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怎麼有個大傢伙
穿着白色長筒襪走來走去
仔細一瞧,個頭還不小
這麼大個頭跟白色長筒襪似乎有些不搭
但如果我説它是有“白肢野牛”這一外號的野牛
是不是一切就顯得合理啦

大家好
我是生活在亞洲象國家公園候選區
西雙版納片區的亞洲象“小強”
説到今天的主角
跟我們亞洲象還有點關聯呢
因為顏色相近
加上我們大象偏愛水
有當地人給我們取外號叫“老水牛”
同樣是“牛”
我倆的體型卻不一樣
野牛比起我們亞洲象還是小了很多
但它們在牛科動物中
絕對算得上“大塊頭”

成年雄性野牛
站立時肩高可達2米以上
體重可超過1噸
渾身覆蓋深褐至黑色的短毛
肌肉線條飽滿流暢
不過最顯眼的還是
它們的“白色長筒襪”
野牛四肢雪白
有“白肢野牛”之稱
與魁梧的身材形成鮮明的反差

這些“白襪巨獸”與我們亞洲象
還有一個相似的地方
那就是和我們一樣都過着群居生活
群體規模從幾頭到二三十頭不等
不同的是
野牛的家族通常由一頭
戰力超強的公牛帶領
但這頭領頭的公牛
並不是家族中的固定成員
如果它被挑戰且敗下陣來
那它便會被取代
必須離開牛群,獨自去漂泊
所以在野外看到獨自活動的野牛
一般都是公牛
牛群中的母牛是固定成員
小公牛隨着年齡的增長
在亞成年時
大概率就會被領頭的公牛驅逐出牛群
待到修煉足了戰鬥力
它們也可以擁有自己的牛群

野牛聽覺和嗅覺極為靈敏
在密林中活動時異常安靜
有經驗的護林員可以
通過觀察它們留下的腳印、糞便和啃食痕跡
判斷它們的活動路線和大致位置
但野牛數量稀少
大多時候還是依靠森林內的紅外相機來監測
它們偏愛熱帶、亞熱帶的原始森林
尤其喜歡有水源、竹林和開闊草地的環境
在中國,它們主要分佈在雲南南部、西部

它們的食譜隨季節變化而有所不同
雨季吃鮮嫩的青草、竹筍
旱季則以樹葉、嫩枝和樹皮為食
雖然體型威武,但它們天性謹慎
如果發現異常情況時
就會用鼻子哼氣
整個群體立即奔逃離去
如果領先的幾頭牛跑得太快
還會停下來等待同伴
是不是跟我們亞洲象一樣有愛
不過野牛無論雌雄
均有粗大而光滑的角
一旦受到威脅
便會展現出極強的防禦性和衝擊力

聽完我的介紹
有沒有覺得其實許多動物都充滿了靈性
如今,野牛的數量已十分稀少
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雲南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
於2023年在全州範圍內開展野牛種群調查
以進一步掌握野牛的分佈情況及種群數量狀況
多措並舉保護它們
(完)
總策劃:韓海闊
策劃:李霞
統籌:羅春明
執行:柴靜 徐華陵
指導單位
雲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支持單位
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
雲南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





