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看現在多好,垃圾清運得及時,小區公共收益每月都公示,住着心裏亮堂又舒心!”景谷縣森林家園小區的王阿姨站在整潔的小區花園裏,話裏話外都是滿意。這讓居民們讚不絕口的變化,源自景谷聚焦住建領域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開展的集中整治行動——那些關乎柴米油鹽、居住品質的“小事”,在住建人眼裏都是必須抓實辦好的“大事”。

住房和物業服務,是群眾每天都要打交道的“生活窗口”,也是此次整治的重中之重。針對物業服務縮水、業主公共收益被侵佔等老大難問題,縣住建局拿出了“黨建引領”的解題鑰匙,打出一套精準有效的“組合拳”,聯合5家物業企業組建物業服務行業黨支部,為沒有黨組織的物業企業選派黨建指導員,讓“紅色力量”全程護航物業服務。

森林家園小區的“紅色物業”試點就是典型。在這裡,“鄰里有話説”茶話會、“小區治理我建言”議事會成了常態,居民的急難愁盼被直接擺上桌面。依託“問題共商—限時整改—監督閉環”的治理模式,曾經讓居民頭疼的公共區域維護滯後問題,如今一週內就能得到明確回應和解決。“以前反映個路燈不亮要等好幾天,現在上午説下午就修好了,這效率真沒的説。”小區業主李先生的話,説出了不少人的心聲。

民生實事辦得穩,離不開制度“托底”。景谷不僅完成了城區125個業委會、23個物委會的規範備案,住建、自然資源、消防等相關部門把專題培訓搬到了社區一線,給社區工作者、業委會代表和21家物業企業負責人“充電”,把《雲南省物業管理規定》《普洱市物業管理條例》這些“硬規矩”變成服務群眾的“活指南”。

針對公租房管理這一民生熱點,景谷積極開展“公房社管”模式,以“政府引導、社區主導、黨建引領、居民參與”的思路,將森林家園、景鳳家園等5個公租房小區的3773套住房及配套門面,全部移交社區實施專業化運營。這一舉措不僅破解了公租房管理分散、服務不到位的難題,更讓社區集體經濟有了新增長點,實現了“民生改善”與“社區發展”的雙贏。截至目前,全縣已排查49個小區,整改物業服務問題35個,辦結相關信訪件19件,整改率和辦結率雙雙達到100%。

“燃氣灶一打就着,心裏踏實!”在景谷,用上“安心氣”的居民越來越多。燃氣安全關乎千家萬戶的生命財産安全,縣相關部門對此絲毫不敢松懈,構建起“人、瓶、閥、站”全鏈條清單式管理模式,從源頭築牢安全防線。工作人員對全縣3家燃氣供應站和部分燃氣用戶進行安全檢查,今年以來已開展現場檢查27次,督促整改安全隱患35個。同步推進老舊燃氣管道改造項目推進。目前已為37個小區鋪設庭院管、立管53100米,完成2355戶居民的入戶安裝。開展燃氣用戶安全宣傳900餘人次,發放宣傳資料900余份,在微信公眾號、微博、抖音等融媒體平台發布10余條宣傳信息,讓“用氣先查閥、離人先關氣”的安全常識走進每一戶家庭。


城市的潔凈,離不開環衛工人的堅守。為保障這群“城市美容師”的權益,縣住建局對市政公用事業服務中心322名環衛工人的工資發放情況進行全面清查,翻閱工資&賬、與工人面對面核實,確保每一分辛苦錢都按時足額到賬。“每月10日工資準到賬,日子有奔頭,幹活更有勁兒!”環衛工人李師傅擦了擦額頭的汗,笑容格外真誠。

從小區裏的一盞路燈、一縷燃氣,到環衛工人的工資條,景谷用一件件民生實事的落地,讓城市更有溫度,讓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越來越濃。(張繼文 刁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