科研成果如何反哺臨床實踐?
2
孫成龍

科研成果反哺臨床關鍵在於‘以患者為中心’的轉化閉環。

科研成果反哺臨床關鍵在於‘以患者為中心’的轉化閉環。
學科建設是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科研成果反哺臨床關鍵在於“以患者為中心”的轉化閉環。
臨床需求是源頭,我們可以積極組織業務研討,引導醫護人員關注臨床實踐中的痛點、難點(如:某種疾病本地高發但診療效果不佳、某項檢查或治療流程效率低等),這些現實問題就是科研選題的金礦。
同時,應該鼓勵黨員骨幹牽頭,組建跨學科研究小組(如MDT模式),圍繞臨床問題開展應用型研究。黨支部在資源協調、氛圍營造、克服困難上提供支持。
科研成果轉化最終是要讓患者受益,我們應將研究得出的優化方案、新技術、新流程,快速應用於臨床實踐,並評估效果。例如,優化某個常見病的診療路徑,提高效率;驗證一項適宜技術在基層的安全有效性等,推動將成熟的、能提升本地服務能力的成果快速落地應用。
1
新華網

人才是衞生健康事業第一資源。安徽衞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需要堅強的人才保障,在探索醫療人才培養新模式方面,您所在的科室和醫院有哪些創新舉措,取得了那些成果?

人才是衞生健康事業第一資源。安徽衞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需要堅強的人才保障,在探索醫療人才培養新模式方面,您所在的科室和醫院有哪些創新舉措,取得了那些成果?
2
孫成龍

通過‘雙帶頭人’培育與‘雙培養’的機制,着力培養既精通業務、又熟悉黨務的複合型‘雙帶頭人’。

通過‘雙帶頭人’培育與‘雙培養’的機制,着力培養既精通業務、又熟悉黨務的複合型‘雙帶頭人’。
人才是事業發展的基石。我院黨委始終堅持黨管人才原則,積極探索人才培養新模式。我們科室和醫院主要舉措如下:
採取“雙帶頭人”培育與“雙培養”機制,着力培養既精通業務、又熟悉黨務的複合型“雙帶頭人”。積極把業務骨幹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業務骨幹(“雙培養”)。在青年醫師培養中,明確要求黨員業務骨幹必須擔任導師,既傳授技術,更注重思想引領和醫德傳承。
探索“紅色導師團”與個性化成長路徑。醫院組建由優秀黨員專家、學科帶頭人組成的“紅色導師團”。針對不同層次人才(如新入職、青年骨幹、後備學科帶頭人),導師(優先選派黨員)根據其特點和發展意願,量身定制培養計劃,涵蓋臨床技能、科研思維、教學能力、管理素養等。黨支部定期跟蹤評估培養效果。
打造“先鋒課堂”與實踐鍛煉&&,黨支部牽頭打造“先鋒課堂”,由黨員骨幹主講臨床前沿、疑難病例討論、人文溝通、醫療法規等實務課程。同時,有意識地安排青年人才、特別是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到幫扶一線、重要崗位、應急任務中鍛煉。
營造“比學趕超”的氛圍,黨支部積極開展崗位練兵、技能競賽等,設立“黨員示範崗”,評選“服務明星”“技術能手”,大力宣傳優秀黨員人才的先進事跡。
通過以上舉措,我院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顯著提升,人才隊伍結構不斷優化,涌現出一批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為醫院高質量發展和持續服務“健康安徽”建設提供了堅強的人才支撐和組織保障。
孫成龍
安徽省第二人民醫院腫瘤放療科黨支部書記、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