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行與城市③|嘉興篇:“農”人勤耕作 助“禾”夢遠航
2022-12-09 18:20:32 來源: 農行浙江省分行
圖集

  認識嘉興,很多人是從一只個頭大、餡兒足的粽子開始的。綠色箬葉包裹綿密的糯米,內中嵌著大肉、火腿、豆沙、蜜棗、蛋黃……甜鹹之爭,在包容的嘉興是不存在的。這樣一只粽子,其實和嘉興人很像:如箬葉般緊密團結,如餡兒般敦厚內秀。

  去年,這樣一座城等來高光時刻:中國共産黨百年華誕。這100年的起點,便在嘉興南湖的一葉紅船上。

  歷史選擇嘉興,嘉興便接納這份信任、肩負這份使命,以南湖兒女的自信,在歷史進程中一往無前。改革開放以來,嘉興的一份數據十分醒目:連續20年位居城鄉均衡發展全國之首。這與浙江高品質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目標緊密契合。

  巧的是,位于南湖畔的農行嘉興分行也連續20年勇奪嘉興地區存貸款規模之首。農行姓農,嘉興別稱“禾城”,借著這份“農”耕“禾”的緣分,去探尋嘉興奔向高品質發展建設共同富裕典范城背後的天時地利與人和。

  嘉興城市遠景圖。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起航·在陣痛中收獲新生

  魚米之鄉、絲綢之府、水韻江南,這是嘉興印象。但歲月靜好的外表下,嘉興的經濟發展也曾暗潮涌動。

  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拉開帷幕,嘉興涌現大批鄉鎮企業,嘉興農行也在這樣的背景下恢復成立。進入90年代,鄉鎮企業迎來經濟體制改革,不少企業就此沉寂。這讓與鄉鎮企業發展休戚與共的農行經歷了不良資産的陣痛,更讓它與民企一同收獲重生。

  1991年,桐鄉人陳士良接過桐鄉縣化學纖維廠時,這家開辦于1981年的鄉鎮企業正面臨破産倒閉的危機。

  “換了一個人,救了一個廠。”桐昆集團黨委書記、總裁許金祥感嘆道,時年28歲的陳士良接管工廠後,開始大刀闊斧的産品結構調整。僅一年,工廠便獲利5萬元,起死回生。

  桐昆集團大樓。

  1992年,桐鄉化纖廠在農行開戶,1995年,更名為桐昆。對這家煥然一新的企業,桐鄉農行暗暗關注。

  機會出現在2000年。這一年,進入快速發展期的桐昆,籌備在桐鄉打造一座中國化纖工業城,預計投入15億元,需銀行貸款5億元。“這是一筆大投資。當初建這個項目,要銀行出具貸款承諾函,只有拿到這個函,政府主管部門才能批這個項目。”許金祥説。正是這個時候,農行來了。

  “當時只有農行跑在前面,為我們跑到嘉興、省裏,一步步幫我們把這個函拿下來。”許金祥對這一件事記憶猶新,“我們現在説‘最多跑一次’,農行20年前就幫我們實現了。如果沒有農行這一路支援,桐昆不可能發展得這麼快。”

  正是看中了化纖行業迎來發展良機,更是看到了桐昆轉型發展的“快準狠”,農行桐鄉支行才敢于在2000年為一家民企授信5億元。如今,農行已是桐昆集團最大的合作銀行,總授信近70億元。

  “我們是喝農行的奶長大的,永遠不會離開。”這句話在嘉興農行和桐昆集團都廣為流傳。許金祥掰著手指頭盤點,“至少有12位農行桐鄉支行的行長,一直在接力傳遞我們桐昆的接力棒。”

  當然,許金祥也不吝嗇讚美桐昆。“銀行不是慈善機構,只有我們桐昆底子厚、發展好,與農行相互信任,雙方合作才能長久。現在是70億元授信,我們要做百年桐昆,未來跟農行的合作我相信也會超百億。”

