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漁一年之際再探訪太湖沿岸漁村 轉型發展豐富多彩
2021-10-09 10:03:18 來源: 浙江日報
圖集

  原標題:禁漁一年之際,記者再次探訪太湖沿岸漁村 從新出發,又見太湖美

  瀟灑太湖岸,淡佇洞庭山。

  又是一年金秋,太湖邊的各個漁村,不再有往年湖面漁船競發、岸上客流如織的盛景。

  為保護太湖的生態環境和漁業資源,從1年前的2020年10月1日起,太湖漁業管理部門收回了太湖漁業生産者捕撈權,在太湖水域的漁業生産者全部停止捕撈作業。

  太湖沿岸江蘇、浙江兩省的蘇州、無錫、常州、湖州4市曾有49個專業漁村(社區)、1萬多名漁民。退捕一年來,漁民如何轉産?漁村如何發展?太湖的自然環境和漁業資源又發生了哪些改變?近日,記者再次探訪位于湖州、蘇州的太湖沿岸漁村。

  人之變

  和之前不一樣的生活

  清晨6時,長興縣太湖街道新塘村村民李海榮,來到自家的蔬菜大棚,給新種的芥菜疏苗。

  距離大棚200米處,就是太湖邊的漁港。此時,湖面寧靜,可以清楚聽到白鷺、野鴨的叫聲。

  “往年這段時間,是我們最忙的捕魚季,太湖裏到處是嘹亮的漁歌!”李海榮回憶道,很是感慨。

  李海榮今年52歲,當了30多年漁民。最近幾年,由于“禁漁”傳言不少,他早就有和漁船説“再見”的心理準備,然而當這一天真正到來,他卻無法從容面對。

  2020年6月,江蘇省出臺長江流域禁捕退捕工作實施方案,其中明確,太湖3個國家級水産種質資源保護區40萬畝水域實行常年禁捕,其他280萬畝水域全面退捕,共涉及漁船6313條。在之後的半年裏,江蘇省太湖漁業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以下簡稱“太湖漁管辦”)與蘇州、無錫、常州和浙江湖州等沿湖各市集中攻堅,全力推進退捕各項工作,做到“無捕撈漁船、無捕撈網具、無捕撈漁民、無捕撈生産”。

  漁民們延續多年的生産生活方式就此改變。

  “年紀大了又沒什麼技術,換行當不容易。”“上岸”之初,李海榮有過擔憂。在當地相關部門的支援下,去年11月,李海榮承包了10畝菜地。和季節性的捕魚不同,種菜是需要常年忙碌的生計,前不久收了茄子,種了芥菜,芥菜收完再種萵筍,一季接一季。

  和辛苦並存的,還有難以預料的氣象。今年6月,因連續降雨,李海榮種的茄子爛果嚴重;7月,颱風“煙花”來襲,他種的冬瓜又受淹。

  這些狀況,一度讓李海榮感到艱難。所幸,太湖街道和新塘村相關負責人及時到府送技術,並鼓勵他堅持。前不久,在新塘村黨委的支援下,李海榮和村裏4名由漁民轉産的種植戶,成立了一家合作社,經營農産品種植、銷售。“以後每年估計有10多萬元收入,從長遠看風險也比捕魚小。”李海榮説。

  其實,隨著近幾年太湖漁業資源減少,漁民收入並不穩定。“捕魚船越來越大,單網越來越重,網眼也越來越小。”説起捕撈方式的變化,湖州南太湖新區濱湖街道小梅村漁民朱鳳根深有感觸。

  “即使不退捕,這樣無序捕撈也不是長久之計。”去年退捕前,記者採訪過朱鳳根,與一年前的迷茫相比,如今有穩定工作的他,臉上多了一分從容淡定。

  退捕後,當地政府部門舉行了多場針對轉産漁民的專場招聘會,推出景觀漁船管理、遊樂保障、後勤等360多個崗位。朱鳳根選擇了比較熟悉的遊船管理,經過3個多月培訓,今年8月初正式上崗。

