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現場·照片背後的故事 | 尋訪封控區裏的人間煙火
2021-12-23 08:15:53 來源: 新華網
圖集

  12月7日,浙江紹興出現本輪疫情首例確診病例,此後幾天疫情持續蔓延。疫情最嚴峻的上虞區相繼啟動一級響應、全域交通封控、全員居家隔離的措施。12月13日,我和幾位同事一起出發,挺進上虞封控區。

  2020年初,疫情在溫州發生時,我也曾趕赴現場。相較於那一次,我們這次出發時心裏更有底氣:一方面是對政府抗疫的信心,另一方面是因為在物資儲備上更充足完備:單位不僅為我們準備了防護裝備、消毒用品,還有乾糧,確保我們在前方能更加安心工作。

  當然這種安心是相對的,出發當天因為要向抗疫指揮部申辦證件,我們在紹興越城區滯留了一夜。越城區當時也已出現病例,我們所在的酒店空蕩蕩的。我們通過一些途徑了解到上虞的情況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14日一早,我們通過嚴格管控的高速口進入上虞。

  到達現場的第一天,忐忑、興奮。我們採訪了卡口執勤的工作人員,到達了疫情首發小區並敲開了居民的家門,拍攝了集中隔離點的密接者,走訪了引發疫情聚集性傳播的小區,聽到了社區工作人員的愧疚和無奈,還用無人機鳥瞰了正在加緊建設的臨時隔離點。

12月14日,工作人員在高速公路上虞出口執勤,查驗進出車輛信息。

12月14日,在發現上虞首例確診病例的陽光假日小區,醫護人員對居民進行例行核酸採樣。

12月14日,在上虞區一處集中隔離點,醫護人員將前來隔離的市民帶入隔離區。

12月14日,可容納2500人的上虞體育中心臨時隔離點正在建設中。

  此時的上虞,全城封控,大型經營單位就地徵用為物資保障單位。以上虞為中心,周邊縣市的支援物資源源不斷地運送進來,由這些中轉站發放到街道、社區,最後送到每一戶居民門口。一項巨大的工程!抵虞次日,我把鏡頭對準了這一物資保障體系,發回了一組保供應的報道。

12月15日,在上虞區大通購物中心,工作人員在搬運需要配送的生活物資。疫情期間,該中心被臨時徵用為急需日用消費品配送中心。

12月15日,在上虞區南豐社區農貿市場抗疫物資保障點,工作人員清點即將送到居民隔離點的生鮮物資。疫情期間,政府為封控區居民免費配送蔬菜、肉蛋和水果。

  12月14日,在疫情首發小區採訪時,我忽然發現一家在窗口悠閒吹泡泡的居民,這引起了我對普通民眾生活狀態的興趣,並促成了幾天后的一組報道《來自封閉管理小區的十個問候》。

12月14日,在發現上虞首例確診病例的陽光假日小區,一戶居家隔離的市民在窗口玩泡泡。

  第二天,總社編輯部提示我做一些更有深度的報道。我和同事一起討論,決定在第三天,用無人機去探訪那些在高樓裏居家隔離的人。

  創意看上去很簡單,實踐起來卻沒那麼容易。社區工作者極為忙碌,他們在工作之餘幫我&&到七、八戶居民時已是當天深夜。

  第二天,更多的居民加入到了我們的這個“問候”報道,總數達到了13戶。

  趕到現場時,下起了濛濛細雨。這才發現,13戶人家分散在10棟樓宇,無人機在雨中每次起飛都很費勁。當無人機升空,我通過遙控器的屏幕看到他們微笑的面容、那些感人的問候時,我感到渾身充滿了力量。這組《來自封閉管理小區的十個問候》報道傳播很廣,很多朋友給我發來信息,説看到了這組報道,“有意思”“感動”。

12月16日,中醫診所工作人員石先生和大學剛畢業的女兒向正在參加抗疫的妻子/母親傳達問候。石先生的妻子是上虞一家醫院的醫生,12月7日離家投入抗疫一線。

12月16日,英語翻譯嚴小姐(左)和母親嚴女士在家中向因為去老家探親而跟他們分開的父親/丈夫表達想念。

12月16日,同為中學教師的陸先生和妻子謝女士在家中向已經停課的學生們表達問候,希望他們不忘學習。

12月16日,工程師廖先生(左起)和兒子、岳父宋先生、岳母單女士在家中向抗疫一線工作人員表達感謝。

  之後,我接到分社總編室提示——更多展現普通人的生活,展現最能撫慰人心的“人間煙火”,除了無人機之外,還能怎麼探訪到他們呢?我想到了社區主任。基層能夠有效運轉,離不開社區主任這個群體,所有指令最終都要傳遞到他們,跟隨他們,可以接觸到每一個個體。