  識于微時,共同壯大。“中小企業、制造業是嘉興的強項,農行一直全力支援。目前嘉興90%以上的上市公司都和我們農行有著緊密合作。”農行嘉興分行行長陳延德説。

  破浪·開啟一體化之夢

  嘉興乍浦,曾落有孫中山先生的一個未競之夢。

  1918年至1920年,孫中山先生嘔心完成《實業計劃》。他主張于乍浦建東方大港,修運河連接黃浦江與杭州灣,以興民族之大業、圖國家之復興。

  90年後,沿著沈海高速一路向南,由海鹽駛入杭州灣跨海大橋。站在海上觀景平臺“海天一洲”上的觀光塔放眼望去,S形大橋如銀龍,臥于浩渺煙波之上。孫先生當年的宏偉藍圖,以另一種方式圓夢了。

  杭州灣跨海大橋。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這是一座跨越夢想的大橋。”這句話寫在“海天一洲”大橋展示館入口處,也寫在了隔著海灣相望的長三角城市群經濟發展史中。一座橋,讓長三角一體化的“朋友圈”緊密連結。

  鮮為人知的是,橋背後還另有一個追夢故事。

  2001年,農行嘉興分行獲悉嘉興、寧波將建杭州灣跨海大通道。此資訊令農行人很是興奮,但心裏卻在打鼓,“農行城市業務起步晚,那時歷史矛盾積壓,對服務大型基建也沒有經驗。”時任農行嘉興分行客戶部總經理單偉平説。為這座大橋提供金融支援,也成嘉興分行跨夢之旅。

  “哪怕是只有1%的希望,哪怕前路漫漫,我們也以將以全行之力上下求索。”單偉平表示,這份韌勁,與“紅船精神”血脈相通。

  在農行的積極溝通下,2001年5月28日,嘉興分行與大橋項目方嘉興市高等級公路投資有限公司草簽了一份《業務合作意向書》。不過,正如大橋建設面臨嚴酷的水文挑戰,嘉興農行的“激流”也隨之而來。

  當時,農行與項目方原定于2001年12月31日上午簽訂正式合作協議,但28日上午,距離簽約只剩3天時,項目方提出,為保障大橋順利開建,農行需在本次《業務合作協議書》中作出貸款16.5億元的承諾。

  像此類重大項目,審批時間基本按月計算。3天時間向總行申請16.5億元貸款承諾,簡直是天方夜譚。走到這一步,很多人都打了退堂鼓。

  但時任嘉興分行行長馮建龍卻逆流而上。28號晚上,他與省分行做了充分溝通後,第二天一早便帶著省分行出具的“要求特別授權的請示報告”直飛北京。

  “下了飛機,馮行長是飛奔的,他一連趕超了三個航班的旅客。”單偉平難忘這一細節。

  馮建龍一路衝至時任農總行行長尚福林的辦公室門口。不巧的是,總行正在召開會議,直至中午才散會,馮建龍終于跨進總行行長辦公室。聽取馮建龍的匯報後,尚福林給出了予以支援的答復。

  下午,馮建龍又向總行分管行長、公司部、財務部等做匯報,爭取綠色通道,一份總行起草的“特別授權批復”正式發文,快傳回浙江。

  當晚,馮建龍從蕭山機場走下飛機。一天之內,兩次走進蕭山機場,縱然他仍腳步匆匆,但心情已決然不同。

  那一夜,嘉興農行大樓燈火通明,開會、部署、準備,簽約時刻即將來臨。

  12月31日,時任農行浙江省分行行長蔣志華在《業務合作協議書》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協議承諾,五年內分期向杭州灣大橋及北岸連接線項目提供貸款16.5億元。

  這一次,農行闖關成功,並在業內傳為美談。2003年,杭州灣打下跨海大橋“第一錘”。2008年,大橋迎來通車。

  如今再談到嘉興,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已成為繞不開的話題。在它上升為國家戰略後,嘉興堅定不移扛起了“橋頭堡”和“門戶”的使命擔當,並確立了接軌大上海、融入長三角、推進一體化發展的首位戰略。嘉善,更憑借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成為長三角綠色生態一體化發展示范區。