  前不久,朱鳳根拿到了第一筆工資。“每天朝九晚五,收入穩定,還有大量空余時間,這和我之前的生活不一樣。”朱鳳根説。

  此外,湖州不少沿湖的鄉鎮,還推出了“太湖藍藻打撈工”的公益性職位,因更貼近漁民技能特長而廣受歡迎,在長興太湖街道,就有19位退湖漁民從事這一職業。

  湖州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自去年10月1日太湖全面退捕起,他們就聯合相關部門啟動漁民轉産安置工作,出臺退捕補償、養老保險應保盡保、公益性崗位安置等一係列幫扶政策。根據漁民需求,政府還提供了蔬菜種植,河蝦、大閘蟹養殖等多種類培訓。據統計,湖州的2048名專業漁民中,超過80%已實現再就業或創業。

  在蘇州,退捕漁民和湖州當地漁民一樣,已全部納入社會保障體係,當地人社部門還針對漁民年齡偏大、文化程度不高等現狀,加大就業技能培訓力度。

  村之變

  漁村發展可以豐富多彩

  漁村繞水田,澹澹隔晴煙。

  連日來,行走在太湖沿岸的一個個漁村,記者發現,過去隨處可見的太湖蟹、太湖魚等水産標語基本不見了,各個村都努力挖掘山水、文化、農業等新特色亮點。

  新塘村曾乙太湖沿岸最大的漁市聞名。這個起源于上世紀90年代的漁市銷售四成以上的太湖水産。2020年最後一次“秋季大捕”,新塘漁市銷售水産1.1萬多噸,銷售額逾4800萬元。退捕前,全村4000多名村民有一半從事和漁業相關的工作。

  “過去,‘秋季大捕’一個月內,至少有1.5萬人來村裏,有做水産批發的,也有品嘗湖鮮的,車輛從村口排到村外500多米。”新塘村黨委書記湯勇軍説,退捕後,漁市無魚可賣,村子如何轉型發展成為新課題。

  “退捕斷了我們傳統發展模式的後路,但漁村的未來發展可以豐富多彩。”湯勇軍説。村裏開了10多次村民大會,大家認可度最高的,是激活蔬菜基地。上世紀80年代,擁有各類蔬菜大棚的新塘村是浙北蔬菜基地,不過隨著漁業發展,越來越多的村民從事來錢更快的漁業,蔬菜基地漸漸停業。去年11月起,蔬菜大棚又回到村民的視野,原本熱鬧的梅鱭魚曬場也改造成了菜地。

  現在的新塘村,大部分漁民和李海榮一樣,加入種養殖隊伍。村裏的1000多畝大棚蔬菜,超過一半是轉産漁民在種植,採收季節每天能為周邊地區供應6000多公斤優質蔬菜。

  “接下來,我們還打算將新塘漁市改成大型蔬菜批發交易市場,讓優質有機蔬菜成為我們村最主要的特産。”湯勇軍説。

  在吳興高新區幻溇村,佔地9200多平方米的太湖漁市早已完工,幻溇村黨總支書記葉建華告訴記者,退捕對他們來説是一個新機遇。

  “如果太湖捕撈還在繼續,我們這個漁市也會和太湖邊其他漁市一樣,競爭原本就有限的漁業資源和客流。”葉建華説,退捕讓他們靜下心來思考,幻溇村如何避免傳統太湖漁村的千篇一律,走差異化發展之路。

  目前,幻溇村通過廣泛徵集村民意見,著手改變漁市的功能和定位,打算把這個漁市改造成集漁文化展示、農産品交易、湖鮮體驗、電子商務等為一體的全業態農漁業綜合服務中心,並期待以此帶動全村發展。

  “我們村的發展方向是建設漁業文化村,希望遊客可以領略到傳統太湖漁村的韻味。”葉建華介紹。

  和幻溇村隔湖相望的,是蘇州市吳中區東山鎮太湖村,這裏曾經也和大多數太湖漁村一樣,村民以對外銷售太湖大閘蟹、“太湖三白”(白蝦、白魚和銀魚)等湖鮮為主。記者來到太湖村,發現如今這裏的農家樂已遍地開花,紛紛打出生態旅遊招牌。

  “全村現在已有農家樂、民宿21家。”太湖村黨總支書記夏春華介紹,太湖村沿水而建、環境優美,又位于國家5A級景區東山景區的咽喉位置,能夠吸引遊客。

  “從2018年太湖取消網箱養殖開始,我們就在為全面退捕做準備,從産銷湖鮮為主逐步向多領域、高層次、品牌化的三産服務業發展。”東山鎮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現在該鎮全域旅遊格局初步形成,農文商旅多業態融合示范點不斷涌現。碧螺春1號彩虹路、莫厘峰映山紅、蘇州小鐮倉等網紅打卡地備受熱捧,多個精品民宿引來眾多遊客。2020年,盡管受到退捕和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鎮旅遊業收入依然超過43億元,今年預計更高。

