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文化制玉作坊遺址有新發現 出土良渚時期完整人骨
2022-08-30 07:50:50 來源: 浙江日報
圖集

  中初鳴制玉作坊遺址群是迄今為止長江下遊地區發現的良渚時期最大的制玉作坊遺址群。繼4月發現十余根疑似良渚時期用作土臺邊坡護岸的古木樁後,近日,位于德清縣雷甸鎮楊墩村的中初鳴制玉作坊遺址群小橋頭遺址點考古發掘現場,出土了保存較為完好的良渚時期人骨。

  “目前,良渚時期的墓葬中人骨保存較為完好的比較少見。”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初鳴遺址現場負責人朱葉菲對這一發現十分驚喜。她介紹,該墓葬長、寬分別約為170釐米和70釐米,根據人骨的牙齒和骨盆形態,考古人員判斷這是一副成年人的骨架。

  “墓葬中的隨葬品只有一個陶豆和陶鼎,這都是良渚時期常見的生活用品。”朱葉菲説,由此可以推斷這是一座較為低級的墓葬,該人骨的身份可能是制玉作坊的工匠,“保存完整的人骨對我們後期體質人類學領域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同時也可以在博物館中做展示,讓大眾對良渚時期的人類基本體格有更加直觀的認識。”

  2017年9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發現和確認了中初鳴良渚文化制玉作坊遺址。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德清博物館對當地進行了大規模係統調查、勘探和發掘,發現和確認了多處遺址點。每處遺址點均有玉料出土,研究人員判斷,在良渚文化時期,這裏是一處大規模制玉作坊遺址群,總面積為100萬平方米。在此前的考古發掘工作中,已經出土了3000多件良渚時期的文物,其中以玉器和陶器為主。該遺址出土的玉器以玉錐形器、管等小件玉器居多,對研究良渚文化時期玉器的生産模式和玉料的來源、運輸、分配、消費等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鑒于遺址的重要性,該項目已被列入國家文物局“十三五”重大專項課題“長江下遊區域文明模式研究——從崧澤到良渚”,曾獲得“2018年度浙江重要考古發現”,並入圍“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今年又獲“新時代浙江考古重要發現”和“我喜歡的浙江考古重要發現”。(記者 孟琳 共用聯盟德清站 沈燁冰 房浩康)

責任編輯:宋越

組圖|浙江長興:礦山成營地 礦宕變天池
組圖|浙江長興:礦山成營地 礦宕變天池
組圖|浙江文成:暖心配送員代跑代購
組圖|浙江文成:暖心配送員代跑代購
浙江湖州:扮靚美麗河道迎新年
浙江湖州:扮靚美麗河道迎新年
杭州臨安:組建村社醫療小分隊 助力鄉村衛生健康服務
杭州臨安:組建村社醫療小分隊 助力鄉村衛生健康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