  一座小城,破浪而行,農行的護航從未止步。2021年6月,農行省分行與嘉善縣人民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約定在未來五年,向嘉善提供總額不低于800億元的鄉村振興綜合意向性融資,全方位助力嘉善深度融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

  迎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浪潮,嘉興踏浪而行。

  乘風·迎來科創大時代

  在紅船精神滋養下,嘉興正從脈脈“禾城”向著颯颯“科城”轉變。這一組數據是嘉興蝶變的證明:截至2022年3月,嘉興全市高新技術企業2414家,省科技型中小企業6064家,全市上市公司總數73家,其中,科技型企業佔比超80%。

  科創,一張嘉興新名片。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嘉興全市科創企業貸款佔全部貸款比重約15%,這是金融支援科創發展的有力證明。提供這些貸款的,不乏各家銀行專門開設的“科技專營”支行,而敢為人先開出頭一家的,正是嘉興農行。

  2013年12月18日,農行嘉興科技支行成立,成嘉興首家銀行業服務科技型企業的專營機構。

  科技支行起步不容易。“輕資産、無抵押,這是科技企業的痛點,也是我們的風險點。”科技支行首任“掌門人”陸波稱。當時,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浙江中科院應用技術研究院等高等級院所已在嘉興落地,嘉興科技城也正處于向浙江省高新技術産業園蝶變的前夜。科創的風口已經來到嘉興。“我們需要思考十年後的事。”陸波説道。

  于是,嘉興科技支行的牌子貼著嘉興科技城立了起來,專門為科技型企業量身定制的創新産品“嘉科通”也從總行審批了下來。“專利貸”“股權質押貸”“科研基地按揭貸”等一係列産品蓄勢待發。

  第二年,嘉興被列為浙江省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科技支行作為首批試點,與嘉興市政府建立了風險共擔機制。科技支行迎來發展良機。

  在陸波如數家珍的合作企業名單中,有一家專精特新的“小巨人”企業——中潤光學,它主營高端光學鏡頭和攝像模組的研發、生産及銷售。電影《中國機長》《囧媽》等電影中,均有機位採用了中潤光學的鏡頭。

  中潤光學車間。中潤光學供圖

  2017年,中潤光學在嘉興建廠房擴大生産,需3000萬元資金支援。按傳統抵押貸款,嘉興農行只能提供1500萬元授信。但中潤光學擁有60多個發明專利,于是,農行便以“嘉科通”專利貸的方式新增1500萬元授信,為企業壯大助力。

  如今,中潤光學已躋身行業一流企業。“公司方圓2公里以內銀行非常多,但我們喜歡農行。”公司財務總監唐春江表示。

  “科技企業擁有強大的技術背景,在它壯大的時候,利用我們的特色産品在市場上贏得先機;當企業走到行業前端,需要保護核心技術的時候,我們及時調整融資策略。”科技支行現任行長盧林鋼這樣形容科技支行與企業的關係。從需要用錢時積極籌措,到企業壯大後調整策略,農行科技支行的融資方式,符合科技企業的生命周期。

  樹木成林。目前,農行在嘉興共開出10家科技支行,支援科技企業1400余家,貸款金額520億元。而這第一家,已從嘉興科技城搬到了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二號樓。新興企業在哪裏,農行就在哪裏。

  頂著“首批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中唯一的地級市”“全省區域創新體係副中心”兩塊響當當的牌子,如今嘉興正在G60科創走廊建設中汲取新動能。回看農行嘉興分行支援科創企業的來時路,正與嘉興的轉型路徑不謀而合。

  遠航·駛向智慧未來

  在長三角,嘉興南湖菱和文虎醬鴨也小有名氣。有人總結,嘉興人就像南湖菱這樣一團和氣,不與人鬥氣;像文虎(火)醬鴨一樣,堅韌持久,可持續發展。這説的不僅是嘉興人,更是嘉興城。

