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在倫敦抗議活動現場 感受西方社會民意撕裂-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15 15:28:32
來源:新華網

記者手記|在倫敦抗議活動現場 感受西方社會民意撕裂

字體:

  新華社倫敦9月15日電 記者手記|在倫敦抗議活動現場 感受西方社會民意撕裂

  新華社記者高文成 於艾岑

  13日下午,在英國首都倫敦市中心的特拉法加廣場,記者目睹了激烈對抗的一幕:一名黑人男子正與兩名白人男子圍繞“反對移民是否屬於種族主義”辯論得面紅耳赤,雙方情緒激動,險些拳腳相向,最終被圍觀者拉開。

  9月13日,在英國首都倫敦,英國警方攜警犬在抗議活動現場執勤。新華社記者 高文成 攝

  英國媒體報道説,這場反移民抗議是“英國數十年來規模最大的極右翼集會之一”,據稱有15萬人參與;而與此同時,反對右翼的群體也舉行示威活動。反移民抗議示威者打出“阻止難民的偷渡小船、保護我們的孩子”等口號;而在不遠處,反右翼的抗議群體則高舉“歡迎難民”“抵制法西斯主義”的標語。

  抗議現場部署了大批執勤警察,負責分隔持對立立場的抗議人群。記者看到,有抗議者向警察投擲啤酒瓶。倫敦警方事後通報説,部分警員在分隔人群時遭到襲擊,數十人受傷,其中4人傷勢嚴重,另有24名抗議者被逮捕。

  此次抗議活動將英國近期緊張的反移民氛圍推向了高潮。其導火索可追溯至今年7月:一名移民男子因性侵14歲女孩被捕後,英國多地針對移民安置酒店的抗議活動便接連爆發。有網友在社交媒體上發問:“英國為何一直接納通過非法小船偷渡來的難民,卻對合法求職、希望留在英國的移民如此苛刻?”

  對這場反移民抗議活動,支持者將其譽為“英國歷史性的愛國行動”;反對者則嚴正警告,這本質上是“極右翼勢力的最大化示威”。

  9月13日,在英國首都倫敦,抗議活動現場附近的塑像被繫上了英國國旗。新華社記者 高文成 攝

  從更深層剖析,英國圍繞移民爆發的風波,背後交織着右翼勢力的滲透、黨派間的激烈博弈、經濟資源分配的尖銳矛盾,這些因素共同折射出英國當下的社會治理難題。反種族主義群體擔憂,極右翼與白人至上主義團體會借個別社會事件大肆煽動情緒,進而擴大自身影響力。

  在倫敦抗議活動現場,有來自法國、丹麥、德國、波蘭等國的多名極右翼代表人物。美國億萬富翁馬斯克也通過視頻連線“現身”,直言“暴力即將來臨,你們要麼反擊,要麼死亡”。組織者還播放了向10日遇刺的美國知名保守派活動人士查理·柯克致敬的視頻。英國《衛報》認為,查理·柯克遇刺助力了這場英國數十年來較大規模極右翼集會的爆發。

  活動現場有人頭戴印着“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帽子,以及手舉“讓英國再次偉大”的標語,還有人舉着印有美國總統特朗普形象的旗幟。這些細節都表明,美國右翼勢力的影響正跨洋外溢。

  9月13日,在英國首都倫敦,對移民持不同觀點的人們在抗議活動現場爭辯。新華社記者 高文成 攝

  右翼勢力獲得更多關注,同樣不局限於英國。法國國民聯盟、德國選擇黨等極右翼政黨近年來強勢擴張,其影響力已迫使傳統主流政黨在移民等關鍵議題上作出讓步。

  此外,移民問題也是英國政治鬥爭的核心議題,各黨派、各勢力基於自身利益,紛紛借此攻擊對手。英國改革黨、保守黨趁機向執政的工黨政府發難,13日抗議活動中有人高呼批評工黨的口號,將移民引發的各類社會問題歸咎於現任政府的政策失誤。工黨則&&,這場移民風波,此前執政的保守黨政府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13日下午,抗議人群走過後,倫敦街頭的空氣中混雜着酒味與騎警馬匹的糞便氣味,放眼望去遍地狼藉,散落的標語牌、玻璃碎片旁,有英國國旗和英格蘭旗幟被隨意丟棄。行至不遠處的街區,熱門酒館外人們正排隊等候,談笑如常,與抗議現場的劍拔弩張形成鮮明對比。兩種截然不同的場景,進一步揭示英國及更廣泛的西方社會貌似平靜的生活表象下早已醞釀着激烈的觀點分歧。

  9月13日,在英國首都倫敦,英國警方維護現場秩序。新華社記者 高文成 攝

【糾錯】 【責任編輯:谷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