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進臨滄市雲縣第二完全小學的“雪堂炊趣”學廚基地,一派熱鬧景象映入眼簾:孩子們圍在灶&邊,有的在忙着洗菜、切菜,有的在淘米煮飯……動作雖稍顯生澀,卻在分工協作中配合得格外默契。在這裡,廚房變成了孩子們學習勞動技能、感悟生活的生動課堂,一堂堂充滿煙火氣的勞動課正熱氣騰騰地開展。

學生們在廚房嘗試着做菜。
“油熱到冒小泡再下蛋液,快速翻炒才嫩;青菜水開下鍋,煮兩分鐘就脆嫩。”課堂上,老師穿梭在各小組之間,手把手地指導孩子們把控烹飪細節,將生活知識與勞動技巧融入每一句耐心的叮囑。隨着蔥段入鍋,滋滋聲響中,金黃的炒蛋裹着翠綠的蔥段,誘人的香氣瞬間瀰漫在整個廚房。另一邊,清水沸騰後下入青菜,菜葉漸漸舒展,清亮的湯色讓人垂涎。當親手製作的菜肴擺上桌,孩子們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品嘗着自己付出後收穫的香甜。
“雪堂炊趣”學廚基地,是雲縣第二完全小學落實勞動教育的重要載體。近年來,該校積極響應國家教育方針,不僅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和勞動周,保障學生必要的勞動實踐時間,還精心打造了“耕讀樂園”農普基地與“雪堂炊趣”學廚基地,為勞動教育搭建起多元化&&。
“我們開發這些基地,是為了整合書本知識,在實踐中培養學生勤儉節約的意識、統籌規劃的思維,以及安全防範、動手操作的能力,讓勞動教育有更多載體、更豐富路徑。”校長饒紅兵介紹,學校通過打破學科壁壘與活動邊界,推動勞育與德育、智育、美育深度融合,讓勞動成為五育融合的天然紐帶與實踐載體,構建起“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育美”的協同育人模式,使勞動真正成為滋養學生思想道德的“活教材”。

一位學生在老師指導下學習炒菜。
在老師石定彩眼中,這方煙火小廚房是一堂隱形的“成長課堂”。她坦言,孩子們在實踐中收穫的成長遠比學會一道菜更珍貴:煮爛過米飯,才深刻理解“耐心觀察”的重要;炒壞過菜品,才真切明白“步驟有序”的關鍵;洗過油膩的碗筷,才真正體會父母日常家務的辛勞。“我們教孩子們烹飪,本質上是教他們在煙火氣裏熱愛生活。看著他們從‘手足無措’到‘熟練操作’,眼裏滿是自信與快樂,這便是這門課最大的收穫。”
“我非常喜歡這節勞動課,在這裡,我學到了做飯、洗菜、洗碗等生活技能,體會到了自主做飯的樂趣,更收穫了滿滿的成就感。”學生朱可馨的話語裏滿是歡喜,“通過勞動,我也真正體會到了爸爸媽媽的艱辛和不易,讓我更加懂得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
在雲縣第二完全小學,廚房變課堂的實踐,讓勞動教育從課本走向生活。這堂課在孩子們的心中播下了熱愛生活、尊重勞動的種子,也讓他們在實踐中收穫了屬於自己的成長滋味。(黃安琪 蔣語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