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5 11/25 09:07:30
來源:昆明日報

昆明:知識産權硬核賦能 解鎖高質量發展新姿勢

字體:

  昆明“智”勝

  知識産權硬核賦能 解鎖高質量發展新姿勢

美編王麗娜/製圖

  ●2022年被評為第一批國家知識産權強市建設示範城市

  ●2023年入選國家知識産權公共服務標準化建設試點城市,是西部唯一入選城市

  ●入選海外國家知識産權糾紛應對指導地方分中心

  ●完成全省首筆植物新品種權質押融資

  ●截至2025年三季度,全市發明專利擁有量2.8萬件,有效註冊商標36.7萬件、地理標誌40件

  ●全市知識産權工作獲國家部委授牌、表彰35項,獲省級掛牌、表彰10項

  ●昆明知識産權公共服務標準化試點經驗獲全國通報表揚

  ●設立昆明市知識産權基金,發行全省首單知識産權證券化産品

  ●西南第一個城市級國家知識産權保護中心在昆明正式投入運行

  ●全國稀貴金屬新材料首單暨雲南省首例知識産權保險落地昆明

  ●高新區、經開區(自貿試驗區昆明片區)及昆明市知識産權保護中心成為國家級專利導航服務基地

  ●高新區成為第一批國家知識産權服務業高質量集聚發展試驗區

  ●高新區成全省唯一國家知識産權服務業高質量集聚發展試驗區

  ●經開區(自貿試驗區昆明片區)商標品牌指導站建設入選國家商標品牌建設優秀案例

  ●經開區(自貿試驗區昆明片區)已落地全省首筆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質押貸款

  ●昆明中院知識産權審判庭被評為第六屆全國法院“百場優秀庭審”

  創新是城市發展的流量密碼,知識産權是守護創新的“硬核buff”。在高質量發展賽道上,昆明正靠這套“組合拳”一路領跑。

  作為立足西南、輻射南亞東南亞的區域性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昆明早早摸清“創新驅動、産權護航”的發展邏輯。近年來,這座城市以知識産權強市戰略為牽引,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服務的全鏈條思維,深度嵌入産業升級、企業創新、對外開放的每一個環節。

  從“12237”運營體系搭起創新轉化的“四梁八柱”,到全鏈條保護為科創成果築牢安全屏障;從知識産權金融打通“知本”變“資本”的變現快車道,到地理標誌讓“土字號”升級成“金名片”;再到面向南亞東南亞搭建開放合作的“知識産權橋梁”,昆明正用一系列實打實的舉措,讓知識産權成為驅動經濟轉型升級的“核心引擎”,書寫着一座邊疆省會城市以智賦能、以權興城的高質量發展答卷。

  構建運營服務體系

  “12237”格局推動趕超跨越

  知識産權運營是將知識産權轉化為現實生産力的重要手段,做好知識産權運營是培育高質量發展新動能的時代“必答題”。

  構建知識産權運營服務體系,厚植知識産權發展的“良田沃土”——這是昆明給出的答案。

  2020年6月,昆明市入選國家知識産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重點城市,通過布局實施50余個重點項目,形成“一個樞紐”“兩個園區”“兩大工程”“三個平台”“七個産業運營中心”的“12237”工作格局,構築起較為完備的知識産權運營服務體系。

  走進昆明高新區知識産權服務業集聚區,各類知識産權服務機構鱗次櫛比,創新氣息撲面而來。這正是昆明知識産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的縮影。

  務實舉措為全市知識産權高質量發展擘畫出清晰的發展路徑,全市知識産權工作碩果纍纍:建成高新區知識産權服務業集聚區、經開區知識産權試點示範園區,引進各類知識産權服務機構47家;30余個專利導航項目指引技術研發、産業定位、結構優化,為企業和産業創新發展提供清晰的方向路徑。全市400余家企業完成知識産權管理規範貫標,知識産權試點、示範企業超過800家,備案專利密集型産品1214件,獲國家知識産權局專利密集型産品認定39件次,産品關聯專利7170件,企業創新能力顯著增強。截至2025年三季度,全市發明專利有效量2.8萬件,每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12件,全市有效註冊商標36.7萬件。

  昆明,正努力實現知識産權強市建設與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同頻共振。

  護航創新成果轉化

  全鏈條保護體系贏得先機

  延伸知識産權服務觸角,縮短相關專利授權時間,才能促進企業創新成果快速形成價值專利,讓企業在市場競爭中以創新成果“專利化”快速佔得先機。

  昆明市知識産權保護中心開展專利申請預審業務,為企業創新成果開闢快速保護通道,發明專利平均授權周期60天,審批周期縮短90%以上。眾多企業通過這一通道實現創新成果快速轉化:雲南電網的“二次直流回路電位非接觸式微型智能傳感優化方法及系統”發明專利,産品上市1年銷售近2億元;海底鷹深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年內獲得26項發明專利授權,專利産品年營收超2億元;幫助中國鐵建高新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快速取得“走行控制方法、走行機構及鋼軌銑磨車”等10項發明專利授權,為企業帶來直接經濟效益1億多元……這不僅是昆明創新實力的體現,更是對科技創新重要性的有力踐行。在昆明市知識産權保護中心備案的創新主體已超1300家。

