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鴛鴦護衛隊”:把候鳥護成了“杭州鳥”
2022-01-07 07:54:15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圖集

  原標題:市民接力護送小鴛鴦過馬路、景區工作人員為小鴛鴦搭建愛心橋……志願者隊伍越來越大,守護鴛鴦的人越來越多 西湖“鴛鴦護衛隊”:把候鳥護成了“杭州鳥”

  每年的最後一個周日,是“鴛鴦護衛隊”志願者們一年一度對西湖越冬水鳥進行“大普查”的日子。為了盡可能保證調查的科學性,志願者們分成8個小隊,4至5人一組,按照分配好的路線,在同一時間段內進行同步調查,盡可能環繞西湖湖區,目的是統計各種越冬水鳥的數量,為未來西湖越冬水鳥的科研和保護提供參考。

鴛鴦媽媽帶著鴛鴦寶寶在西湖上游玩。陸建利攝

  為了更清晰地觀測到遠處的鳥類,志願者們背上了“長槍短炮”,有用來觀測飛行鳥類的雙筒望遠鏡,還有搭配好三腳架、用于觀測遠處靜止鳥類的單筒望遠鏡,熱衷鳥類攝影的志願者擔心走得太近會驚動鳥兒,特意備上長焦鏡頭給他們拍“萌照”。

2021年12月26日清晨,“鴛鴦護衛隊”的志願者們在西湖蘇堤西裏湖線進行越冬水鳥調查。新華社記者崔力攝

  “整個世界的美麗都會展現在你眼前”

  西湖湖面開闊,三面環山,群山環抱下的大湖是冬季候鳥的理想棲息地。每年冬季,鴛鴦及其他越冬水鳥都會從北方來到西湖棲息和繁衍,等到第二年春天再啟程北上。西湖碧波蕩漾,偶有鳥兒從湖上飛過。

  按照計劃,西裏湖(西湖水域的一部分,在蘇堤西面)線志願者的任務是觀測蘇堤靠北面的3座橋。帶隊志願者程國龍介紹,做鳥類普查有幾個原則,一是選取的樣線不能太長,不然無法在約定的時間內完成同步調查,需盡量把時間控制在兩個小時以內;二是不走回頭路,由于這條線需要調查的是3座橋,鳥類有可能出現在堤的兩側,所以約定好,出發的時候先集中只看堤的西面,返回的時候再看東面;三是如果發現飛行的鳥類,只數從前面往身後飛走的,不數從後往前飛的,避免重復計數。最後,他們將在孤山附近集合匯總數據。

  天氣晴朗,太陽開始微微發出熱量,一行人選擇在冬天最冷的時節,在湖邊走走停停,或許是對鳥類的熱愛給了他們戰勝冬日寒冷的勇氣。志願者們不時拿出相機和望遠鏡觀望、拍攝,再瑟瑟地把手揣回口袋。“風景是真好,可這天也是真冷,三條秋褲都頂不住。”一名志願者捂著凍得通紅的鼻子説道,“整個世界的美麗都會展現在你眼前”。

鴛鴦媽媽帶著16只鴛鴦寶寶在西湖上游玩。陸建利攝

  從樹縫裏穿過的陽光並不刺眼,斑駁地灑在草地上,10多只鴛鴦在湖邊愜意地覓食、散步,又回到水裏嬉戲、追逐,湖面上泛起小小的漣漪。蘇堤上慢慢出現了晨跑的人,讓這個普查小分隊看起來並不孤單。

  志願者石劍介紹道:“現在是鴛鴦的求偶季節,所以雌雄很好分辨,雄性鴛鴦的身上有彩色的帆羽,頭上有冠羽,他們正在努力展現自己的魅力。等到鴛鴦繁殖的季節,他們就不會是一小群一小群出現了,而是我們所熟知的出雙入對的了。”

