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郭雨祺、顧小立、張璇
“貼住他們,傳球要快!”
教練吹哨的間隙,程真邊跑邊説戰術,他神色嚴肅,和隊友配合投門,接著是一個慶祝動作,就像專業球員那樣。
日落前氣溫5攝氏度左右,浙江寧波江北區費市小學手球隊的男孩女孩穿著橙色、綠色的隊服奔跑,有的頭上冒汗,有的直接換上短褲。
大約1小時40分鐘後,隊員們結束了當日的訓練,37個十一二歲的孩子和教練道別,三三兩兩走出校門,身影很快融入費市村的暮色裏。
尋一席之地
程真四年級時成為費市小學手球隊隊長。
午休時在操場席地而坐,他不像在球場上那樣“霸氣”,説話有些靦腆。交談中我們得知,程真讀小學六年級,他的父母是江蘇淮安人,2009年到寧波做水晶相冊生意。
“剛進小學我接觸到手球,覺得好玩,下課就玩一會兒。”小學前幾年級,程真在父母的要求下“先把學習搞好”,後來才分給體育運動更多精力。
手球為程真打開了新世界。球隊裏,他有最好的朋友,這兩年跟隨比賽他走出了江北區,在其他地方結識了更多朋友,他們有共同的愛好、共同感興趣的話題。
“你看這一個小小的球,它意味著我的團隊榮譽,讓我更勇敢、更加自信。”他説。
這正是校長陳邦銀在學校推廣手球的初衷。
2016年到任費市小學校長,陳邦銀了解到七成學生是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想為學校尋找一條合適的發展賽道。
經過一番調研,陳邦銀把注意力放到體育項目上,考慮到鄉村小學底子薄,他選擇了手球——一個相對小眾的奧運會項目。
他咨詢了其他學校校長和體育老師,了解到這是一項起源于歐洲的運動,國內賽制已經比較完整。“那是我第一次知道手球,都不清楚球長什麼樣,更不知道有哪些賽事、規則。”
就在一棟棟村民自建房和廠房中間,陳邦銀把一塊“爛泥地”改造成了手球場,球網都是手工做的。那時候老師們心裏就一個目標——先把項目搞起來吧。
2016年11月,費市小學手球隊成立。
陳邦銀説,孩子們通過這項運動更加懂規則,團隊意識更強。“有些隊員能夠很好地把學習跟運動結合起來,因為運動能夠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比如説自覺性、意志力,其實對于促進學生的學習有極大幫助。”
這一席之地,對于陳邦銀來説,是提升辦學品質的支點;對于每天練球的小學生們來説,則是專注地奔跑、配合、投擲的平臺,更是在賽場上拼搏、認識新朋友、去觸碰獎杯的橋梁。
奪 冠
2018年,費市小學報名全國小學生手球錦標賽。
這次比賽對于很多孩子來説是第一次離開熟悉的地方,通過適當心理疏導,他們到達賽區第二天基本適應下來,還會自己洗襪子、洗衣服。
比賽一場場打下去。先是小組賽,小組第一進入交叉賽,全勝進入準決賽、決賽。決賽場上,兩個學校交替領先,終場哨響,雙方打成平局。進入點球階段,第一輪依然平局,第二輪金球決勝負,第二球時費市小學守門員把對手的球擋在門外,再上場的男孩子完成了一個刁鑽射門,球進了,勝了。
“那是我們第一次進全國錦標賽決賽,確實心裏沒底。”陳邦銀説。回憶起奪冠,他還是很激動。
説起同一年的江浙滬手球聯賽,陳邦銀認為那是一次重要的賽事經驗積累。決賽對手整體個子更高,費市小學一開始是落後的,打到一半下起瓢潑大雨,球員們接不住球了,教練喊了暫停。