  嘉興下轄的5個縣,個個連續多年入選“中國百強縣”。而縣域經濟,始終是農行的強項,“禾”與“農”在此交融,蝶變出全新未來。

  烏鎮,一座夢裏水鄉,偏又引來世界互聯網大會築巢,成為全球互聯網人的朝聖地。談笑風生間,水鄉華麗蛻變。其間,又見影影綽綽的農行人身姿。

  烏鎮夜景。 圖源視覺中國

  2003年,農行與烏鎮景區初次握手,280萬元的流動資金貸款,展開了一段深厚情緣。10年間,農行已與烏鎮的一墻一瓦深深聯結。2014年,當世界互聯網大會來到烏鎮時,農行便順理成章成為了大會的主要金融服務機構。

  一年有一年的挑戰,一年有一年的獨家記憶。“這是南蘇丹貿易工業投資部高級官員路易斯給我們的感謝信。”農行烏鎮支行行長沈婷指著一封紅底黑字的手寫英文信,講述了一段深秋暖心事。

  2014年11月,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召開時,烏鎮已有些許寒意。農行志願者在街頭看到一位衣著單薄、神情迷茫的外國友人。走去一問才知,他想買些保暖衣物卻不認路。志願者馬上將他引導至一家商店。“買好衣服後,他問哪裏可以換匯,我們又帶他到網點辦理。”沈婷回憶道。

  兩次舉手之勞,在路易斯心裏分量不輕。大會結束後,他提筆寫下這封感謝信。“我們看了信才知道他原來是南蘇丹的高級官員,他後來一直與我們的志願者保持著聯繫。”

  見微知著。8年護航世界互聯網大會,像這樣的故事不勝枚舉。如今,這些點滴記憶都保存在了烏鎮“互聯網智能科技旗艦店”裏。

  世界互聯網大會農行金融服務團隊風採。

  2018年,全國農行首家“互聯網智能科技旗艦店”在烏鎮支行蛻變而來。綠、白、灰主色調,令人如置身未來展廳。像這樣的網點,如今在城市街頭已不鮮見,但烏鎮,是起點。

  現在,烏鎮又迎來中國第9家國家超級計算中心“烏鎮之光(桐鄉)”,建成後將成為全國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一座新引擎。背後,又見農行“金融引擎”:15億元授信,為項目建設注入強勁動能。

  嘉善西塘,遊客心中的另一座夢裏水鄉。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後,嘉善迎來全新發展視角。甚至在嘉善的金融機構,也都迎來了一次充滿儀式感的更名,如農行嘉善支行更名為“浙江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支行”,金融服務將更聚焦。

  農行浙江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支行舉行揭牌儀式。

  海寧,皮革、精編之外,泛半導體已快速崛起,新動能引領強勁,彰顯澎湃新勢力;

  平湖,傳統工業之外,正以産業鏈“鏈長制”為引領,加緊簽約世界500強、行業龍頭及超億美元項目,“西瓜之鄉”煥發全新産業魅力;

  海鹽,這一擁有秦山核電站的縣域,在數字産業化和産業數字化“雙輪驅動”下,加快推進數字經濟“一號工程”,全力構築數字經濟發展新高地……

  嘉興,她不僅有婉約的河湖,還有澎湃的大江與大潮。以金融人的視角來看這座城,農行恰似這座城發達的水係,如河湖般精準澆灌實體經濟,又如江潮般托起她遠航。“我們將以‘黨建紅’引領‘農行綠’,支撐‘經濟藍’,在嘉興高品質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典范城市的宏偉進程中,奮力打造紅色金融‘示范窗口’。”陳延德這樣總結。

  禾下之夢,又在求索新天地;農行的耕耘,在新百年起點,再踏新征程。(梅丹)

責任編輯:駱思宇

組圖|霧凇晶瑩 浙江開啟“仙境模式”
組圖|霧凇晶瑩 浙江開啟“仙境模式”
宋六陵已發現5座帝後陵“石藏子”
宋六陵已發現5座帝後陵“石藏子”
組圖|江南雪景圖
組圖|江南雪景圖
組圖|浙江寧波迎來今冬首場霧凇
組圖|浙江寧波迎來今冬首場霧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