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01 / 12 15:29:48
來源:新華網

【顯影中國】浙江烏岩嶺裏的“守綠人”

字體:

  烏岩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新華網發

  浙江省泰順縣,被稱為“生物基因庫”“綠色生態博物館”,是浙江省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縣之一。境內的烏岩嶺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目前有普查在冊維管束植物2000多種,國家重點保護動植物70多種。群山之間,一位“守綠人”多年來默默地守護和培育珍稀瀕危植物,並記錄下了他和植物的不解之緣。

  劉西在野外用單反相機拍攝植物的形態特徵。新華網發

  現任浙江烏岩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科研宣教處副處長的劉西,是土生土長的泰順人,父母都是農民的他,從小與土地為伴。由於從小喜歡動植物,劉西在本科和碩士時分別選擇了林學專業和動物學。2013年碩士研究生畢業後,劉西作為人才被引進到烏岩嶺保護區管理中心工作,劉西&&:“能在自己的家鄉做自己專業的事,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

  劉西進行植物普查工作。新華網發

  看著烏岩嶺鬱鬱蔥蔥的大山,劉西萌生了一個做植物普查的想法。於是,他開始拍照登記這些植物開花結果的時間、分佈的地點和數量,為植物們“上戶口”。

  烏岩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雙坑口保護站一處景觀。新華網發

  為了工作方便,2017年,劉西申請調到了烏岩嶺保護區管理中心雙坑口保護站,並直接住到了山裏,至今都在努力調查保護區的植物。晴天在野外拍攝植物,雨天在辦公室查資料、鑒定物種。

  劉西在野外調查。新華網發

  劉西&&,單反相機拍照植物形態特徵有一定的技巧,不僅要拍整體照、花果的微距照,還要根據檢索表拍識別特徵的細節照,否則物種鑒定會遇到比較大的困難。

  劉西電腦裏的植物數據庫。新華網發

  劉西習慣以植物命名文件,子文件則標注時間和地名,方便做數據整理。劉西的辦公室有超過20萬張照片、500GB的植物數據庫。輕點鼠標,數個文件連排顯示,每個文件從科到種,再到具體的植物名以及發現地,都記錄得清清楚楚。

  書架上的浙江植物志,這是劉西最常用的書。新華網發

  長期在深山裏從事植物保護工作是一件枯燥又需要極致耐心的事情。劉西&&,隨着認識的物種數越來越多、識別物種的水平不斷提高,慢慢地被周邊人及浙江省內的專業人士認可,讓他感受到了榮譽感和成就感。

  劉西為植物建立數據庫。新華網發

  “上戶口”工作越作越深,“加新”難度越來越大。近幾年裏,劉西和團隊主要精力都花在追蹤珍稀、罕見種上。“2022年我們發現了2個省級新記錄植物,分別是廣東山胡椒和杯藥草,還拍了很多罕見種的花果形態照片。”劉西説,他和同事們還會去泰順縣其它生態較好的地方做植物調查,尋找更多稀有植物。

  2022年新發現的華東新記錄植物杯藥草。新華網發

  讓瀕危植物摘掉“瀕危”的帽子,是劉西的又一個願望。2018年,劉西在海拔1000米的地方建了一個400多平方米的珍稀植物繁育大棚,開始收集烏岩嶺瀕危植物種質資源,並進行人工繁育。

  浙江省新記錄種溫氏報春苣苔。新華網發

  劉西&&,他和團隊正在着力於繁育珍稀瀕危植物,例如浙江雪膽、泰順杜鵑、山豆根、蛛網萼、毛果青岡、&閩苣苔等。經守護培育的種子,需要3-5年時間才能成長為小苗,繁育出的幼苗每年都會進行野外回歸,增加瀕危物種的種群密度。

  浙江省新記錄植物大果俞藤。新華網發

  近幾年,烏岩嶺建成了院士專家工作站、博士後工作站、科研實驗室、珍稀植物繁育大棚、引進了更多人才,一正高五副高(一博士後五碩士)的科研團隊業已形成。

  烏岩嶺保護區的科研團隊。新華網發

  “人是生而註定擅長做一些事的,我會繼續在自己擅長的領域繼續努力下去。”劉西説。

  監製:翁璟

  策劃:馬江

  采寫:駱思宇、汪菁璐

  圖片:受訪者本人提供

【責任編輯:張靈】
01007007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277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