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體外生命支持技術發展迅猛,成為挽救危重症患者生命的重要技術。近日,新華網針對體外生命支持技術的應用與發展,專訪了安徽省胸科醫院生命支持中心劉鋒。
精彩觀點
生命支持領域有哪些不為人知的“黑科技”?目前,安徽省胸科醫院在生命支持領域取得了哪些成果?
經過一年的運行,安徽省胸科醫院體外循環的類型已經囊括了全部的體外循環,我們的IABP和 ECMO即主動脈內球囊反搏和體外膜氧合,也常規應用於臨床。
其實體外循環對於老百姓而言就是“黑科技”。因為它能夠讓人在心臟停跳、不呼吸的情況下,還保持生命特徵。現在還有一些比較廣為人知的技術,比如ECMO,也就是體外膜氧合,在之前的公共衞生事件當中起到了搶救危重症患者的作用。以上都可以看做生命支持領域中的“黑科技”。
生命支持技術由兩個部分組成,一是體外循環,應用於心臟手術裏的心肺支持,另一部分是機械循環輔助。機械循環輔助又包括主動脈內球囊反搏和體外膜氧合,包括左心輔助裝置,主要是對急危重症的心肺呼吸衰竭患者進行輔助。安徽省胸科醫院的心臟中心是從零開始,生命支持技術其實也是從零起步。經過一年的運行,安徽省胸科醫院體外循環的類型已經囊括了全部的體外循環,我們的IABP和 ECMO即主動脈內球囊反搏和體外膜氧合,也常規應用於臨床,目前每一步都是突破、成果。
對於生命支持中心的醫護人員來説,在開展救治工作中需要面對哪些挑戰?針對心臟復蘇,安徽省胸科醫院有沒有定期的開展一些急救的培訓和相關的科普活動?
對於急危重症的病人而言,生命支持技術比較複雜,需要較多的醫護人員,任何環節出現問題,可能都會産生適得其反的效果,這是我們醫護人員需要面臨的挑戰。
需要用到生命支持技術的患者大多屬於急症和重症。這就要求救治迅速,即在黃金時間4分鐘或者是6分鐘內使用生命支持設備,才能減輕患者重要臟器的損傷程度,減少腦缺血的時間。第二個是準,即掌握清楚病人的適應症。除此之外,還有安全。任何醫療行為都要講究安全,在安全的前提下才能去救治病人。對於急危重症的病人而言,生命支持技術比較複雜,需要醫護人員較多,任何環節出現問題,可能都會産生適得其反的效果,這是醫護人員需要面臨的挑戰。
安徽省胸科醫院心臟大血管中心以心臟為主,所以特別重視此方面。在心內科、心外科以及急診科,在義診、外部培訓以及講課時,中心都會進行心肺復蘇的相關培訓。除了解心肺復蘇的黃金時間是4分鐘或是6分鐘外,內容培訓還包括傳統的CPR(心肺復蘇術),AED(自動體外除顫器)的使用方法。
作為耕耘在生命支持中心的醫學事業從業者,未來,您對學科領域的發展上有什麼期待嗎?
我希望有更多的,無論是科研院校、研究所,還是國家的科研人員能夠跟臨床真正的結合起來,把醫工結合做到最好,促進新設備、新材料的産生。
生命支持技術比較特殊,一方面跟醫護人員的學習能力有關,另一方面則仰仗使用的設備。
臨床醫生並不是直接的研究者,但是在現在國家,包括整個社會都在講究科技轉化、醫工結合的背景下,臨床醫生能做是給科研人員提供一些想法建議或者路線,然後由科研人員與我們進行深度接觸。最終,在新的材料學的發展下,生命支持技術的負反應能夠降到最低,其使用也能夠更加便捷,可操作性更強。以上對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對整個學科的發展都是有很好的前景。
同時,我希望有更多的,無論是科研院校、研究所,還是國家的科研人員能夠跟臨床真正的結合起來,把醫工結合做到最好,促進新設備、新材料的産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