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5 10/12 11:37:04
來源:新華網

千里邊疆國旗飄|從“民族團結誓詞碑”到“賓弄賽嗨”——民族團結進步的普洱實踐

字體:

  國慶中秋假期期間,一場以音樂為紐帶的民族團結文化活動在雲南省普洱市舉行。活動以合唱周形式唱響民族團結之歌,在“石榴花開幸福來”主題下,普洱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民族團結理念聲聲入耳。

普洱青年合唱團現場演唱(10月2日攝)。新華網發(供圖)

  在普洱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始終是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並與經濟建設、文化發展、鄉村振興、民生福祉同頻共振,推動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普洱實踐更有特質、更加鮮活。

  從石碑到血脈的歷史傳承

  70多年前,普洱專區各族群眾立碑盟誓:從此我們一心一德,團結到底,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誓為建設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奮鬥!

民族團結誓詞碑巍然矗立(8月5日攝)。新華網發(劉雲 攝)

  巍然矗立在普洱民族團結園內的民族團結誓詞碑,是中國共産黨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在邊疆民族地區成功實踐的歷史見證。

  “如今,爺爺當年的願景全成了真,這是黨帶領各民族共同奮鬥的最好證明,我必須把這份來之不易的幸福和團結的力量講給更多人聽。”盟誓代表蘇裏亞的後代蘇陳説,誓詞碑故事在新一代傳承者的實踐中不斷續寫。

位於寧洱縣城裏的普洱民族團結園(8月5日攝)。新華網發(劉雲 攝)

  在寧洱縣宣講團、話劇社和志願服務隊裏,盟誓代表後代、中小學生擔任講解員,向每一個關注民族團結誓詞碑的來訪者講述這段故事,民族團結精神代代相傳、廣泛傳播。

  “每講一次,我對‘一心一德,團結到底’的誓詞就更多了一份情感認同。”盟誓代表昌恩澤的後人周林説,多年來,他一直以講解員的身份,講述着誓詞碑的故事。

當地群眾參觀民族團結誓詞碑(2024年9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靜頤 攝

  從節慶到日常的文化浸潤

  民族團結合唱周活動不僅發出了各族群眾共同繁榮發展的時代強音,更在每個人心中種下“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的美好願景,而這樣的民族團結實踐早已在普洱大地落地生根。

家長帶着小朋友在墨江參加“抹黑臉”狂歡(5月2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欣波 攝

  近年來,圍繞“雙胞文化”“哈尼文化”等核心資源,墨江哈尼族自治縣推動民族文化走向全國。“抹黑臉”狂歡、雙胞文化展示等活動促進各族群眾互動體驗,在共享文旅成果、共慶特色節慶的過程中增進情感認同。

民族史詩話劇《瀾滄水長》在雲南省大劇院上演(2024年10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欣波 攝

  普洱市先後創作大型話劇《瀾滄水長》、彝劇《秀水河邊》、紀實書籍《紅色誓約》等一批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文化精品,生動有效地引導各族群眾樹立中華民族共同體理念。

  “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産名錄》、話劇《農民院士》在全國巡演、拉祜族舞蹈《擺出一個春天》榮獲全國第十九屆群星獎......瀾滄拉祜族自治縣以“瀾滄江畔石榴紅”民族工作品牌推動各民族在文化上相互尊重、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相互借鑒,書寫着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的新篇章。

游客行走在茶馬古道那柯裏路段遺址上(8月5日攝)。新華網發(劉雲 攝)

  如今,普洱古府歷史文化、普洱茶文化、茶馬古道文化、紅色文化、民族團結文化不斷浸潤人心,普洱山雲海、那柯裏特色小鎮、困鹿山古茶園等成為“網紅”打卡景點,各族群眾在共享旅游紅利的同時,心與心的距離也越拉越近。

  從互助到共贏的經濟共生

  生活在普洱市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的各族群眾,在長期共同勞作、生産互助中形成的“賓弄賽嗨”互助習俗一直延續至今,共同繪就了孟連最美好的民族團結進步畫卷。

  據介紹,如今的“賓弄賽嗨”不再只是村寨鄰里互助的樸素傳統,更演進為融合“族際團結、縣際互幫、東西互助、國際合作”的立體化團結發展機制。

一名果農在孟連縣一處牛油果種植基地內展示剛採摘的牛油果(2024年10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欣波 攝

  在孟連縣,全縣2200余名黨員幹部與各族群眾結成了5.65萬個“賓弄賽嗨”對子。他們聚焦産業鏈的組織化、規模化和標準化,推動牛油果、咖啡等特色作物種植規模穩步擴大,共同分享發展碩果。

  近年來,普洱市以孟連為中心延伸,全市推行“黨組織+賓弄賽嗨+X”模式,深入推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項計劃”,有形、有感、有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工作人員在思茅區大開河梅子咖啡莊園的咖啡曬場翻曬咖啡(無人機照片,2025年1月7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欣波 攝

  如今,“賓弄賽嗨”互助習俗已創新發展為“縣際互幫、東西互助、城鄉互聯、幹群互係、村組互包”的民族團結工作機制。孟連牛油果“334”聯農帶農利益分配機制、寧洱縣通過碳匯交易獲得資金26萬餘元、西盟佤族自治縣種植澳洲堅果推行“政府+企業+村組+群眾”聯動模式等典型經驗提供鄉村振興生態可持續發展路徑,新的“賓弄賽嗨”發展模式進一步激活普洱發展動能。

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五一茶莊園的茶園裏,茶農展示剛剛採摘的茶葉(3月26日攝)。新華網發(王楊靜 攝)

  普洱市持續完善“賓弄賽嗨”民族團結互助機制,建立四級協調處理涉民族因素影響團結穩定工作機制,涌現出墨江曼海、思茅白沙坡等邊疆民族地區基層治理新經驗,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從“民族團結誓詞碑”到“賓弄賽嗨”,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的壯美畫卷在普洱徐徐展開。(完)(范芳鈺 劉雲)

【糾錯】 【責任編輯:徐華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