“身高上我們沒有優勢,但是下雨了大家都一樣,手裏沒有更好的對策,我們教練就讓隊員不要運球,直接傳球、攻門,又一分分扳回來。”陳邦銀對細節印象深刻。
哨聲吹響,費市小學拿到冠軍。“我都感到不可思議,大家都哭了。”
哭是隊裏常有的事,或因喜悅或因失落。手球隊教練孫雷回憶,有一次比賽以兩分之差輸給對手,結束時隊員們抱頭痛哭。“哭完回來訓練還是充滿激情,知道自己的不足了。”
從江蘇常州市隊退役來當教練的孫雷認為,拋開輸贏,手球訓練磨練了小學生的意志。“我鼓勵他們要自信,他們比你高,你要用自己的優勢去想辦法獲勝,堅持下去總有收獲。”他説。
能吃苦、很自律,孫雷用這六個字來形容隊裏的孩子。“他們有股不服輸的勁兒。”
幾年時間,學校培養的手球隊成為了耀眼的黑馬。學校現有男女U10、U12共四支青少年手球隊,已獲2018年、2019年全國小學生手球錦標賽U10男子組的冠軍。
教學樓和球場之間的木屋裏,整整齊齊擺著金色的獎杯。冠軍獎杯旁邊,還展示著“江北區學校體育競賽總分小學組第一名”“江北區中小學生田徑選拔賽小學組第二名”等等榮譽。
手球訓練整體上提高了學生的身體素質。“學校現在有780多名學生,全國中小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我們的合格率達99%以上,優秀率也從原來的20%提高到50%,這個提高幅度與我們全體學生參與手球運動是有關係的。”陳邦銀説。
每天訓練時,你會看到一排低年級同學隔著灌木帶向球場張望。偶爾有球飛出界,幾個小男孩就撿起皮球拋來拋去,在被選進手球隊之前,觀看訓練就是啟蒙。
球場之外
傍晚時分,炊煙從費市村高高低低的農民房中升起。程真推開自家的鐵門,吱呀聲中,奶奶正在院子裏做飯。
幾平方米的空間裏,鍋碗瓢盆擺滿案臺,做飯用的爐子燒得火熱。
一家7口人住得有些擁擠。程真寫作業的地方在父母床邊,塑膠凳上鋪一塊玻璃便成了他的桌子,人坐在更矮一點的塑膠凳子上。
他筆觸細膩,作文《街頭》這樣寫道:“冬日黃昏時,陽光照耀在白花花的雪地上,反射出優美的線條。少年徐天正好放學,他嘴裏哼著歌,手上彈著響指,貌似天塌下來都影響不到他……”
“這兩年他變得有信心了,成績也沒落下來,他喜歡我就讓他玩。”程真的父親程政綱告訴記者,他的大兒子小名叫夢想,兩個孩子的名字連起來就是“夢想成真”。
“無論如何他們收獲了快樂。”費市小學語文教師張畢説,“快樂的童年,影響力是非常深遠的。”
手球帶給學生很多東西,每個人的回答都不同,但男生、女生、老師、教練、校長都提到“自信”。球場上他們進攻、防守,女孩子相信自己和男孩子一樣強壯;球場之外,或許他們不會朝專業運動員的方向發展,但健康的體魄和自信無疑有助于身心成長。
現在手球意味著什麼?“意味著生命。”程真説。小隊員對勤奮努力能創造價值的信念是驚人的。他的邏輯裏,熱愛什麼,就要把它放到很重要的位置,想拿到成績就必須努力,沒什麼是理所當然的。
2023年1月6日,程真迎來12歲生日。
長大一歲的手球小將,眼睛裏是篤定,雙臂充滿力量。長遠來看,手球帶給一屆又一屆隊員的價值不止獎杯,更超出運動本身。孩子們會記住他們想記住的事,鄉村屬于他們,賽場也屬于他們。
教學樓外,寧波市的“未來社區”拔地而起,陳邦銀看著吊車銜起鋼筋水泥,他投出去的那顆球也承載著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