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財經觀察丨買得起機器,換不起耗材-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5 09/17 09:53:31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財經觀察丨買得起機器,換不起耗材

字體:

  新華網北京9月17日電 題:買得起機器,換不起耗材

  新華網記者 周靖傑 鄭偉

  近日,北京市民李女士按下凈水器出水鍵,屏幕彈出的“濾芯更換提醒”讓她皺眉——這是今年第二次提醒,每次更換需數百元,幾年算下來竟比機器本身還貴。

  無獨有偶,王先生家空氣凈化器使用半年後即提示換濾網,可他查看發現濾網灰塵不多,用檢測設備測出出風口數值變化也不大。

  兩人的困惑,當下不少智能家電用戶深有同感。

 “買得起機器,換不起耗材”

  近年來,空氣凈化器、凈水器、掃地機器人等智能家電走進千家萬戶,在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催生出龐大的“耗材經濟”市場。濾網、濾芯、刷頭、拖布等不起眼的耗材,正成為影響消費者體驗和行業發展的關鍵因素。

  不少消費者反映,智能家電看似價格不高、使用方便,但後續更換配件及耗材的支出卻不小,“硬體虧損、耗材盈利”的商業模式,成了消費者不得不面對的“陽謀”。

圖為多個電商&&上部分家電配件價格

  在電商&&上,原裝耗材價格居高不下:電動牙刷刷頭動輒近50元,掃地機器人專用拖布超20元,還有洗碗機的洗碗塊、膠囊咖啡機的膠囊等。小米凈水器RO反滲透濾芯(適用400G)售價459.08元;科沃斯地寶水洗抹布2對裝售價99元。這些耗材更換周期多則幾月更換一次,少則每日更換。

  從實際使用成本來看,一台售價2000-5000元的凈水器(如A.O史密斯、林內、小米等),年均濾芯更換成本約500元,5年耗材費用便會超過機器價格。

  中怡康GFK《2023年凈水設備售後服務白皮書》顯示,主流品牌濾芯年更換成本約600-1200元,佔産品全生命周期使用成本的62%-78%。

  某凈水器品牌一年一換的一根活性炭複合濾芯價格為300元

  某品牌維保服務工單顯示,一年一換的一根活性炭複合濾芯單價300元,即便使用優惠券,消費者仍需支付270元。

  更讓消費者無奈的是,耗材更換周期往往由企業單方面決定。

  部分凈水器設置水流通量和時間兩種模式,即便未達到限定水流通量,只要限定使用時長到期,機器仍會提示更換。

  北京市民周先生向記者&&,他用TDS檢測筆測出水質達標,可凈水器仍持續報警,不換濾芯就無法正常使用。

黑貓投訴上有不少濾芯報警投訴

  在黑貓投訴&&,對凈水器濾芯的投訴不在少數,多集中於“使用頻率不高卻頻繁提示更換”“售後未檢測直接建議換濾芯”等問題。

  耗材價格緣何高企?

  企業通過技術手段強制消費者購買原裝耗材,這是家電耗材價格高的重要原因。

  記者走訪北京市一些家電賣場時發現,一些銷售人員會特別提示,必須購買品牌自有濾芯,否則即便安裝也會觸發機器報警,導致無法正常使用。

  追問原因時,銷售人員稱是為防範盜版濾芯引發後續問題,而安裝後需維修人員用特定NFC刷機或掃碼槍掃碼,機器才能正常運行。

  在閒魚等&&,雖有價格低於原裝的第三方濾芯售賣,但賣家坦言“可能出現報警提示,出現問題需找售後處理”。

多個品牌均設置了特定的NFC掃碼區

  有行業專家認為,原裝耗材價格高,部分源於品牌溢價和專利費用。

  例如凈水器廠家會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濾芯結構和換芯方式,採用“低價賣機器,高價賣耗材”的商業模式——降低整機價格以吸引消費者購買,再通過高價耗材賺取利潤。這種模式雖降低了消費者的購買門檻,卻大幅增加了使用階段的支出。

  在銷售環節,商家通常避談耗材價格。

  記者走訪多家家電賣場發現,幾乎所有品牌銷售人員都只強調智能家電的功能優勢,如凈化器的凈化效果、凈水器的健康保障等,很少主動提及後續維護和耗材更換成本,只有在消費者一再追問下,才會簡要説明濾芯更換周期和費用。

  破局之路:必須打破耗材依賴​

  截至2025年8月底,我國共有超6600萬名消費者參與家電以舊換新活動,累計購買新家電1.09億台,這也帶動了配套耗材需求增長。

  規範耗材標準、開放接口是打破品牌壟斷、降低消費成本的關鍵。

  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建議,行業需明確耗材更換周期,推廣通用接口,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與選擇權。

  令人欣慰的是,一些企業和&&已在積極推進。

  在電動牙刷領域,寶潔歐樂B、飛利浦等頭部品牌全面開放刷頭接口,第三方刷頭可適配使用,打破了品牌獨家供應的格局。

  在膠囊咖啡機領域,星巴克、Seesaw、瑞幸咖啡等品牌推出通用的膠囊産品,豐富了消費者選擇。

  一些電商&&也在積極助力統一標準落地,如京東在“凈水清風行動”中,推動優化濾芯壽命計算邏輯,並引入第三方檢測機構檢測濾芯壽命,從供應鏈端推動耗材標準統一,為接口開放與標準規範提供支撐。

  智能家電的普及是消費升級的體現,“耗材經濟”的健康發展則是行業成熟的標誌。當便利不再被“隱形消費”綁架,當企業利益與用戶需求找到平衡點,智能生活才能真正回歸“提升生活質量”的本質。

  消費者在購買智能家電時,應充分考慮後期使用成本,避免因一時低價忽視長期支出。

  陳音江建議,用戶應學會用專業工具(如TDS檢測筆檢測水質、空氣檢測儀檢測凈化效果)判斷耗材實際壽命,不必盲目聽從機器提示,選擇有資質的第三方耗材,既兼顧經濟性又保障安全,避免因貪便宜購買劣質産品。

【糾錯】 【責任編輯:王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