  湖之變

  水質變好魚蝦種類又多起來

  “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來到蘇州吳中區東山鎮雙灣村濱湖大道,遊人往往會哼唱起經典民謠《太湖美》。微風吹過,濕潤的空氣和著優美的旋律讓人陶醉。

  “每天傍晚,我都會在濱湖大道上跑步,有時也會請朋友來湖邊休閒,一年來最大的感受是水質變好了,魚蝦種類又多起來。”雙灣村村民潘利根説,前幾天他發現湖裏的魚個頭比過去大了,好久沒見到鰻魚、黃顙魚等也偶爾出現。

  歷史上,太湖魚類資源十分豐富,魚類記錄曾有107種。然而,過度捕撈加上閘壩建設、流域污染物輸入,太湖水質下降、水生生物資源退化:不僅僅是魚類,包括浮遊生物、底棲生物在內,太湖整個生態群落結構都發生了顯著變化。太湖曾有20多種軟體動物,而4年前常見的已不到10種。

  多年來,太湖水産資源保護一直是政府重點工作之一。上世紀80年代,太湖漁管辦實施定期的封湖禁漁制度,太湖成為全國首個封湖禁漁的內陸湖泊。2009年至2018年,退漁還湖階段,太湖網圍養殖面積壓縮到4.8萬畝。2019年後,網圍全面拆除,休養生息。而2020年10月1日起,太湖水域全面退出生産性捕撈。

  漁業資源的逐漸恢復,讓一些經營農家樂的村民找到了新商機。去年10月,曾經的太湖水産經營者、新塘村村民莫偉昌的農家樂開張,打出“看太湖水,賞太湖魚”的口號。現在,這家農家樂在當地小有名氣,沒有明顯淡旺季之分,一年收入預計有一兩百萬元。説起退捕,莫偉昌深有感觸:“今天的退捕,是為了換子孫後代的年年有魚,從真正意義上守護漁業資源、傳承漁文化。”

  “這是大家通過轉型換來的生機。”太湖漁業資源的恢復,也得到了太湖漁管辦的證實。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由于湖區漁業捕撈全部停止,太湖魚類得到了充分的休養生息,漁業資源有效恢復,生態鏈日趨良性迴圈,太湖裏能直接看到的魚比以往更多了。

  “比如,現在鰱鳙魚個頭變大,就是因為太湖退捕後,有了更好的生長環境。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禁漁退捕工作的階段性成果。”太湖漁管辦相關負責人解釋,通過限捕、禁捕,魚類生存的生態條件得到改善,一些優良和“土著”品種得以恢復,魚類種群結構也將進一步調優,大型魚類比例會增加,魚類小型化問題會得到改善。

  今後,太湖漁業管理部門將如何更好地保護和利用太湖漁業資源?太湖漁管辦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們計劃通過對鰱鳙等濾食性魚類的放流和對一年生魚類的捕撈,有效降低水體富營養化程度,更好地恢復水域生態環境。”接下來,太湖漁業主管部門將通過政府監管+組建生態漁業發展公司等形式,實行有組織化捕撈,實現從粗放型發展向精細化發展、從生計漁業向生態漁業轉變,充分發揮太湖生態漁業的凈水功能,助力太湖生態治理。

  “我們建議生態漁業發展公司優先雇用退捕漁民,讓退捕漁民由‘打漁’變‘打工’,共用太湖漁業資源保護成果。”太湖漁管辦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將與各地各部門一起,打造與漁業相關的文化教育、旅遊觀光項目,促進傳統漁文化的保護和傳承,重塑富裕、和諧、穩定的優美鄉村水域生態環境,助力漁村振興。(記者 王晨輝 葉詩蕾 通訊員 童樂 張澤民)

責任編輯:張靈

浙江溫州:全國首家國旗教育館舉行升國旗儀式
浙江溫州:全國首家國旗教育館舉行升國旗儀式
秋之色丨俯瞰大自然的調色板
秋之色丨俯瞰大自然的調色板
看到了你的別樣風情!
看到了你的別樣風情!
2021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開幕
2021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