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5 11/27 11:34:06
來源:雲南網

普洱咖啡香飄貴陽 “産地”與“咖城”雙向奔赴!

字體:

  11月24日至25日,“雲貴咖路相逢·雙冠啡同凡響”網絡主題傳播活動在貴陽舉辦。本次活動在中共貴州省委網信辦、中共雲南省委網信辦的指導下,由中共貴陽市委宣傳部、中共貴陽市委網信辦、中共普洱市委宣傳部、中共普洱市委網信辦共同主辦。

  雲南普洱,是我國種植面積最大、産量最高、品質最優的咖啡核心主産地。黃金海拔和溫潤氣候孕育出了咖啡“濃而不苦、香而不烈、略帶果酸”的獨特風味。普洱大力推進“咖旅”融合發展,帶動咖啡文化和咖啡産業提質增效。

  貴州貴陽,是“咖啡之城”“咖啡冠軍之城”,咖啡門店密集,懸崖咖啡、洞穴咖啡、瀑布咖啡等特色咖啡業態火爆出圈,“為了一杯咖啡,奔赴一座城”成為貴陽咖啡文化的生動場景。

  雲貴咖路相逢,不僅是一次“産源地”與“消費地”的精準對話與雙向奔赴,也是一場“網絡活力”的集中釋放,更是一次“産業融合”的深度探索,以“咖”為媒,推動兩地在文旅、産業、科技等領域不斷深化合作,將為兩地咖啡産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讓世界品味“中國咖啡”的獨特魅力。

  活動期間,來自雲南普洱的政企代表、媒體記者、網絡達人,攜手中央駐黔、省級新聞媒體及貴陽本土嘉賓組成調研團與采風團,通過實地探訪貴州大數據標杆項目及多元特色咖啡品牌,開啟跨區域交流,為滇黔咖啡産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活力。

  “我們與貴陽優秀的咖啡店主、烘焙師和冠軍咖啡師進行了深入交流,建立了直接的&&。”普洱愛伲莊園咖啡有限公司運營總監倉秀紅告訴記者,這為未來的生豆定制、技術交流、品牌聯名等合作鋪平了道路。他們從專業角度對我們雲南豆提出的反饋,是千金難買的“診斷書”。

  在發展歷程中,愛伲咖啡始終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循環經濟,積極踐行綠色種植理念,致力於做中國國咖品牌。倉秀紅認為,把第一手信息回到雲南,可以更有針對性地進行産品研發和品牌定位,確保“走出去”的産品是當地市場願意接受和喜愛的。

  “我認識了很多新朋友,學習了咖啡館運營新模式。”普洱仙嚕哩象咖啡莊園有限公司負責人陳平仙介紹,自己的大象咖啡莊園種植面積達200畝,咖農合作面積達7萬餘畝,年鮮果6萬噸左右,是一家集咖啡種植、加工、銷售於一體的專業咖啡莊園。莊園按照“5+1”發展模式,即服務接待、研學文創、餐飲品鑒、加工展示、人象宜居體驗和生態涵養。

  陳平仙&&,莊園正在探索“從種子到杯子”的産業發展模式,全力打造集“全紅果採摘+就地脫殼+莊園烘焙+研學體驗”一站式的精品咖啡全産業鏈。本次活動為大家提供了很好的學習交流平台,通過調研采風,雲南咖啡企業精準對接了很多優秀咖啡館主理人,也讓更多人知道了普洱有好咖啡。

  “帕卡馬拉以明亮的果酸、飽滿的醇厚度與焦糖風味,並帶有淡淡花香,深受咖啡愛好者喜歡。”普洱市孟連縣娜允鎮芒掌咖啡場則攜多款精品咖啡亮相貴陽,負責人胡希祥現場沖泡了卡帝姆水洗、日曬、蜜處理及帕卡馬拉等品類的咖啡給大家品嘗。

  胡希祥介紹,芒掌咖啡場成立於1998年,擁有7684畝種植基地,海拔1100-1640米,是集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咖啡企業。此次交流展示了雲南咖啡的多樣性與高品質,探尋了咖啡市場的更多可能性,未來將繼續深耕,為消費者帶來更多優質咖啡。

  據悉,本次系列活動聚焦於咖啡文化傳播、品牌打造、市場運營等多個領域,旨在共品咖香,共話發展,攜手探索中國咖啡産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

  從普洱的種植園到貴陽的咖啡館,這條跨越山水的“咖啡之路”,不僅連接了産地與市場,更串聯起夢想與未來。以咖為媒,雲貴兩地攜手,正推動着咖啡産業從“有”到“優”的高質量發展,讓更多人品味到來自中國的獨特咖香。

【糾錯】 【責任編輯:徐華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