  如何加強知識産權保護?昆明司法行政“雙拳聯動”凈化知識産權發展環境。

  市場監管部門持續開展“鐵拳”等專項行動,嚴厲打擊知識産權侵權行為,公安機關建立“專業+機制+大數據”新型警務運行模式和“警務聯絡官”“駐企工作站”制度,對易受知識産權犯罪侵害的企業“一對一”&&幫扶。全市檢察機關在2024年共受理侵犯知識産權刑事案件16件38人,成功辦理雲南省首例侵犯商業秘密案件。市檢察院與官渡區人民檢察院聯合建立的“三項機制、四位一體、五區疊加”做法入選最高人民檢察院、全國工商聯“民營企業産權司法保護協同創新百佳實踐案例”。官渡區人民檢察院被最高人民檢察院確定為雲南省唯一“全國知識産權檢察辦案&&點”。

  同時,加大人民調解力度,印發《昆明市貫徹落實〈雲南省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條例〉具體措施》,對涉及知識産權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明確具體措施。市法院、市檢察院、市市場監管局、市司法局等單位持續推進完善知識産權聯動保護銜接機制。昆明與12省21地市組成“益企維”知識産權保護聯盟並公布首批知識産權集群保護名錄。

  打通“變現路”

  讓金融與科創雙向奔赴

  如何將“知本”轉化為“資本”?昆明用知識産權金融賦能,為專利轉化與運用提供更為有效的保障。

  2024年1月29日,深圳證券交易所響起一陣掌聲。“水電十四局第1期知識産權資産支持專項計劃”成功發行,這是雲南省首單知識産權證券化産品,也是全國首單央企知識産權資産證券化産品,創下3項全國紀錄。該産品創新採用“保理融資債權+專利質押”模式,為知識産權金融創新提供新範本。

  不僅如此,《昆明市加快建設區域性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實施意見(2017—2030年)》等政策的&&,鼓勵企業以合法取得並完全擁有的知識産權出質獲得銀行貸款。高新區、經開區先後建立質押融資風險“分擔機制”,入池2500萬元的知識産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資金,開啟雲南省探索知識産權運營轉化“分擔機制”模式先河。通過一系列措施,昆明建立健全知識産權金融服務體系。2025年,全市知識産權質押融資大幅增長,僅前三季度,知識産權質押貸款達13.08億元,較“十三五”末實現項目數增幅318.56%、金額增幅217.75%。2020年至2024年期間,知識産權質押融資項目數達281項、金額35.8億元。設立全省首只知識産權運營基金,重點支持昆明市生物醫藥和大健康、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等知識産權密集的重點産業或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

  打造地理標誌特色品牌

  讓“土字號”變“金名片”

  地理標誌,不僅是地域文化的生動載體,更是推動地方特色産業發展的金字招牌。

  昆明市有效實施商標品牌戰略、地理標誌促進工程,建成區域性地理標誌運營大數據展示與信息服務中心、中國(昆明)區域地理標誌産品促進與服務中心、南亞東南亞地理標誌産品運營中心、中國(昆明)地理標誌線下體驗展示營銷中心、面向南亞東南亞(昆明)區域商標品牌促進與服務中心五大服務中心,服務及賦能全省地標産業發展。全市地理標誌集群不斷壯大,地理標誌達40件。

  地理標誌在特色經濟發展中展現出蓬勃活力:石林人參果年産量30萬噸,綜合産值達35億元;呈貢寶珠梨以地理標誌融入文旅發展,走出一條從農業生産向農業觀光旅游轉型的發展之路。撒壩火腿入選第二批中歐“175+175”地理標誌互認互保候選名錄,為地理標誌走出去拓展國際市場開闢了新路徑;團結鄉蘋果、富民楊梅等一批團體標準、地方標準頒佈實行,有力保障特色産品的獨特品質,地方特色産業品牌效益明顯提升。

  搭建開放紐帶

  打造面向南亞東南亞知識産權高地

  今年4月21日,原創中國(南亞東南亞)知識産權促進中心在昆明國家知識産權服務業高質量集聚發展試驗區揭牌。該中心由“原創中國”平台與國家知識産權服務業高質量集聚發展試驗區共建,在高新區政務服務大廳知識産權服務窗口提供“原創中國”一站式服務。中心通過專業化服務降低創新成本、培育高價值專利集群,助力企業“走出去”,吸引國際創新資源“走進來”,提升我國在國際知識産權領域的影響力和話語權。

  昆明市知識産權服務業集聚區專業開展知識産權涉外服務,幫助國外企業技術落地中國;融合自貿區昆明片區國家法律服務綜合體建設,打造知識産權服務出口基地,推動專利技術服務出口;充分發揮昆明市知識産權保護中心作用,組建海外知識産權糾紛應對專家指導團隊和服務機構庫,打造海外知識産權糾紛應對指導力量。

  從政策研究室裏的規劃圖紙,到高新區、經開區的創新企業,再到田間地頭的地理標誌産品,昆明的知識産權故事正在各個角落生動上演。這些令人欣喜的數字和榮譽是昆明知識産權強市建設中的一個又一個生動注腳。眼下,乘着高質量發展的東風,昆明已踏上聚力攻堅、開拓創新的嶄新征程,正全力開創知識産權強市建設新局面。(記者 達娃梅朵 楊陽)

【糾錯】 【責任編輯: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