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視點丨回流藥是如何重新流入市場的?-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22 18:05:30
來源:新華網

新華視點丨回流藥是如何重新流入市場的?

字體:

  新華社北京9月22日電 題:回流藥是如何重新流入市場的?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彭韻佳、徐鵬航  

  回流藥,是指通過非正規渠道重新流入市場的藥品。回流藥嚴重威脅消費者用藥安全、擾亂醫藥市場秩序、侵蝕醫保基金安全。不久前,國家醫保局公布了部分應用藥品追溯碼打擊倒賣回流藥騙保的典型案例。  

  多地曝出案件線索

  回流藥危害極大。首先,回流藥嚴重威脅群眾用藥安全。有的回流藥已過期,有的回流藥儲存條件惡劣,無防潮、防污染措施,藥品質量毫無保障,服用後不但可能無效,還可能加重病情。回流藥也對正規藥品市場産生衝擊,損害正規企業利益。此外,回流藥的流通還侵蝕醫保基金,讓百姓的“救命錢”面臨風險。

  作為每盒藥品的“電子身份證”,藥品追溯碼具有唯一性。一盒藥品的追溯碼,應只有一次被掃碼銷售的記錄;若重復出現多次,就存在假藥、回流藥或藥品被串換銷售的可能。

  為打擊倒賣回流藥騙保,國家醫保局等部門開展了應用藥品追溯碼打擊倒賣回流藥騙保專項行動,在第一階段核查任務中,追溯碼疑點線索涉及機構3萬餘家,多地曝出回流藥案件線索。

  比如,湖南省寧鄉市黃材鎮國民藥店28個藥品追溯碼曾在天津、湖南、江蘇等地的醫藥機構被結算。經查,該藥店負責人不能提供相關進貨手續,主要是從網絡&&購買低價藥、通過藥販子收購渠道來源不明的藥品。

  梳理回流藥案件可以發現,收售回流藥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常用藥、高價藥成收售回流藥“重災區”。如北京偵破一起回流藥案件,公安機關在犯罪嫌疑人於某、王某夫妻租賃的倉庫中起獲57種涉案藥品共計2932盒,其中多為治療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的常用藥,金額高達11萬餘元。

  ——涉及金額大、跨地區作案已成常態。2022年,公安機關在福建福州、湖南婁底等地摧毀了兩個涉案金額超億元的犯罪團夥;這些團夥長期用多張醫保卡在多家醫療機構就診開藥,被查扣超500種、3.8萬盒醫保藥品。

  ——作案手段隱蔽,社交群聊成收售回流藥重要“據點”。如湖北襄陽一藥房通過微信群向某公司業務員收購回流藥。此外,線上藥房、電子支付、物流快遞等也為收售回流藥提供更加便利的渠道。

  形成收售鏈條完整的“黑産”

  回流藥到底是如何重新流入市場的?

  據了解,目前倒賣回流藥形式多樣,有的是參保人主動購買醫保藥品後倒賣;有的是職業藥販子引誘患者賣藥,或與藥店勾結進行虛假開藥,再將藥品倒賣出去。

  以廣東深圳李某倒賣藥品為例,李某以提供“醫保套現”服務為誘餌,從網上尋找願意提供深圳醫保賬戶信息的網友,利用這些醫保賬戶倒賣藥品牟利。

  2023年2月至2024年7月,李某頻繁冒名前往深圳多家醫院、藥店就醫購藥,隨後將藥品以低於市場價的價格倒賣給某藥店店主王某,從而套取現金,再返還一定比例的錢款給提供醫保賬戶信息的網友。

  2025年3月,深圳市南山區人民法院以詐騙罪判處李某有期徒刑2年4個月,並處罰金6000元;以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判處王某有期徒刑1年6個月,並處罰金5000元。

  “相關條例明確禁止利用醫保待遇轉賣藥品,涉及騙保的行為人需要承擔相應的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副教授趙精武説,收購回流藥的藥店、診所將面臨吊銷執照、行政罰款等處罰,負責人更有可能被終身禁業;協助“套藥”的醫務工作者,則可能面臨吊銷執業資格等行政處罰。

  除了零散收售,回流藥還呈現出職業化、組織化、産業化的特點。一些醫藥公司通過偽造票據“洗白”回流藥再銷售,躲避日常監管。

  在第一階段核查過程中,有兩家藥店銷售的部分藥品此前已被結算過,所涉藥店卻均提供出了對應批次的隨貨同行單,這引起了調查人員的注意。

  經梳理發現,這兩家藥店都是從A公司進貨,A公司提供了來自B公司的進貨憑證。隨後,B公司也提供了上游供貨公司的進貨憑證,銷售鏈看似“毫無破綻”。經查發現,B公司偽造了進貨憑證。A公司從非法渠道購進藥品,將藥品清單發給B公司,並由B公司偽造相關票據,將回流藥“洗白”成正規渠道藥品,再由A公司在線上&&、線下藥店進行銷售。

  目前,已初步查實B公司偽造票據涉案金額3000余萬元。僅目前掌握數據,A公司已為全國2597家定點零售藥店供貨,涉及重碼9655盒藥品。

  根治需破解協同壁壘

  藥品追溯碼正成為規範藥品市場、打擊違法違規行為的有力武器。目前,所有藥品在銷售環節均需掃描追溯碼後,再進行醫保基金結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醫藥機構都要實現藥品追溯碼全量採集上傳。

  依託全國統一醫保信息&&,國家醫保局在全國範圍內開展醫保藥品耗材追溯信息採集工作,將藥品追溯體系建設延伸到醫院、藥店和參保人等。截至8月底,映射庫已對接100.05萬家定點醫藥機構,累計歸集藥品追溯碼661.51億條。這意味着,打擊回流藥的監管網絡正越織越密。

  當前,藥品追溯體系的落地成效逐步顯現。以天津市為例,2025年1至7月,全市醫保藥品發生金額同比減少22.62億元,同比下降12.67%;96種重點監測醫保藥品發生金額同比減少10.25億元,同比下降25.84%,其中伏格列波糖片、烏靈膠囊、復方阿膠漿、鹽酸二甲雙胍緩釋片、單硝酸異山梨酯片五種藥品降幅均超過95%。

  北京中醫藥大學衞生健康法治研究與創新轉化中心主任鄧勇認為,回流藥跨區域作案特徵明顯,監管涉及多個部門,容易出現“九龍治水”的情況,要統一數據標準,破解協同壁壘,推動國家與地方&&、各部門數據的深度融合與智能分析,用更為緊密的協作機制,實現異常線索快速推送和聯合研判。

  據了解,在當前嚴管回流藥態勢下,有一部分回流藥開始向非定點醫藥機構集中,這也有待市場監管和藥監部門加強管控。

  “回流藥問題涉及民事、行政和刑事多重法律責任,必須依法從嚴整治。”北京市華泰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鄧佩建議,應當進一步明確界定回流藥及相關行為的非法性,並對涉案人員依法採取列入失信懲戒名單等措施。

  業內人士建議,醫保參保人倒賣回流藥犯罪成本低、查處成本高,需要從法律角度賦予醫保部門通過降低違法者醫保待遇等措施,遏制這種違法犯罪的勢頭。

  目前,通過國家醫保服務&&App的“醫保藥品耗材追溯信息查詢”功能,所有藥店、參保人均可掃碼查驗。國家醫保局有關負責人提示,鼓勵公眾利用藥品追溯碼查詢藥品銷售信息,共同維護用藥安全,守護醫保基金安全。

【糾錯】 【責任編輯:王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