  通過當地宣傳部門的介紹,我找到了社區主任宋惠清。打電話時,她顯得有些猶豫,我反復解釋“不是報道您,只想報道這一個群體”,並保證不會干擾她的工作,她才同意接受採訪。

  從清晨5點到晚上11點,我跟隨拍攝了這位53歲社區主任的一天。上午8點,頻繁的電話、信息已經令她的手機電量耗盡,插上了充電寶,而我也已經被她的節奏帶到暈頭轉向,很難想象基層工作者是如何在這樣一天天的高強度工作中堅持下來的。他們能量畢竟有限,很多事情也並不能馬上解決,總是處在向各方申請、向居民解釋的焦慮中。在接聽一個措辭激烈的電話時,她背過身去,輕聲説:“疫情也不是一輩子的,總會過去的,我們再堅持下……”

12月18日凌晨五點多,宋惠清起床後在社區居委會的公共衞生間洗漱。衞生間的燈前陣子壞了,她用手機電筒為自己照明。

12月18日早上七點,宋惠清(左二)帶領防疫工作者為居民上門做核酸檢測時,安撫一名兒童的情緒。當天凌晨,該幢樓一名接受集中隔離的居民確診,社區立即升級管控措施,對該患者所在樓宇居民進行鼻拭子檢查。

12月18日早上八點多,宋惠清(左)帶領防疫工作者為不住在小區內的群眾進行核酸檢測,做到應檢盡檢。

12月18日上午十點多,宋惠清(前)和同事們一起搬運防疫物資。

12月18日中午一點多,接到一戶居民發熱消息的宋惠清和患者家屬、街道、疾控部門溝通,尋求醫療介入。

12月18日下午四點多,宋惠清(前右)幫助接收、清點政府免費配送給轄區商戶的蔬菜肉品。

12月18日晚上十一點多,宋惠清在辦公室地上鋪開被褥準備休息,睡前她會把所有白天來不及看的信息都閱讀、回復一遍。

  此間,總社編輯部一直在跟我溝通為“十個問候”報道再拍一組回應的想法。“十個問候”的採訪和前後的信息整理已經令我焦頭爛額,無法想象再去各地奔走、尋找一個個親人的工作量。經過幾天的艱難&&,終究還是找到了一些。

  補足缺失的“另一半”實在太有誘惑力。抵虞第七天,我們奔走在上虞鄉間,每到一處都要經過層層關卡。功夫不負有心人,我順利採到了7個回應。

上圖:12月16日,在百官街道陽光假日小區,工程師廖先生(左一)和家人在家中向抗疫一線工作人員表達感謝。

下圖:12月20日,在百官街道星光社區,社區工作者和志願者向廖先生一家傳達回音。

上圖:12月16日,在百官街道陽光假日小區,同為中學教師的陸先生和妻子謝女士向已經停課的學生們表達問候。

下圖:12月20日,在驛亭鎮聯橋村,謝女士的學生杭椿在家門口向老師傳達回音。

上圖:12月16日,在百官街道陽光假日小區,公務員嚴先生和岳母戚女士向在一線抗疫的家人表達問候和祝願。

下圖:12月20日,在紹興市上虞第二人民醫院急診大廳,姚女士在工作間隙向家人傳達回音。

上圖:12月16日,在百官街道陽光假日小區,檢察院工作人員曹先生(右)和停課在家的兒子向住在附近小區卻無法相見的家人表達思念。

下圖:12月20日,在百官街道文化新村,退休工人曹先生和經女士在自家窗口向家人傳達回音。

上圖:12月16日,在百官街道陽光假日小區,英語翻譯嚴小姐(左)和母親嚴女士向因為回老家探親而跟他們分開的家人表達思念。

下圖:12月20日,在崧廈街道三友村,木工嚴先生在老家門口向家人傳達回音。

上圖:12月16日,在百官街道陽光假日小區,中醫診所工作人員石先生和女兒向正在一線抗疫的家人傳達問候。

下圖:12月20日,在紹興市上虞中醫醫院住院樓,謝女士在工作間隙向家人傳達回音。

  江山不語,共待雲開霧散。經過幾天的奮戰,疫情趨穩,一些地區實現清零,這組《穿越時空的問候和回音》大概也能透出一些輕鬆和美好希望。

  我的尋訪,還在繼續中。

  記者:翁忻旸

責任編輯:宋越

杭州地鐵7號線、9號線全線貫通
杭州地鐵7號線、9號線全線貫通
國際愛鳥日丨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朱鹮多起來了
國際愛鳥日丨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朱鹮多起來了
之江春景圖丨寧波余姚:桃花盛開春意濃
之江春景圖丨寧波余姚:桃花盛開春意濃
浙江義烏:白鷺起舞 春暖花開
浙江義烏:白鷺起舞 春暖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