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民族樂團《海上生民樂》在澳洲演出,盡現海派民樂藝術特色-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23 08:54:00
來源:解放日報

上海民族樂團《海上生民樂》在澳洲演出,盡現海派民樂藝術特色

字體:

悉尼歌劇院演出現場,胡晨韻的嗩吶表演贏來熱烈叫好聲。 上海民族樂團提供

《海上生民樂》,“天涯共此時”。當地時間9月20日、22日晚,上海民族樂團分別在悉尼歌劇院、墨爾本演奏中心上演《海上生民樂》音樂會,展開首次南半球巡演之旅,迎來如潮水般掌聲、歡呼聲。24日音樂會將在阿德萊德市政廳上演。

上半場演出中,竹笛與樂隊《湖光》竹音婉轉,箏與樂隊《墨戲》氣象萬千;琵琶、京胡與樂隊《楚漢》,奏到大氣磅礡處,一襲紅衫的琵琶演奏家俞冰不時低喝一聲,曲畢,觀眾鼓掌聲分外熱烈。

在第四曲二胡與樂隊《臥虎藏龍》之後,觀眾還沉浸在抒情性與戲劇性結合的悠揚餘音中,“炸裂”的第五曲嗩吶與樂隊《鳳舞》來了。此前似乎隱身在樂團的嗩吶演奏家胡晨韻一邊演奏,一邊信步走到&前,觀眾的眼神難以離開他和他的嗩吶,叫好聲在演奏中此起彼伏。一位年輕華人觀眾情不自禁用腳打起節拍,很快,全場都鼓起掌來打節拍。曲末胡晨韻一段循環呼吸法式的吹奏,仿若一氣呵成,持續數十秒,又一次點燃了現場觀眾。傳統的嗩吶、經典的《百鳥朝鳳》,就這樣與現代音樂元素共舞出蓬勃的生命力。

下半場演出中,五重奏與樂隊《卉木拾音》以婉轉細膩的微觀視角展現大國工匠精神;二胡與樂隊《查爾達什》改編自同名小提琴曲,吸收匈牙利吉普賽民間舞曲音樂元素;民族管弦樂《絲綢之路》融合多元文化風情;民族管弦樂《共同家園》奏響攜手共建地球家園的主題。民樂組合與樂隊《蜂飛》改編自俄羅斯作曲大師裏姆斯基-科薩科夫的經典之作,打擊樂演奏家王音睿的恣意灑脫,讓觀眾席毫無意外地又一次沸騰。

澳洲權威藝術評論雜誌《Limelight》(《聚光燈》)給予首場演出五星好評:“整場演出構思極為巧妙,在傳統與當代之間取得了恰到好處的平衡。最動人之處,莫過於音樂中真摯的情感共鳴。”小提琴演奏家葉甫根尼博士也&&:“樂團音色極具個性與辨識度,張力十足,能量充沛,令人印象深刻。”一位悉尼留學生興奮地説:“能在異國他鄉聽到如此精彩的民族音樂,非常驚喜!我為自己的祖國取得這樣的藝術成就感到無比自豪。”

此次澳洲巡演是中國對外文化集團有限公司“中華風韻”品牌年度項目。《海上生民樂》是上海民族樂團打造的原創音樂品牌,首演於2016年,演出至今已達數百場,充分展現海派民樂開放包容的藝術特色。(解放日報記者 林環)

【糾錯】 【責任編輯:唐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