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5 11/01 15:06:57
來源:新華網

重走滇緬公路|尋訪惠通橋與松山 重溫滇西血戰印記

字體:

歷經風霜的惠通橋橋面(10月30日攝)。新華網發(劉東 攝)

  10月30日,“重走滇緬公路”主題採訪團沿怒江峽谷行進,探訪惠通橋與松山戰役舊址。

  據了解,自滇緬公路通車以後,抗戰物資源源不斷經過惠通橋運往前線,極大支援了抗戰。惠通橋作為滇緬公路跨越怒江的唯一通道,不僅扼守着地理要衝,更承載着一個民族存亡續絕的命運。1942年5月,日軍逼近惠通橋,中國守軍果斷炸毀橋梁,將日軍阻隔於怒江西岸,保全了怒江以東的國土。1944年,該橋經搶修恢復通行,為反攻松山、收復龍陵提供了關鍵通道。

  在惠通橋西岸的大山就是松山,松山位於雲南省保山市龍陵縣臘動鎮境內,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滇西抗戰的主戰場,也是中國抗戰收復的第一片國土。松山戰役勝利後,加速了龍陵會戰的進程,並為後續芒市、遮放、畹町作戰夯實基礎,最終將日軍成功驅逐出國門,打通了滇緬公路,為中國抗戰最終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完)

滇緬公路“老虎嘴”(10月30日攝)。新華網發(劉東 攝)

滇緬公路惠通橋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月30日攝)。新華網發(劉東 攝)

橫跨怒江兩岸的惠通橋(10月30日攝)。新華網發(劉東 攝)

惠通橋旁的碑文(10月30日攝)。新華網發(劉東 攝)

惠通橋橋面(10月30日攝)。新華網發(劉東 攝)

惠通橋橋頭(10月30日攝)。新華網發(劉東 攝)

龍陵抗日戰爭紀念館(10月30日攝)。新華網發(劉東 攝)

松山戰役紀念碑(10月30日攝)。新華網發(劉東 攝)

松山戰役舊址的“戰爭見證樹”,其樹身上佈滿了彈痕(10月30日攝)。新華網發(劉東 攝)

【糾錯】 【責任編輯:丁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