一對鴛鴦帶著兩個蹣跚學步的鴛鴦寶寶。陸建利攝

  “西伯利亞銀鷗,3只!”志願者程國龍用長焦鏡頭拍下了正在湖面上飛行的西伯利亞銀鷗,“嘴巴上有個紅點,確認是西伯利亞銀鷗。”

  又往前走了一段,程國龍便遇到了他的老朋友——普通鸕鶿。作為較為資深的觀鳥愛好者,程國龍對許多鳥類的習性了如指掌,往往憑借鳴叫就能輕易分辨鳥的種類,“每年,最早來西湖報到打卡的就是普通鸕鶿,2021年他們是9月9日來的,2020年是9月8日,候鳥到杭州來越冬,時間算得都是很準的,而在西湖的所有候鳥中,普通鸕鶿每次都是來得最早、走得最遲的。”

  兩個小時的普查結束,志願者們開始了緊張的匯總工作。一個人報數,另一個人在紙上仔細地記錄。據統計,本次8條樣線共觀測到鴛鴦295只,比上一年同期多出了35只,其中雌性114只,雄性181只;鸕鶿169只,銀鷗27只;除此之外還觀測到斑嘴鴨、小鸊鷉等西湖常見的越冬水鳥。

成群的鴛鴦在西湖邊的樹枝上棲息。陸建利攝

  “白天觀鳥,夜晚觀蟲,每一個生命都很美麗”

  “哈哈,我又數花眼了,數了好幾遍才數清楚,七雄八雌!”石劍對身邊負責記錄的妻子馬磊説道。馬磊一邊觀測,一邊為西裏湖小分隊詳細記錄著各種鳥類的品種和數量。她點點頭,示意已經記下,兩人的配合十分默契。不僅妻子馬磊,他們的孩子也與“鴛鴦護衛隊”有著不解之緣。

  馬磊説:“我們一家三口現在都是‘鴛鴦護衛隊’的成員。2007年6月的一天,我在趙公堤看到一只小鴛鴦差點被遊客抓走,趕緊上去制止,那時候我自己還懷著寶寶,所以印象非常深。現在我們的女兒都已經上初二了,可以説她有多大,我們一家守護西湖的鴛鴦就守護了多少年,今天她主動起了個大早和我們一起來。”説完指了指身邊的女兒,她正拿著雙筒望遠鏡認真觀測著。

2020年5月27日,西湖小鴛鴦第13窩“菱菱”家仔出巢。陸建利攝

  石劍説:“我們一家都很喜歡自然,走進大自然,會覺得生活充實而美好,白天觀鳥,夜晚觀蟲,每一個生命都很美麗,值得我們守護。”馬磊補充道,“我們加入‘鴛鴦護衛隊’,也只是在做一些我們力所能及的事,把人與自然和諧的理念,在孩子們的心中播種下去。”

  “2017年5月上旬,我在做西湖鳥類監測的時候,發現北裏湖附近有人用餅幹誘喂小鴛鴦,還抓住了一只放進口袋,旁邊的鴛鴦媽媽發出了尖利的叫聲,我趕緊上去制止,從口袋裏救出的小鴛鴦已經不能自己翻身了,當時看了實在很痛心。”回憶起當年籌建“鴛鴦護衛隊”的初衷,程國龍還記得自己當時的氣憤。

  “我立即將這個情況向浙江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野鳥分會作了匯報,最終我們決定要組建一支由愛鳥人士組成的‘護衛隊’,一同守護西湖邊的小鴛鴦。”在物色隊員的時候,程國龍結識了西湖邊的自由攝影師陸建利,聊起鴛鴦保護,兩人一拍即合。2017年5月中旬,“鴛鴦護衛隊”由浙江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野鳥分會和杭州市鳥類與生態研究會共同發起成立。

西湖景區水域管理處的工作人員為小鴛鴦架起愛心橋(資料圖片)。陸建利攝

  “守護好這些小精靈,就是守護好我們自己的美好家園”

