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杭州11月26日電(記者黃筱)記者近日從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該研究所工作人員在浙江舟山市定海區白泉鎮的“王家園遺址”(暫定名)發現若干陶器和石器,具有典型的河姆渡文化特徵,這一發現把舟山群島的歷史追溯到了距今6000餘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早期(偏晚階段)。
今年9月初,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舟山市文物保護考古所組建調查隊,發起舟山本島地區考古調查與勘探項目。經過反復研究,最後選取定海區白泉鎮十字路遺址附近未被硬化的一塊土地進行勘探。
11月23日,工作人員在“王家園遺址”考古現場勘探。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館員朱雪菲介紹,從遺址現場來看,先民長期生産、生活形成的遺存堆積十分深厚,解剖溝縱面可分成明顯的四層,即綠草生長的表土、宋代文化層、河姆渡文化層(晚期)、河姆渡文化層(早期)。其中早期距今超過6000年,晚期則距今5500年左右。
“通過對遺址土層、器物的材質和造型紋飾的分析比對,最下層屬於距今6000年到6500年的河姆渡早期偏晚階段,可能是截至目前發現的舟山最早人類活動遺址。”朱雪菲説。
在位於白泉鎮王家園小區附近的考古勘探現場,遺址解剖溝內,有一個半露的黑色陶器——夾炭陶釜,其花紋是河姆渡文化中常見的弦紋樣式,也是此次發現的保存相對完整的文物之一。
經過勘探,考古專家初步確認,該土地存在700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遺址,且保存比較理想,地下堆積十分豐富,調查隊共發現20余件相對完整的陶器和石器,陶片中有的是可穿繩牛鼻孔造型器耳,有的來自陶豆(一種古代盛食器)豆柄、有雞冠形狀的鋬手,還有誕生自商周時期的印紋硬陶等,大多屬於河姆渡文化早晚兩個階段。
在“王家園遺址”考古現場勘探發現的部分陶器和石器。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據了解,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自2019年啟動海洋文化遺産資源調查,考古專家每年都會選擇一段時間駐紮海島。“舟山地區的新石器時代其實存在多種考古學文化面貌,但一直缺乏典型的印證。這次考古發現是舟山群島存在典型河姆渡文化的確鑿證據,説明當時的人類具備了跨海航行的能力,以及與之相關的各類科學技術知識,是探索海洋文化起源的重要線索。”朱雪菲&&。
責任編輯:宋越

-
疫情突襲的杭州冬夜,這些“最美風景”暖了人心……
2021-11-26 15:17:56
-
“封”聲下的浙大紫金港:有序,有愛
2021-11-27 11:49:03
-
杭州共採樣76543人 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2021-11-27 11:48:44
-
浙江:高質量打造新時代文化高地
2021-11-27 11:48:44
-
寧波舟山港集裝箱吞吐量超去年全年
2021-11-27 11:4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