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束光打過去,就知道污染物濃度是多少。像醫生給病人做CT一樣,我們是給大氣環境做CT的人。”作為我國環境光學這一新領域的領軍人物,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安光所學術所長劉文清率先提出了開展光學與環境交叉科學的創新研究。
光學、環境科學,在普通人看來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學科,為何能産生交集?
“空氣中的各種成分,包括污染物,都有自己的特徵吸收光譜。通過設備對污染物進行立體垂直探測,就可以知道光路上不同高度的污染物的成分和含量。”劉文清介紹,目前,他率領團隊建立了包括400多種大氣污染物、100多種水體污染物、20多種土壤重金屬污染物的光譜特徵數據庫,研發了污染物光譜定量解析演算法和工程化應用軟件,不僅能為大氣環境“把脈”,還能“診斷”水體、土壤的污染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