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5 11/24 18:28:04
來源:雲南日報-雲新聞

共建可持續價值 中國基金會論壇2025年會昆明開幕

字體:

  11月22日,中國基金會發展論壇2025年會在昆明開幕。本次年會由北京基業長青社會組織服務中心主辦,雲南省民政廳、中國社會組織促進會支持,雲南省社會組織促進會承辦,吸引了來自全國31個省級行政區的千余名關心公益慈善發展的夥伴參會。這是中國基金會發展論壇年會連續舉辦的第17年,也是首次落地雲南。

  本次年會以“共建可持續價值”為主題,為期三天,設置2場主論壇、11場平行論壇、基金會行業數據發布會、公益聯歡晚會、紀念朱傳一先生誕辰100周年座談會等豐富議程,還包括慈善市集、專題檔案展和雲南本土夥伴開放日等特色活動。受邀嘉賓方面,百餘位公益人士、專家學者、跨界夥伴齊聚,從理論到實踐,分享各自領域的洞察與經驗,共同探討在變局時代如何通過共建可持續價值,堅定不移走好公益慈善高質量發展之路。

  2025年是《基金會管理條例》修訂的關鍵一年,十年來基金會行業已從增量時代邁向高質量時代,面向“十五五”,基金會也是社會治理的重要主體。

  在主旨演講環節,三位嘉賓從多元角度分享了自己對“共建可持續價值”的理解。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特聘教授、中國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陸銘&&,在後工業化社會,中國正從“投資於物”轉向“投資於人”,這是資源分配結構的轉折時刻。當下,消費是拉動經濟發展馬車的不可忽視的動力,民生則是夯實可持續發展的根基,服務業的重要性在我們的視野中愈發清晰。可持續價值在於讓服務隨着人的需要可獲得,讓資源隨着人的流動而配置。

  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第六屆理事會理事、北京西山森林音樂會策劃人朱仝以SEE以企業家參與公益與可持續發展的歷史經驗為引,從企業家投身公益的三大特質切入,並延伸至價值共創與社會氛圍營造的四個關鍵點,系統闡述了企業家在公益慈善事業中的核心價值與實踐路徑。雲南省文史研究館館員林超民分享了雲南多民族共同孕育的慈善歷史傳統,這既是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産,更構成了雲南當代公益事業的“基因庫”和“靈感源”。今天,這些民族慈善傳統正煥發新的生命力,與慈善基金一道,成為促進民族團結的關鍵黏合劑,並為鄉村振興、文化傳承和公益創新提供內生動力。

  在年度觀察環節,五位不同公益生態位的夥伴分享了自己對行業的全年發展觀察。深圳市君合信稅務師事務所所長胡綿鵬從“共建基金會財稅基礎設施,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角度,深刻揭示了健全的財稅基礎設施是基金會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石,也是推動公益生態長期健康運行的基本公共産品。《中國慈善家》雜誌社副社長、影響力慈善研究院院長王躍春&&,“企業基金會不做孤勇者,而要做‘攢局者’。”民企基金會以“商業向善”為錨點發力,借技術破壁、共享成果,當商業智慧賦能公益慈善,民企的行動能量正借基金會這一載體深刻地融入行業生態中。

  在共建可持續價值的路上,同樣離不開地處邊疆的夥伴。西藏星光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理事長德慶玉珍以邊疆基層社會組織的實踐視角,揭示了在資源稀缺、孵化困難的環境中,在地社會組織如何以專業服務和點滴堅守回應真實需求,並在救災等重大場景中展現出不可替代的社會價值。廣東省綠芽鄉村婦女發展基金會秘書長鄒偉全以“平衡資源約束與公益長期價值追尋”為題,分享了綠芽基金會作為民間獨立發起的中小型機構,在資源有限的條件下,綠芽基金會選擇了“內外兼修”的策略,為中小型公益組織在資源約束下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生動範例。

  據了解,年會期間,還將舉辦慈善市集、“傳一之路:朱傳一慈善思想”檔案展、“檔案見證95世婦會專題陳列”、公益聯歡晚會等活動。十余場平行論壇同時開展,主題涉及困境兒童支持、鄉村青年創業、企業基金會、公益價值實踐、AI+公益,它們以多元視角、務實經驗深入剖析社會痛點,回應當下社會發展核心議題。(記者:吳沛釗)

【糾錯】 【責任編輯:柴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