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5 11/25 09:08:25
來源:雲南日報

雲南臨翔:古老牛市煥發生機

字體:

  臨翔區螞蟻堆鄉用好滬滇協作幫扶資金——

  古老牛市煥發生機

臨翔區農業農村局畜牧獸醫技術人員到螞蟻堆鄉養牛基地檢查防疫情況。 記者 李春林 攝

  晨光熹微,臨翔區螞蟻堆鄉的大牲畜交易市場已是一派繁忙景象。佔地57畝的交易區內,養殖戶牽着各色大牲畜來來往往,經紀人正熱烈議價,電子磅秤上的數字不停跳躍,草料的清香在空氣中悠悠瀰漫。這個曾隱匿於茶馬古道深處的邊陲小鎮,如今依託滬滇協作的強勁動力,讓延續近百年的牲畜交易煥發出新的生機。

  螞蟻堆是茶馬古道上的重要節點之一,一代代村民靠着牲畜交易維持生計。但隨着時代發展,傳統的交易模式逐漸暴露出短板。

  “過去,大牲畜交易散落在空地、河邊甚至公路旁,不僅交易不便,更埋下了安全隱患。”螞蟻堆鄉人大主席普庭勇感慨地説。

  滬滇協作精準捕捉到需求,為當地注入了幫扶力量——總投資3643.30萬元建設大牲畜交易市場,其中1500萬元來自滬滇協作幫扶資金。7471.35平方米的建築內,飼養區、隔離區、污水處理站等配套一應俱全,為老集散地補足了現代化設施的短板。同時帶來了市場化的運營理念,形成養殖、交易、防疫、運輸完整鏈條,讓“老牛市”有了新內核。

  螞蟻堆鄉杏勒村村民李春平家世代養牛,從父輩手裏接過牛繩時,就跟着趕過路邊集市,如今市場就在家門口,讓這份傳承多了幾分從容與便捷。

  “省去了不必要的環節,運費、人工費都大幅減少。”李春平的話道出了養殖戶的心聲。以前賣牛常遇到無人問津的窘境,甚至得拉着牲畜跑到100多公里外的大集市。如今家門口市場裏開票、檢疫、消毒一站式辦結,各地老闆主動上門挑貨,李春平家的20多頭牛銷路無憂。

  規範的市場不僅留住了本地養殖戶,更吸引了不少外來客商。來自河北承德的張利軍常年在全國尋找優質肉牛貨源,實地考察後便把螞蟻堆設為固定採購點。“這裡的牛品種齊全,市場服務也很周到。”張利軍説。

  家門口的市場人氣旺起來了,也讓從事牛經紀行業24年的李桂維看到了返鄉的契機。這個14歲就在大理各村寨跑牛生意的老經紀人,果斷選擇回到家鄉扎根,不再奔波。“在自己的家鄉,成本降低了,收入更是翻了一番。”

  隨着市場名氣擴大,周邊的小飯館、修車鋪生意也跟着紅火,17名村民在市場的裝卸、防疫等崗位工作,不用外出就能掙錢。目前,螞蟻堆鄉共培育7個養殖合作社,發展社員633戶。截至今年三季度,肉牛存欄達10948頭、出欄1327頭。

  普庭勇説:“大牲畜交易市場的建成,提振了養殖戶的信心,增加了村集體的收益。螞蟻堆鄉的鄉親們也在興旺的牛市中,穩穩踏出致富的堅實步伐。”(記者 李春林 通訊員 易思敏 趙國威)

【糾錯】 【責任編輯: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