  到了春天,候鳥便要北歸。2017年,“鴛鴦護衛隊”的志願者們卻欣喜地發現,有些鴛鴦在西湖過冬後留了下來,還在西湖附近的樹洞裏生下了鴛鴦寶寶。志願者們笑稱,它們想成為“杭州鳥”了。

鴛鴦媽媽帶著小鴛鴦通過西湖愛心橋。陸建利攝

  從剛發起成立時的十幾人,到現在的近500人,“鴛鴦護衛隊”不斷壯大。愛護鴛鴦、守護鴛鴦的人越來越多,西湖景區的保安和附近的環衛工人也自發參與到守護鴛鴦的行動中來,勸導遊客和市民保持一定的距離,文明觀賞,做到不投喂、不驚擾、不抓捕。在西湖邊誕生的小鴛鴦從2017年的6窩增加到2021年的28窩,5年來總出窩幼鳥數618只,自然狀態下的育成成鳥數達到了356只,存活率57.6%。“守護者”與“被守護者”的隊伍在美麗的西子湖畔同步壯大。

  “對于野生候鳥,最好的保護就是不投喂、不幹擾。”志願者陸建利表示,“候鳥在選擇棲息地的時候非常苛刻,會精心挑選生態條件好、遠離人類襲擾的地方,鴛鴦願意在過冬後繼續留下來繁衍後代,很有可能是因為杭州有一些可供鴛鴦繁育寶寶的天然樹洞,還有很多可供避暑的涼爽荷區,西湖裏又有豐富的水生植物可以為他們提供食物,説明他們對杭州的居住條件是滿意的。”

  杭州一直以來以其深厚的人文積淀和美麗的自然風光著稱。近年來,隨著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西湖的鳥類資源也不斷豐富,人們對于野生動物的保護意識也顯著增強。從杭州民眾接力護送小鴛鴦過馬路、西湖景區水域管理處的工作人員為小鴛鴦搭建愛心橋,再到西湖景區內、遊船上保護野生動物的提示牌,一個城市的溫度無疑也彰顯在對大自然和美好生靈的關懷中。

上圖:西湖景區水域管理處的工作人員為小鴛鴦架起愛心橋。下圖:在西湖愛心橋上休息的小鴛鴦。陸建利攝

  如何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志願者們一直在努力探索。為了保護荷花的嫩芽不被魚兒吃掉,西湖的部分水域架設了圍網。可是志願者們發現,時常有一些去荷塘覓食的小鴛鴦因跳不過去圍網而與鴛鴦媽媽離散,而離開媽媽的小鴛鴦幾乎沒有生存下去的可能,于是便第一時間聯繫西湖景區水域管理處的工作人員反映情況。在“鴛鴦護衛隊”的建議下,西湖景區的工作人員不僅在孤山北面的荷塘為小鴛鴦們搭建了“愛心橋”,還稍稍放低了荷花圍網,方便小鴛鴦們自由進出。

  陸建利説:“鴛鴦在西湖停留、繁衍,無疑給西湖增添了新的生命力,讓西湖更有活力、更加靈動,守護好西湖的這些小精靈,就是守護好我們自己的美好家園。”馬磊補充道,“如果哪一天不再需要我們這些志願者了,也許就實現人與自然的真正和諧了,我們共同期待著那一天的到來。”(記者 崔力)

  

責任編輯:劉志媛

【顯影中國】殘疾手藝人蔡余仙:筍殼上刻出好生活
【顯影中國】殘疾手藝人蔡余仙:筍殼上刻出好生活
2022!向所有的emo説拜拜
2022!向所有的emo説拜拜
浙江大寺基:霧凇如畫醉遊人 瓊花綻放正當時
浙江大寺基:霧凇如畫醉遊人 瓊花綻放正當時
我在現場·照片背後的故事 | 尋訪封控區裏的人間煙火
我在現場·照片背後的故事 | 尋訪封控區裏的人間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